APP下载

只认5个字的港大院士

2018-08-22王新芳

幸福·婚姻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堂住宿生饭堂

王新芳

她干了44年食堂保洁工作,却赢得整个香港社会的尊重。一位90岁普通老太太的安详离世,却让香港大学官方主页在头版最醒目位置悼念发声。她一生只认得5个字,却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院士。她是谁?她就是人称港大三嫂的袁苏妹。

袁苏妹是广东东莞人,没上过一天学,只认得“袁苏妹”和“三嫂”这5个字。二战时为躲避战乱来到香港,1957年,随丈夫进入港大,从服务员做起,厨师助理、厨师、宿舍保洁员,几十年如一日,做饭、扫地、打扫卫生……她的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却成为大学堂宿舍的灵魂人物。

不少入住宿舍的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在外面生活。他们在宿舍期间,见三嫂的时间比见父母的还要多,面对读书压力、家庭问题、感情烦恼,大家都喜欢找三嫂倾诉。男孩子不知道如何讨女友欢心,女孩子抱怨男孩子只顾读书,对她不够好。三嫂总是耐心地听着故事,劝他们珍惜眼前人,或者请他们喝瓶可乐,忘掉不开心的事。

三嫂做饭很好吃,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她做的大西米红豆沙里,西米直径足有1厘米。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将这些“大西米”煮软,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为了让红豆沙达到完美,她只在其中放新鲜的椰汁。而蒸马豆糕时,为了让它“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一小时,不停地用汤勺搅拌。有学生在图书馆学到凌晨,错过了晚饭,三嫂会一直等,给他们做宵夜。她的美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港大学子刻苦读书的夜晚。

每天辛勤工作,最初固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逐渐地,三嫂把慈母的角色带进了大学堂,努力做好分内事之余更为住宿生分忧解困。今年70岁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副行政主席梁乃鹏还记的,考试前半夜背书,三嫂会给他煲一罐莲子鸡汤补脑。毕业15年的律师陈向荣想起,期末考試高烧不退,三嫂用几个小时煎一碗凉茶,从而茶到病除。遇到学生病倒,她会特意坐车到外面去抓药。当时住宿生早、午、晚三顿饭加起来一共才4块钱,而三嫂给学生买一瓶药油便用上1块6,一剂中药则需要5块钱,还得自己负担车费,但三嫂从来没有向学生收钱。

到了70年代,因为心脏问题三嫂装了起搏器,再也无法继续在厨房工作,这位5个孩子的母亲从此转做清洁工。遇上学生们在饭堂开派对,每每狂欢到凌晨两三点,早就过了三嫂的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会耐心等到派对结束,再独自进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那个在凌晨饭堂里独自拖地的驼背老人,直到今日,许多学生不想忘记,也不敢忘记。

1998年,三嫂正式退休,但她仍然经常返回大学堂,为学生们制作甜品,也像妈妈一样,关心着他们的学业。三嫂的记性更是一流,直到退休10年后,她仍能记得绝大部分住宿生的名字,甚至他们的个性。晚年,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小女儿总是记得,妈妈见学生比见家人的时间还多,有时候不舍得花钱坐巴士,竟会提着40只鸡从街市一路走回山上的大学堂。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44年,操劳一生的三嫂,压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写进宿舍之歌里:“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她更想不到,2009年,她会成为香港大学的名誉院士,也是港大首位平民院士。港大在颁奖词中称赞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是港大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大学之宝。”获奖后,人们把这个老奶奶称为“港大传奇”,但她更喜欢“三嫂”这一称呼。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做饭、扫地、清洁卫生,44年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难得。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绽放的方式。港大三嫂袁苏妹,对工作认真,对学生关爱,一辈子干好一份工作,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成为社会的杰出人才。

让我们向她平凡的一生致敬。

摘自《博爱》

猜你喜欢

大学堂住宿生饭堂
饭 堂
农村小学住宿生安全管理
饭堂打拼记
西游大学堂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