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道德难题

2018-08-21王莲花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0期

王莲花

摘 要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分为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在国内外都有应用。表现出的道德难题为对家庭道德的冲击,对社会道德的挑战,有关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范和《人工生殖技术伦理指导纲领》的道德危机。解决对策有坚守相应的原则、观念和责任,尊重传统道德规范的合理部分,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及将法律与道德协调并结合。

关键词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应用状况 道德难题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85

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及应用状况

(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国外的应用状况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有人工授精(分为同质授精和异质授精)和体外授精两种。人工授精是一种用人工的方法把精子注入到女方的体内,让它与卵子相结合后达到妊娠目的的生殖技术。而所使用的精子来自丈夫称AIH,其他供体称AID。体外授精是一种能够使卵子和精子在试管中结合并且形成胚胎,进而植入到子宫妊娠的生殖技术,也叫做“试管婴儿”。英国妇产科学家帕特里·克斯泰普托和胚胎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在1976年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产生了一例输卵管妊娠。1978年7月25日是世界上首例試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诞生。从此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也在全世界各处蓬勃展开。

(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状况

在我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极为迅速。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在湖南医科大学是首次用冷冻人类精液通过细胞核移植成功地创造出与自己相同基因的后代,称为无性生殖。我国首例人工授精是湖南卢惠霖教授在1984年成功实施。1986年我国第一个人类精子库是在青岛医学院建成的。中国内地的第一例试管婴儿是在1988年3月10日出生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里的。国内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水平和监管等原因,引发了非法捐献和买卖问题。没有经过许可就非法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手术的问题,甚至还导致了手术者伤亡的事件。虽有相关的一些规章但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有提升的空间。

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道德难题的表现

(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滥用对社会道德的挑战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人工授精具有的市场大,容易引起精子的商业化,由此带来问题。首先,精子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精子的商业化会使供体者因经济利益而隐瞒将遗传病传给通过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出生的后代。其次,商业化会促进标准化。造成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会互相通婚,甚至产生乱伦的现象,只是因为同一人的精液反复使用而造成。最后,精子的商业化将会促使其他组织器官的商品化,导致道德的滑坡。把生殖功能商业化侮辱了妇女和人工婴儿,是不道德的行为。

(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道德的冲击

首先是对亲子关系的冲击。传统道德的亲子观念是非常强调血缘关系的。而依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有遗传父亲和养育父亲,会遭受来自他人的嘲笑,给身心带来了伤害。其次是对家庭亲密关系的破坏。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也对传统家庭生活和生育文化带来了冲击。影响了父母爱和子女孝的互惠的关系本质的道德德性。生育文化转变为商品化的人工生殖后,就会导致家庭道德性的内容将会大幅度的缩减。

(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范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形成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带来冲击,导致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违背医德且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进而最终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了滥用。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范也就造成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朝着不利与相反的方向发展。有极少数的医务人员具备的道德自律能力不强,但却仍然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少数的医务人员所认为的道德评价标准是其医院的经济利益。忽略了人道主义的精神,从而发生了道德失范的事情。

(四)《人工生殖技术伦理指导纲领》出现的道德危机

《伦理纲领》的本质是道德规范。道德的最终落脚点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也需要借助舆论、批评教育和强制力(如法律)等来作保障。将道德的价值观强加于其它人,这是不可行的。把道德观通过行政指导的形式强行施于人民的《伦理纲领》实践效果并不明显。以建议、告诫、希望等方式来做,但规制性行政指导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人工协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在1994年正式的出台。2001年《行政程序法》正式实施,这也导致了《管理办法》陷入了合法性危机,原因就是不符合授权明确性的原则。《人工生殖法》草案阐明了《伦理纲领》和《管理办法》不足以保障受术夫妻及人工生殖子女的权益,也不能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施行进行充分的规范。

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道德难题的对策

(一)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道德的原则、观念和责任

原则一是专门的行政机构核准监督的原则。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依托而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控制该技术应用的审核、批准和监督。二是有限使用原则。人工辅助生殖方式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施的必要性医疗行为。三是非商业化原则。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该不得带有商业化的取向。四是人本原则。要做到有利于供受者,将技术实施带给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 道德观是首先必须征得接受者的同意。其次,从事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人员应该做到告知责任,提醒夫妇这项措施的局限性并提供咨询意见。最后,必须认识到不能完全避免ART可能带来的胎儿残疾风险。这能解决人们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道德观看法有差异和法律不健全的伤害。 道德责任中国家道德责任要做到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运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提高道德修养。团体道德责任要做到作为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和科研机构承担道德责任。个人道德责任要做到不孕不育者为其人工的未成年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及为成年后子女对象的选择有血亲通婚可能性的提示义务 。

(二)尊重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合理部分

尊重传统伦理道德所倡导的四个原则。一是尊重自主原则。这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原则。也是源于自由主义道德和政治传统。在道德哲学中就是人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来决定其行为。二是不伤害原则。医学是一种道德事业,它既要求从业人员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患者的最终幸福而服务,又要求有适当的风险利益与关怀的评估能力。三是行善原则。在医学史上的坚定信念是医生既要在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外,也要考虑患者的利益。如果他有能力却没有做会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四是公正原则。辅助生殖技术由于花费昂贵,绝大多数患者还不能承担其高额的消费。公正是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地得到利益和承担责任与义务。

(三)强化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

掌握辅助生殖科学技术或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及直接提供这项服务的医务人员都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从业人员。一是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将坚持道德底线的原则贯彻在应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全过程。 二是要针对其从业人员进行道德修养的考核。 对实施的全过程应当进行详细的记录,及时教育和引导有道德滑坡倾向的人,防止因利益而造成违规操作。取消违规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三是相关从业人员要保证尊重生命和以人为本的道德品质。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才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做到道德素质与行为操守一致。

(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法律与道德的协调并结合

首先,对伦理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不断加大。建立专门的伦理委员会去核查医疗行为的道德及保障患者合法的权益。宣传生殖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知识,以便不孕不育患者作出理性选择。其次,协调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与道德规范发展间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也无需无条件地完全相适应,但要做到能够去调整。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操作要合法化的实施。再次,法律管制和道德管制结合。健全行政法规和民法及刑法的控制,做到补全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法律空隙地带和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在未来,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管制的发展方向是法律管制。做到能够厘清道德和政策与法律的界限,从而增进法律效能和立法品质。最后,寻找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协调机制。法律要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排除伦理道德中的错误做法,坚持法大于情。为使得道德法律化,应将带有公民普遍意识的道德上升为法律规范。从而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能够达到可调控的效果。 随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形成的新型生育道德观应当是立足于个人与人类整体的利益、需要、繁荣及幸福。

四、结语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福音,更冲击着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当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运用变得规范化,负面影响也就会减少,最终会使社会的道德观发生变化。而其研究和应用的深入会对相关的道德问题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对于新技术和社会需求之间契合困境的化解,会因契合条件的改善从而能够带来新思想观念的改变。但在目前,需要对技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加以探讨,真正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相信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以后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注释:

赵芳草.论人工生殖技术相关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理论观察.2006(4).

方爱平.概论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伦理道德.医学与哲学.1995, 16 (6).

刘振晓.人工授精技术运用的伦理思考.苏州:苏州大学.2009.

朱卫中、吕伟超、吴小妹.实践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的难题与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 (1).

付杰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进展.生物学教学.2005 (11).

韩啸.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題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付艋舟.人工生殖技术法律问题研究.长沙:湖南大学.2012.

姜柏生.人工生殖技术伦理的多学科渊源及启示.医学与哲学.2005, 26(11).

参考文献:

[1]黄彪.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研究.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5.

[2]郭晋东.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亲子关系的冲击及立法规制的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11.

[3]曹玉娟、张文霞.独身女性无伴侣生育的社会困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与社会需求的契合问题探究.科学与社会.2014,4(3).

[4]张仁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法律问题研究.昆明:云南大学.2006.

[5]潘荣华、姜柏生.台湾人工生殖技术管制之回顾与前瞻.医学与哲学.2006,27(7).

[6]周丹、賀苗.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

[7]谢志青、王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应对机制.南昌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