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堑壕里的味道

2018-08-21邹涛周辉

轻兵器 2018年8期
关键词:远征军糖果牛肉

邹涛 周辉

本文前两篇介绍了一战美军奢侈的口粮标谁、口粮分类。还有美军士兵离不开的咖啡,本篇接着介绍口粮中蔬菜、肉类、烟草、糖果的供应,以及美军参加一战的付出与收获——

蔬菜、肉类和就地采购

任何时代供应给军队的口粮都必须尽可能地避免腐烂变质的风险,除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赴欧洲参战的美国远征军对于保持食物原有风味儿也有着较高的期望。所幸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军需官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们采购的食品基本上都是些极其耐得住时间考验的品种,味道也不算坏:腌过的成肉,脱水的蔬菜干和水果干,还有罐装肉制品和蔬菜……仅仅是1918年购买的各类罐头食品数量就超过10亿筒,如果用这么多罐头铺一条足以让4列纵队通行的道路,可以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博肯港一直通到德国的内陆地区。一台大型高速封口机每分钟能封装240筒罐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的话,要封装完这么多罐头也需要花23年零6个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海量的罐头食品铺就了通往柏林的胜利之路。

1918年春,来自欧洲战场的后勤压力巨大,这对于来往于大西洋航线的的运输船队是个严峻的挑战。从法国传来的呼吁声是尽量削减任何“不必要的东西”,美国远征军原本丰富多彩的餐桌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输船的舱容,大部分的罐装水果和罐装蔬菜被迫从美国远征军的食品供应清单上消失了,包括罐装的豌豆、玉米、甘薯、芦笋、菠萝、苹果和梨子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品种都必须为其他更加重要的物资腾出舱位。这并不意味着军需官们忽视了蔬菜在口粮中的重要价值,在当时流行的另外一句口号就是“法兰西需要的是西红柿和男人,男人和西红柿!”这句话的用意当然不是要贬低面包、培根、豆类和牛肉这几样军队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口粮,而是为了强调水果兼蔬菜的西红柿对于美国远征军的重要意义。西红柿的采购量超过了其他所有蔬菜的总和,西红柿除了作为蔬菜和水果给士兵们补充营养之外,在堑壕里还经常被士兵们拿来解渴。由于西红柿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对于在野外饥渴难耐的人来说,1.1升的西红柿汁比几升的水更能让人止渴生津,这也许是所有饮用水的替代品当中最有效的一种。规模急速膨胀起来的美国军队需要的西红柿数量也极其惊人,美国1918年的西红柿产量中有大约45%都是被美国陆军消耗掉,这些西红柿购买自分散在美国农村地区的5000多商家。

英法联军的日子已经过得有些窘迫,更不用说他们国内的民众了,美国远征军想吃好喝好当然不能指望这些捉襟见肘的盟友。为了让汤锅里多一些新鲜蔬菜,远征军的某些单位已经开始着手在驻地附近开垦菜园,甚至还组织了园艺服务队准备大干一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设想确实值得钦佩,不过规模越来越大的美国远征军还是难以在欧洲就近获得足够的新鲜蔬菜来满足日常需求,军需部门对此非常清楚,而从美国本土直接供应新鲜蔬菜显然更不现实:海上航线运力紧张,有限的舱容还要留给许多比新鲜蔬菜更重要的物资。

除了蔬菜水果罐头之外,脱水蔬菜是惟一可行的办法,这意味着又一个行业得以借助战争的需要发展壮大。当时的美国国内只有几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从事脱水蔬菜的生产加工,为了增加产量,军需部门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址继续建立脱水蔬菜加工厂。仅仅是几个月之后,脱水蔬菜行业就有了很大的起色,1918年12月,美国国内已经有经营脱水蔬菜加工的大型工厂15家,当月总产量达到2 721吨。截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告投降,潘兴将军已经为美国远征军订购了28123吨脱水蔬菜。

脱水蔬菜在加工時首先要把新鲜蔬菜去皮、切片或者切成小块,然后用沸水烫一遍,接下来就进入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脱水烘干——放在托盘上的蔬菜被送进巨大的烘干炉,经过加热的空气迅速去除蔬菜中多余的水分,最后用马口铁罐子密封好。脱水蔬菜的加工过程中既要减少水分,还要尽量避免营养成分的损失,蔬菜原有的风味儿也不能受到太大的破坏。

其实早在南北战争时期,联邦军队也曾经尝试过早期的脱水蔬菜,只不过那时候的脱水蔬菜品质低劣,从军官到士兵都倒足了胃口,他们厌恶地把脱水蔬菜称为“被亵渎的蔬菜”。半个多世纪之后,脱水蔬菜的质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美国远征军的菜单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士兵们也不像过去那样对于脱水蔬菜望而生畏。而厨子们发现在前线炮火连天的战场环境中用脱水蔬菜能省不少力气——清洗切菜的环节完全可以省略,只要扔进锅里稍微煮一下就能端上桌。海外反馈回来的报告也表示各个部门对于脱水蔬菜都非常满意,连美国陆军军医总署也十分认可,运输部门更是感激涕零。当然,如果能够就近采购的话,新鲜蔬菜还是会被优先采用。

海外对于肉类的需求量同样巨大,以至于到了1918年夏季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严重的牛肉短缺局面。牛肉是美国军队日常饮食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军队里的口粮供应标准,平均每个士兵每年要消耗掉207kg牛肉,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士兵真的要吃掉这么多的牛肉,也可以由其他肉类来替换部分牛肉。在实际操作当中,通常有30%的牛肉是用猪肉来代替的,供应给军队的猪肉主要是经过腌制和烟熏脱去了大量水分的培根,体积和重量比起新鲜猪肉都降低了不少,风味也非常独特,一般认为340g的培根可以代替567g的新鲜牛肉。不过美国远征军吃到的牛肉最主要的还是冷冻牛肉,得益于19世纪后期冷藏技术的进步,美国人通过冷藏仓库、冷藏运输车辆和跨越大西洋的冷藏运输船组成了一整套完整高效的运输体系,将牛肉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本土的屠宰场一直运到欧洲前线的连队厨房。

美国中西部地区为军队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牛肉,也有一些牛是来自毗邻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州,如果这些牛肉依靠陆上交通线辗转运往东部口岸的话几乎要跨越整个美国全境,再加上海上运输运往法国,漫长的旅途对于需要全程冷藏的牛肉带来的风险不可低估。因此,加州的牛肉先在当地沿岸地区的肉类加工厂经过检验,然后装船南下经由巴拿马运河直接运往法国。这样通过海上运输大宗货物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也减少了可能存在的食品变质风险。

为了进一步减少对运输空间的占用,军需部门连牛肉也不放过,甚至在牛肉分割加工的时候也做了大量的尝试。最终提供给士兵们的牛肉剔除了所有的骨头和不能吃的部分,连脂肪都没剩多少,体积和重量比带骨牛肉大大减少,能吃的部分装进一个能容纳45.4kg牛肉的模具内压紧冷冻,以方便装卸运输。首批采用这种方式处理的无骨牛肉一共16车厢,以非常完美的品质运往法国,从抵达法国沿岸港口一直到西线的堑壕,一路上广受关注的无骨牛肉受到了军需官、厨子的一致欢迎,不论是装载运输还是烹饪,无骨牛肉都能节约宝贵的时间和人力。士兵们当然也很开心,因为不适合食用的部分基本上都被剔除了,实际上自己能真正吃到的部分比过去更多,品质也还相当不错。首批无骨牛肉从装运到消费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种分割处理方式堪称完美,于是越来越多的牛肉采取这种处理方式供应给美国远征军。只不过更大的工作压力就落到了牛肉的屠宰加工行业,屠夫的手艺可不是三五天就能练成的,一时间技术熟练的屠夫居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美国远征军在巴黎成立了一个采购办事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供应效率,从欧洲本土就近筹措尽可能多的物資。采购办事处的工作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供应品,不过操心最多的还是远征军的吃喝问题。在军需部门的指示和法国政府的协助下,生产糖果、硬饼干、意大利通心粉的食品加工厂都很快建了起来。军需官奥托·戈德斯坦少校再一次大显身手,将自己作为食品杂货商的专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法国人那里闲置的一些巧克力制作机器被他租赁了下来,不久就开工了十几家糖果厂,每月可以供应1814吨完全符合口粮配给标准的巧克力,除此之外还能生产453.6吨巧克力糖果卖给士兵们;为了让士兵们改善一下单调的伙食,他设计了一条月产量达680吨的意大利通心粉生产线;接到生产硬饼干的任务之后,他很快就做到硬饼干每月生产能力达到4082吨……从欧洲市场上为美国远征军购买了大量的豆类、新鲜土豆、洋葱、咖啡、大米、盐和醋,吨位数以千计,这意味着繁忙的海外运输线上能够节省出更多宝贵的空间。在欧洲本土采购物资的活动直到停战协议签署之后才算宣告结束。

脱水蔬菜、去骨牛肉和就地采购这几种供应方式最大程度减小了对海外物资运输的压力,出于同样的目的,军需部门其他精打细算的方式也值得称赞:尽量减少肥皂中的水分,减轻肥皂的体积和重量;发明了一种醋的新配方,比以往的品种浓度提高了1倍,只要加入适量的水就能保持原有的味道;把美国远征军需要的厕纸塞进野战厨房的厨余垃圾存储空间里……为了能用最少的空间、最小的吨位塞下更多的食品,军需部门也算是绞尽了脑汁。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前线的士兵们,而后方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地工作,他们同样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烟草和糖果的供应

除了要满足士兵们正常的饮食需要,军需部门还必须让他们过得更愉快。为了取悦于士兵们,军需部门拿出的三大法宝是糖果、烟草和口香糖,这些商品的供应给士兵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在法国,从前线撤下来休整的美军士兵们等候派发烟草和糖果的队伍排成了长龙,这几乎成了战争时期一大有趣的景观。

烟草早就确立了在士兵们生活中公认的独特地位,大约有95%的美国远征军士兵离不开烟草。1918年5月,美国陆军也决定像法国盟友那样,让士兵们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烟草,这意味着官方正式承认烟草属于现役军人的生活必需品。对于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士兵们来说,服役期间不仅无法享受到温馨舒适的和平生活,某些时候甚至连一些正常的生活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而烟草带给他们心理上的满足感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当时,美军每人每天的烟草配给标准是11g,通常是烟草、卷烟或者是在美国历史悠久的口嚼烟这三种。士兵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如果选择烟草的话,还会收到一些香烟纸,足够让那些手头没预备烟斗的士兵自己动手裹10支烟卷。除了定量供应的烟草之外,士兵们想自己掏腰包额外购买也不受任何限制,军队和小卖部里的雪茄和香烟为大家敞开供应。为了维持巨大的消费量,军需部门每个月平均要向海外发送超过2000万支雪茄和4.25亿支香烟。运到法国的所有烟草都不附加利润和税费,出售给军队的价格甚至比美国国内最大的批发商的供货价还低,士兵们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尽情享用。

糖果在以前的军队里通常被视为难得的奢侈品。美国军队在参战初期每个月的糖果购买量大约为136080kg,这个数字包括国内和派往海外的军队消费量。随着美国远征军逐渐抵达欧洲,海外的糖果消费量稳步增加。远赴他乡的士兵们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也缺乏丰富的娱乐活动,而甜蜜的糖果除了具有快速补充能量的功能,还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的生成,带来令人舒适满足的愉悦感。军需部门为了让大家的日子过得甜蜜一些,采取一切措施加大供应力度。由于美国食糖消费的50%都需要依赖进口,美国食品管理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食糖均衡委员会”,以此来垄断市场,协调国内的食糖生产和消费。

最初的糖果直接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没有制定什么特殊的标准,有40%的巧克力、30%的棒棒糖,还有30%是酸甜可口的柠檬水果糖。后来,在糖果行业专家的协助下制定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糖果制造执行标准。这套标准涵盖了从原材料、制造工艺、糖果外包装乃至装箱入库的全过程,所有得到订单的供应商都必须遵照执行,能够确保供应给军队的糖果选用优质食糖和其他最好的原料来制造,杜绝以次充好的可能性。美国国内一些最重要的糖果制造商在经过多次会议之后也表示接受该标准。为了圆满地完成军队的订货任务,这些平日里明争暗斗的糖果制造商此时此刻需要彼此协调合作,互相交流有利于生产的建议,某些时候甚至不得不分享自家的商业秘密。能让一帮习惯了勾心斗角的商人暂时摒弃前嫌的,也只有靠军需官们手里的订单了。

军队巨大的购买量导致美国国内的糖果严重短缺。美国食品管理局明确表示,有关军队的所有糖果需求都必须得到满足,为此还要保证给那些糖果生产厂家分配足够量的食糖作为生产糖果的原料。美国军队每个月采购糖果的数量从起初的136080kg开始逐月递增,直到1918年11月欧洲停战当月,糖果采购量达到了参战期间的最高峰622929kg。

运到各地军队供应点的糖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抢购一空,而且还是有不少士兵们根本买不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糖果。于是在1918年12月又通过了每个月给士兵们定量供应糖果的新规定。按照这项规定,所有的士兵每个月都能从公共食堂得到0.45kg糖果,保证没有任何人被遗漏。参照新供应标准的第一个月,海外士兵需要的糖果供应量为1585332kg,也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能这么奢侈。

1918年12月,糖果的采购量高达4598143kg,并且被全部运往海外,这创造了开始向美国远征军供应糖果以来的出口最高纪录。美国远征军的食堂、小卖部和其他供应点的糖果通常是由美国本土商业信誉良好的大厂商制造,不过在法国消费的糖果也有少量是由当地企业就近提供的。1919年1月15日之后,法国企业的供应被停止了,所有的糖果都要求从美国本土发送,这也是为了在停战之后尽快消耗掉库存储备,避免国内市场发生大的波动。贡比涅森林停战协议(贡比涅森林是法国皮卡第大区的一个大型森林,靠近贡比涅市,位于巴黎以北60km处。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签署之后,早就对和平企盼已久的士兵们得以从紧张的战争气氛中解脱出来,欢欣鼓舞之余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尽情享乐,糖果卖给士兵们的价格只有美国国内价格的一半,低廉的糖果销售价格更是刺激了大家的购买欲望。1918年12月以后,在法国的每25000名远征军士兵每月购买的糖果数量为22680kg,截至1919年2月1日,已有43545600kg糖果被运往海外。

嗜糖如命的美国佬并不满足于越来越多的糖果,哪怕是已经满嘴蛀牙,他们仍然渴望得到更多的甜食。军需官们也不会让大家失望,还有更多的糖是以蛋糕、冰淇淋、奶油冻、水果馅饼和各种口味甜点的形式供应给部队,消耗在这些甜品上的食糖数量同样是个天文数字。一位参战的老兵回忆说,战争期间光是军队吃掉的冰淇淋就能足够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了。

为了保证前线士兵们的需求,美國国内的食糖严重短缺。既要缓解客观存在的供需矛盾,又要避免采取强迫性的食品配给政策引发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这成为摆在美国食品管理局局长赫伯特·克拉克·胡佛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这种让人左右为难的局面,美国食品管理局采取的应对之策也相当高明:根据美国民众敏感自尊,厌恶政府强制性规定,但是容易接受爱国主义宣传的心理特点,制订了一套节约食品支援前线的宣传教育计划,利用当时的报纸、海报等宣传工具鼓励人们改变生活习惯,把节约食品提升到赢得战争胜利的高度。

1917年12月,食品管理局开始呼吁每个家庭成员将每个月的食糖消费控制在1.4kg以内,1918年又号召人们把食糖的月消费量降低到0.9kg。而在平时,美国的食糖人均月消费量一般都维持在3.2kg左右。“喝咖啡不要放糖,除非已经有了长期养成的习惯,但即使这样也只放一匙。”诸如此类的宣传口号逐渐深入人心。军官们也得做出表率,他们的家庭同样要遵照食品管理局发出的号召。

国内再怎么紧张也不能亏欠了为国效力的士兵们,海外的士兵们每个月4kg糖必不可少,留在本土的士兵们每个月也有2.7kg的糖。

除了糖果和烟草,还有一样与美国大兵形影不离的食品就是口香糖。作为具有典型美国特色的产品,人们发现口香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生津止渴,尤其是在行军的路上。口香糖的重要性从海外的订购数量不断增加上就可见一斑。1918年夏季的月平均供应量为150万包,而到了冬季的时候,口香糖消费量比夏天高出了许多,1919年1月运往海外的口香糖就达到了350万包。口香糖在法国战场已经被视为一种必需品,尤其是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口香糖就变成了帮助士兵们维持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的无价之宝。

付出与收获

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惹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早在1897年,也就是美西战争(美国与西班牙在1898年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短暂冲突)爆发的前一年,当时的美国军队在每顿饭上的花费大约是4美分,一日三餐的花销也不过是13美分;到了1918年底,口粮的成本就迅速提高到将近48美分。与通常人们想像的原因不尽相同,显著增加的口粮成本并非是由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所导致,美国政府在决定参战之后大幅度提高军人的口粮标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1916年国会拨款用于供养军队的金额为100万美元,仅仅是两年之后,1918年7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国会拨款就把这一金额提高到了8.3亿美元。

美国派往法国的远征军到停战时已经有43个师的兵力,加上负责后勤保障的部队,总人数已经接近200万,超过了英国军队的数量。跨越大洋投放如此规模的兵力,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光是每天消耗的各种食物重量就超过4082吨。花销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到1918年12月1日为止,美国军队用于口粮方面的开支已经达到7.27亿美元。最直观的成果体现在士兵们的体重上面,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美军士兵在战争结束时的体重比刚刚参军入伍时增加了足足5kg左右,这是对军需部门两年以来努力工作最好的肯定。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真正投入战场的时间确实晚了一点儿,但却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这场跨越大洋的战争将影响力从美洲大陆逐渐渗透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方方面面的收益自然也不可胜数。能够科学合理地调动自己掌握的资源,圆满地解决数百万军队的生存需要,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信心十足地在远离本土的战场上面对久经战争考验的对手,这或许是美国军队在此次战争中取得的最有价值的经验。通过欧洲战场的磨砺,美国已经完全具备了跨越大洋维持大规模军队的能力,这种成功的经验对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历次海外战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对于世界许多国家来说,美国100年前的历史经验并未显得过时,依然值得借鉴。

(全文完)

编辑/魏开功

猜你喜欢

远征军糖果牛肉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离奇消失的波斯远征军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雨季里的糖果湖
吃不上牛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