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电站鱼道设计

2018-08-21张健梁刘顺萍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过鱼鱼道消力池

张健梁 刘顺萍 于 淼

某电站是动能回收电站,水库总库容0.07亿m3,电站装机容量320 MW,由拦河坝、泄洪洞、排沙洞、发电引水洞、鱼道及生态放水管组成。拦河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60.5 m,坝顶长193 m,坝顶宽度10.0 m,上游坝坡1∶2.0,下游坝坡为1∶1.6。

工程河段分布的土著鱼类中高原鳅类为定居性鱼类,河中分布的裂腹鱼类其繁殖期间具有短距离溯河习性。电站大坝阻断坝址下游裸重唇鱼的上溯通道,有可能对其种群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为恢复鱼类洄游通道,减缓工程对水生态及鱼类的不利影响,拟通过修建鱼道改善坝址上下游鱼类种群遗传交流[1]。

1 过鱼对象选择及过鱼季节

鱼类组成为裂腹鱼类和高原鳅两种,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从种群数量组成看,高原鳅类较裂腹鱼类占优势,裂腹鱼类中裸重唇鱼所占比例也较高,条鳅类中斯氏高原鳅占明显优势,其次是小眼高原鳅。本地裸重唇鱼为自治区1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动物,是一种高山水域分布的冷水性鱼类,常年生活在水温较低(7~15℃)的环境下,2—3月开始向河的上游游动,尤以4月比较集中,10月间即开始下游。本地裸重唇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约为1.08 m/s,突进游泳速度能达到0.48~1.70 m/s,持续游泳时间较长。裸重唇鱼产卵季节为4—7月、高原鳅产卵季节5—6月,斯氏高原鳅产卵季节在5—7月。

2 鱼道的选型和布置方案

鱼道按其结构型式主要分为仿生态式、隔板式、槽式及特殊结构型式等[2]。隔板型鱼道按隔板过鱼孔的形状及位置可分为溢流堰式、淹没孔口式、竖缝式和组合式4种。对各种型式的鱼道优缺点和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各种类型鱼道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对比

本河段过鱼对象具有不同习性,且上游水位最大变幅14 m,竖缝式鱼道对应坝高范围较广且积累了较多经验,能够更大程度适应鱼道内水位变化,同时能够防止鱼道内泥沙淤积,本工程选用竖缝式鱼道[3]。

根据坝址处地形和枢纽布置情况,将鱼道布置在河道左岸,进口段布置在拦河坝下游左岸岸边,自河床高程盘折上升,沿山坡向上游延伸穿过坝体,然后继续向上游延伸至坝轴线上游处与鱼闸相接。鱼道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鱼道平面布置图

3 鱼道设计

3.1 进口设计

本电站为混合式开发电站,主要任务是回收动能,不承担水量调节任务。电站在系统中调峰运行,其主要过鱼季节为每年的4—7月。鱼道进口位置布置在泄洪洞出口上游,而其上游排沙洞泄水几率较小,水库运行10多年以后才可能排沙运行,鱼道进口位置来水主要为生态放水管泄放的生态基流。

鱼道进口采用引渠型式与河道顺畅衔接,引渠总长约50 m,净宽3 m,在渠道末端采用1∶4升坎将底高程抬升0.5 m。

在鱼道进口区域通过直径60 cm的管道从生态泄流管中引水诱鱼,引水管道顺鱼道进口方向布置,与消力池底部相接,在消力池表面铺设1 cm×1 cm补水格栅,防止上溯鱼类钻进补水管道,渠道出口流速的增大能够更好地吸引鱼类进入。鱼道进口补水平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鱼道进口补水平面图

3.2 盘升段设计

鱼道池室布置在拦河坝下游坝脚和泄洪洞出口之间的左岸岸边,为减少边坡开挖,在不影响排沙洞泄水前提下,盘升段向河床适当偏移,鱼道盘升形成13阶,后沿山坡向上游延伸穿越大坝至鱼闸进口。鱼道净宽1.5 m,鱼道普通池室底坡1∶35,单个普通池室长1.8 m;休息池平底,直段休息池长5.4 m,偏转29°位置的休息池长介于5~7 m,180°转弯休息池长度4.5 m;鱼道直段每隔20~25个普通池室设1个休息池,所有偏折点和180°转弯处均设置休息池。鱼道盘升段平面图如图3所示。

图3 鱼道盘升段平面图

3.3 穿坝段设计

盘穿坝段采用埋涵沿左岸山坡等高线顺势爬升,埋涵为城门洞型式,洞内净尺寸为3 m(宽)×3.5 m(高),洞右侧为鱼道,左侧设置0.7 m人行通道,便于后期维护。涵洞段开挖浇筑完成后,其上部与坝体交接处采用素混凝回填至坝基开挖面,使得坝基面形成连续过渡面,以利于坝体的变形协调。鱼道穿坝段横剖图如图4所示。

图4 鱼道穿坝段横剖图

4 鱼闸方案优化设计及运行

为合理设置鱼闸功能分区,原方案鱼闸由集鱼池及闸室组成。集鱼池及鱼道所需流量通过直径50 cm的管道从上游库区引入,上溯鱼类在集鱼平台汇集至一定数量,启动赶鱼栅把鱼赶至鱼闸;集鱼池上游闸门关闭,通过管道向闸室内充水,待闸室内水位与库水位齐平,开启鱼闸上游侧闸门,启动闸室内赶鱼栅把鱼赶至库内,然后关闭闸门,启动水泵把闸室内的水抽排至库内,至闸室水位与集鱼池水位齐平,提升集鱼池上游侧闸门,开始下一轮过鱼。

优化方案鱼闸由集鱼池、集鱼槽及消力池等组成。集鱼池及鱼道所需流量通过直径50 cm的管道从上游库区引入,上游侧设置闸门挡水,上溯鱼类在集鱼平台汇集至一定数量后,启动赶鱼栅把鱼赶至集鱼槽内的集鱼箱中,然后启动坝顶门机提升集鱼箱转运至库区内,打开集鱼斗活动门,将鱼放入库区。鱼闸横剖图如图5所示。

图5 鱼闸横剖图

原方案闸室结构中需布置充排水设备,设置两道赶鱼栅,为适应水位变幅,闸室上游侧需设置挡水闸门,采用卷扬机启闭,结构过于复杂,鱼闸运行流程耗时长,缺乏连续性。优化方案取消了闸室结构,仅保留集鱼池,结构上部增设升鱼设备,并在上游侧设置了事故闸门。当库水位不大于1 185.0 m时,鱼闸可采用闸门进行控泄或敞泄,而无需动用其它流程实现连续过鱼以简化运行程序,降低运行成本。当水位高于1 185.0 m时,关闭上游闸门挡水,启用提升过鱼流程。

5 辅助设施设计

5.1 鱼道进口补水系统设计

在阀室内的生态流量管中设置一DN600 mm支管,并设置量调节阀控制流量;引水管道顺鱼道进口方向布置,与消力池底部相接;消力池深度1.5 m,在消力池表面铺设1 cm×1 cm补水格栅,防止上溯鱼类钻进补水管道,在消力池内部设置消能板,可起到进一步稳定出水水流的作用。

5.2 机电设备监控

在鱼闸设备附近设置过鱼设施运行控制室,由运行人员操作实现对鱼道及鱼闸设备的监视。鱼道及鱼闸计算机监控系统具备完善的监视和控制功能。

6结语

本工程鱼道较长,爬升高度大,应合理制定运行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优化和改进过鱼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小对鱼类的影响,提高鱼类过坝的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

猜你喜欢

过鱼鱼道消力池
基于PIT遥测技术的竖缝式鱼道过鱼效率及鱼类行为分析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蜿蜒式鱼道与竖缝式鱼道的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中国过鱼设施数据库框架设计初步研究
紊流特性对鱼道结构的影响
不同类型鱼道结构及功能研究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假如人过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