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隘水库导流洞改建及封堵设计
2018-08-21郭西方王建勇胡彬彬
郭西方 李 娅 王建勇 胡彬彬
妙隘水库工程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取水兼放空设施、输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451.0 m,校核洪水位453.79 m,死水位438.0 m,总库容为242万m3,为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工程任务为农田灌溉、集镇及农村供水,输水设计流量0.45 m3/s。
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54.50 m,最大坝高35.0 m,坝顶长145.0 m。工程施工采用上、下游土石围堰截断河床、右岸坝肩布置1条导流洞泄流的导流方式;导流结束后,结合下游供水、生态水下放和水库放空,对导流洞进行封堵、改建,在导流洞内布置1条输水放空管。
1 导流洞设计与改建
1.1 导流洞设计
导流洞设计洪水标准采用枯水期5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25.3 m3/s。工程截流选择在施工期第1年枯水期的10月上旬,下闸时间为第2年12月底,导流时段历时14个月,经历1个汛期。
导流洞沿线地面高程430~483 m,地层为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群(S2sh1)及下统龙马溪群(S1ln3),围岩岩性为砂质页岩、泥岩或砂质页岩与泥岩互层,弱-微风化为主,位于地下水位之下,构造迹象以节理裂隙为主,未发现断层。导流洞进口段边坡平缓,坡度35°~45°,基岩基本裸露,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局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碎石土,围岩类别整体为Ⅳ类。
导流洞采用圆拱直墙断面,底宽3.0 m,洞高3.5 m,其中直墙高2.63 m,拱高0.87 m,拱半径1.73 m,顶拱角120.0°。导流洞长287.2 m,进口高程428.0 m,出口高程425.2 m,底坡0.975%。导流洞段围岩类别为Ⅲ、Ⅳ类,采用一次锚喷与二次混凝土衬砌相结合的支护方式。Ⅲ类围岩洞段的一次支护为顶拱范围内设Φ20 mm系统锚杆,锚杆长3.0 m,间排距1.5 m×1.5 m,顶拱和边墙范围内喷混凝土厚度60 mm,二次支护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0.30 m;Ⅳ类围岩的一次支护为顶拱和边墙范围内设Φ20 mm系统锚杆,锚杆长2.5 m,间排距1.2 m×1.2 m,顶拱和边墙范围内挂网喷混凝土厚100 mm,网筋直径Φ8 mm,间距150 mm×150 mm,二次支护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0.40 m。
导流洞进口布置塔式进水口,长11.0 m,宽6.0 m,高26.9 m,顶高程454.50 m。进水口采用喇叭口形式,由3.2 m×3.2 m逐渐收缩至1.2 m×1.2 m,顺水流向依次设置拦污栅、事故检修闸门、进人孔和方变圆渐变段,底板高程为434.5 m。进水塔下方预留导流泄水孔,采用切角的方形断面,孔口尺寸为3.0 m×3.5 m,顶板厚3.0 m。进水塔与导流洞同时建设、一次建成。进水塔上游设置封堵闸,长4.4 m,宽6.0 m,闸孔尺寸为3.0 m×3.5 m,采用平板钢闸门,设计挡水水头25 m。
1.2 导流洞改建
导流洞主要改建项目为导流洞封堵、洞内输水放空钢管安装以及出口多功能调节阀室建设等。
输水放空钢管管径DN 1 200 mm,以明管形式布置在导流洞内。进水塔方变圆渐变段的中心高程为435.10 m,导流洞平管段首端中心高程为429.28 m,高差5.82 m,呈“龙抬头”型式连接,即钢管以转角为47.0°、转弯半径为4.0 m的上弯管段和转角为46.4°、转弯半径为5.0 m的下弯管段与平管段首端连接,水平投影长12.50 m。根据“龙抬头”钢管段布置,导流洞进口段开挖断面加大,横断面采用圆拱直墙断面,首端衬砌断面3.0 m×7.7 m,末端衬砌断面3.0 m×3.5 m,长12.50 m,断面4.0 m高处设置厚0.40 m的平隔板。导流结束后,将此段导流洞回填混凝土,作为钢管竖向转弯段镇墩。
根据导流洞布置,龙抬头段的末端下游5.168 m处为导流洞平面转弯段,转角39.2°,转弯半径45.0 m,布置在导流洞内的引水钢管相应转弯。根据SL 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规定,明管转弯段宜布置镇墩。结合钢管镇墩布置,将回填封堵段延至钢管转弯末端下游的1.5 m处。妙隘水库导流洞封堵段布置如图1所示,导流洞封堵段断面图如图2、3所示。
图1 导流洞封堵段布置简图(单位:m)
图2 标准封堵段剖面图(单位:m)
图3 龙抬头段首端剖面图(单位:m)
作为供水兼放空设施的控制性建筑物,多功能调节阀室布置于导流洞出口处,阀室长13.2 m,宽8.2 m,高15.25 m,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控制阀层,由主管分为3条支管,分别为水库放空管、生态基流管和输水管,管径分别为DN800 mm、DN250 mm和DN700 mm,支管上均设置控制阀;上层为地面层,高8.4 m,为框架结构,设置1台电动单梁起重机,跨度6.5 m,起重量为5 t。多功能调节阀室在导流结束后建设。
在工程导流期,上游水流经引渠、进水塔预留导流孔和导流洞导入下游河道。运行期下游供水、下放生态水量和水库放空的水流自进水口经布置于导流洞内的钢管,泄向下游,满足水库各项任务要求。
2 导流洞封堵设计
2.1 封堵体位置
根据本工程改建内容,导流洞回填封堵分为3段,封堵Ⅰ段即为封堵闸门下游的进水塔底部预留导流孔段,长12.45 m(含封堵闸门至进水塔间长1.45 m的孔段);封堵Ⅱ段即为龙抬头段,长12.50 m;封堵Ⅲ段即为钢管平面转弯镇墩段,长37.456 m,则封堵段总长62.406 m。封堵混凝土采用C25W4二级配。
封堵Ⅱ段即龙抬头段,作为改建和回填封堵的重点部位,为主要封堵受力段,其纵向开挖段断面需满足输水钢管布置要求,呈顶部逐渐收缩的楔形封堵体。楔形封堵体将承受的荷载传递于隧洞围岩体,由于其受力条件好,超载能力较强,其长度主要由洞内引水钢管布置要求确定。
2.2 封堵体长度复核
因妙隘水库工程主要封堵段为不规则的楔形体,计算中按等断面导流洞计算封堵体长度,与楔形封堵体长度进行对比,复核其安全性。各封堵段的导流洞周圈洞壁(底板、侧墙和顶拱部位)要求在封堵施工前进行清洗和凿毛处理,以使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
根据SL 279—2016《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规定,封堵体的抗滑稳定计算公式为:
式中 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规范规定不小于3.0;
ΣP——封堵体承受的全部荷载效应对滑动面的最大切向分值,kN;
ΣW——封堵体承受的全部荷载效应对滑动面的法向分值,向下为正,kN;
f′——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取 f′=0.6;
C′——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的抗剪断凝聚力,取 C′=200 kPa;
Ai——除顶拱部位外,封堵体底面、侧面与围岩(或混凝土)接触面的面积,m2;
λi——除顶拱部位外,封堵体底面、侧面与围岩(或混凝土)接触面的有效面积系数,底面取1.0,侧面取0.3。
考虑静水压力、自重等荷载效应,满足等断面导流洞封堵段抗滑稳定安全要求的计算长度为6.8 m,计算过程见表1。
表1 等断面导流洞封堵段长度计算参数表
从表1可知,如仅采用导流洞中间段的等断面封堵体,长度不小于6.8 m即可,龙抬头段的楔形封堵体长度为12.5 m,可保证龙抬头段封堵体的抗滑稳定安全。
2.3 灌浆设计
导流洞衬砌后对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孔排距3.0 m,钻孔深入围岩不小于0.1 m,灌浆压力0.3 MPa。
因导流洞断面较小,封堵体回填灌浆采用侧壁预留灌浆管道和出浆盒、顶拱部位预留排气槽和排气管的引接管方法。为保证灌浆质量,沿导流洞两侧直墙均布置管径DN40 mm的进浆管和备用进浆管1套、回浆管和备用回浆管1套,进浆管、回浆管之间设置竖向DN25 mm灌浆支管,间距为2.0 m,灌浆支管连接出浆盒,交错布置,使每一出浆盒负担的灌浆面积不大于6 m2。考虑到龙抬头段顶部混凝土不易回填密实,对该段增加出浆盒个数,缩小出浆盒负担的灌浆面积。封堵Ⅰ、Ⅱ、Ⅲ段的顶部均设置排气槽,与DN32 mm排气管连接,与进、出浆管一同引至封堵体外。
灌浆施工在封堵Ⅰ、Ⅱ、Ⅲ段的回填混凝土施工完毕,混凝土温度降至或接近稳定温度后进行,在承受荷载之前完成,按封堵Ⅰ、Ⅱ、Ⅲ段顺序依次灌浆,灌浆压力0.3~0.5 MPa。为防止在灌浆时漏浆,在封堵Ⅱ、Ⅲ段交界上游1.0 m处的二次衬砌周圈预留了一道橡胶止水片,在封堵Ⅲ段末端上游0.2 m处沿洞壁设置一圈遇水膨胀GB止水带。
3 结 语
妙隘水库工程导流洞规模较小,采用进口进水塔与导流洞同期一次建成。工程导流结束后,对导流洞进行封堵改建,洞内布置向下游供水兼作水库放空的输水放空管。封堵体主受力段为龙抬头段,其长度需满足埋设引水钢管布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