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
2018-08-21李进进
李进进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血管活性药物有血管扩张和血管收缩两种,它能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改善血管功能[1]。心血管病患者要用到血管活性药物,为确保患者安全,必须严格按要求用药,加强患者护理。我院为减轻患者痛苦,缓解静脉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较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8.45±3.21)岁,主动脉夹层6例,冠心病10例,心脏瓣膜病10例,其它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37.21±3.55)岁,主动脉夹层5例,冠心病9例,心脏瓣膜病11例,其它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具体策略如下:患者需要用到活性药物时,必须增进与护士、医生沟通,详细了解病情,掌握用药时间,增进与患者家属联系,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确定静脉置管方式。长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中心静脉,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采用两条静脉血管交替给药,减轻对静脉壁刺激。穿刺置管后查看皮肤状况,选择3 M无菌透明敷贴置于穿刺点皮肤,贴在离心脏较近血管端。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巡查,做好护理工作,对病情严重患者做好护理工作[2]。按时交接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确定停药时间。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分级。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静脉炎报告对患者症状进行分级,0度:无临床症状。Ⅰ度: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Ⅱ度: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Ⅲ度: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0度和Ⅰ度分别为8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33.33%。观察组患者静脉炎Ⅱ度和Ⅲ度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炎分级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使用活性药物患者容易发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评价,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必要的。这样既能减轻患者病情,预防静脉炎发生,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3]。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炎0度和Ⅰ度分别为8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33.33%。观察组患者静脉炎Ⅱ度和Ⅲ度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学者在研究分析中选择68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静脉炎Ⅱ度和Ⅲ度为2.94%和0,Ⅰ度患者为3例,占8.82%[4],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例选取数量有关。
总之,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静脉炎患者症状,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比较明显。它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并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实际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护理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