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融合发展,位置增强时代
2018-08-21齐晓君
2018年5月23-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本届年会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凸显高精度时空信息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年会期间,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领导、专家,深度解读北斗系统融合发展对于这个时代的推动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增强的新时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增强的新时代。这个增强的新时代,就是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助力卫星导航性能进入了增强时代,全球系统间的兼容互操作增强了系统可用性,差分系统的扩展增强了系统精度,各种定位手段的深度组合增强了系统鲁棒性;这个增强的新时代,卫星、通信与遥感的融合发展增强了万物互联效率,增强了一体化应用价值;这个增强的新时代,展现了卫星导航技术融合进入了增强时代,卫星导航对社会、经济与民生需求的深入认知以及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增强了人们的智能感知,增强了行业的智慧应用,也增强了用户的安全信心。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强调,用户至上是北斗系统始终遵循的原则。据此,中国向全球用户发起“北斗全球用户体验评价计划”。
冉承其介绍,首先,充分让用户前置,“知道用户要什么”。在北斗系统建设初期,就引入评价因素,让用户提前参与建设,用户提早表达自己的诉求,北斗系统及早体现用户需求。其次,突出用户体验,“知道用户用得怎么样”。为了让用户更好、更早地体验北斗三号系统服务,特别是B1C、B2a等新信号服务,促进用户设备加快成熟,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过程中引入用户评价,让用户将体验结果反馈给系统建设方,系统将以此为输入来提升和改善。再次,体现全球开放,“欢迎所有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评价计划在全球展开,欢迎全球用户和设备提供商积极参与。通过用户体验评价计划把各个行业、各个区域等力量调动起来,推动北斗系统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通过使用不断促进系统优化完善。
北斗系统在新时代持续走融合发展之路
冉承其强调,北斗系统自身就是天地融合建设发展的,北斗系统建设地基增强系统以及星基增强系统,天地网络融合构成了中国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基础设施,这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方案。
星基增强系统方面,现已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开展建设。2017年10月,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获得法定身份,并正式被分配L1C/A、L5两个频点的三个PRN号(编号分别为130、143、144)。目前PRN号已固化,正在开展系统测试与验证。
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方面,系统总设计师蔡毅介绍,2014年4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研制建设正式批复,由地面北斗基准站、通信网络、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位置运行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等组成。截至2016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400多个北斗基准站,完成第一阶段的研制建设任务,开始提供基本服务。2017年至2018年底,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提供全面服务。现已完成基本系统研制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已经具备为用户提供广域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定位精度的能力。
杨长风还介绍说,我国正建设“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服务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我国将为包括沙漠、海洋、高空等无网络覆盖地区、网络覆盖陆地的区域提供7×24小时高可用的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与单一星基系统相比,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首次定位时间缩短97%以上,定位精度可以提高50%,服务可用率高达99.999%,在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涉及用户人身和生产安全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赋能全球智能物联网应用产业生态。
“我们在新时代还将持续走融合发展之路。”冉承其强调,北斗系统还将持续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发展,给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与其他科技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垂直行业应用业务。
北斗系统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谢军说,北斗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在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牵引了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综合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国产化不动摇,卫星研制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自主可靠,关键部件实现百分百国产化,并具有多次在轨成功经验,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为宇航事业发展提供了规范。同时,我们不断探索并成功尝试全国资源优势协同发挥,突破地缘限制,带动了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对于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杨长风信心十足。我国正在推进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建设,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届时,将显著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文_齐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