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价值探讨
2018-08-20汤一榕郑庆顺林奉森叶太明陈仁利陈琦宋一帆
汤一榕 郑庆顺 林奉森 叶太明 陈仁利 陈琦 宋一帆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全科基地协作单位蕉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40例,行常规管理的70例患者为常规组,行社区规范管理的70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管理的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血压和血糖水平下降(P<0.05),自我管理情况改善(P<0.05),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 社区规范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a)-0195-02
社区规范管理指的是在社区内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手段规范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以缓解患者病情的一种方法[1]。而高血压和糖尿病互为危险因素,均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内皮功能,增大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且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不定时用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关系密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的管理策略,笔者进行了此次对比性研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4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70例。
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最小61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0.18±6.37)岁;高血压病程最短4年,最长16年,平均(8.82±1.04)年;高血压分级:1级15例、2级32例、3级23例;糖尿病病程最短3年,最长14年,平均(8.03±0.73)年。干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41/29;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70.19±6.35)岁;高血压病程最短4年,最长15年,平均(8.83±1.05)年;高血压分级:1级13例、2级33例、3级24例;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8.05±0.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模式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
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社会规范管理:①健康教育:通过“高血压知识专栏”“糖尿病知识专栏”“高血压专题讲座”和“糖尿病专题讲座”等方式将患者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的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疾病自我监测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②饮食控制:指导患者进行低盐饮食,并需将每天钠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 g以内,同时嘱咐患者多进食豆类、鱼类、蔬菜、玉米面、高粱米和白面等食物,并对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进行合理的安排,嘱咐患者忌食甜品、肥肉和糖含量较高的食物。③运动干预:嘱咐患者保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且患者睡眠时需保证室内安静,减少声音和光对其的刺激,同时嘱咐患者多参加散步、太极拳等社区组织的活动,以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脂肪代谢和微循环。④血压和血糖监测:对患者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方面进行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或血糖的变化对药物的用量进行调整,嘱患者出现血压或血糖较低的状态时,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自我管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所有研究数据准确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血压水平和血糖水平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需进行t检验;自我管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需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管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FPG、2 hPG和HbAlc均低于管理前,且干预组患者管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FPG、2 hPG和HbAlc低于常规组管理后的水平(P<0.05)。见表1。
2.2 患者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情况
常规组患者管理前饮食控制24例(34.29%)、适当运动21例(30%)、自我监测23例(32.86%)、遵医行为26例(37.14%),管理后饮食控制38例(54.29%)、适当运动36例(51.43%)、自我监测37例(52.86%)、遵医行为38例(54.28%);干预组患者管理前饮食控制25例(35.71%)、适当运动20例(28.57%)、自我监测24例(34.28%)、遵医行为25例(35.71%),管理后饮食控制53例(75.71%)、适当运动49例(70%)、自我监测51例(72.86%)、遵医行为52例(74.29%)。统计学比较后,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管理后的自我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 1、6.658 2、5.716 7、4.144 7、22.696 4、24.033 5、 20.935 4、21.039 0、7.064 4、5.061 0、5.996 5、6.097 8,P<0.05)。
2.3 患者管理后的并發症
常规组患者管理后的心血管损伤23例、胃肠道损11伤、肺部损7伤、肝脏损伤5例、关节损伤3例、泌尿系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干预组患者管理后的心血管损伤12例、胃肠道损5伤、肺部损4伤、肝脏损伤2例、关节损伤0例、泌尿系损伤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86%。统计学比较后,两组患者管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4,P<0.0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5月16日公布的健康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成人患者糖尿病,而我国糖尿病的人数超过了9 240万,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约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代谢性疾病[3],每年全球范围内死于高血压的人数为710万,在所有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13%,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为18.18%[4],二者均多发于老年人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均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若患者的血压和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状态,会损害患者的微血管,导致或加重大血管的病变,而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不仅需对其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还需要重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膳食习惯,以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5],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和自我监测在内的综合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同时这些措施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本次研究中,70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血压和血糖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P<0.05),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P<0.05),重要器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说明了社区规范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等.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脂肪肝患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116-2117.
[2] 陈金平,于华,刘玉静等.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9):1334-1335.
[3] 黄青青.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3):10460-10461.
[4] 陈春念,缪春华,姜方平,等.镇江市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试点项目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5):378-379.
[5] 游敏儀,邹光锋,欧惠珍,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54-156.
(收稿日期: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