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8-08-20黄学顺
黄学顺
当前,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性决策,把“三农”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都需要农机安全生产作为支撑。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对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如何在新一轮的社会改革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促进人机和谐,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如何有效预防农机事故,做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1落实责任,加强考核
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应认真制定和执行岗位责任制度,构建强有效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主管部门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农机安全生产负总责。要逐级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与机手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要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考核,量化考核标准,做到考核有制度,奖罚有标准。对于忽视预防,疏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监管人员不到位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及领导,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以加强和提高农机监管员的安全责任感。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工作实践证明,农机事故的高发。很大程度上与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机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为此,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平安农机”主题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农机监管人员有必要对农机驾驶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在农村设立咨询台,摆放农机、交通事故案例宣传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深深扎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心中,自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
3加大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随着各地生产安全事故的频发,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将其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补助资金,并落实到位,同时可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所以筹措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机安全生产资金,在当前一段时期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需要去积极争取。如果条件允许,应当积极促使当地财政设立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补助资金,并从中提取一部分来补充资金缺口,使农机安全工作有效开展成为可能。
4建立常态机制,分类教育培训
农机驾驶员有单纯农业生产的,也有从事运输作业的,因此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操作人员应抓好规范农机操作程序,提高农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其能规范而熟练的操作好农田作业机械。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驾驶员应侧重抓好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做一名驾驶技能过硬,遵章守纪的农机驾驶员。为确保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农机驾驶员的数量、构成和地区分布情况,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常态宣传教育机制,定期组织农机驾驶员参加学习培训。
5强化农机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纠正农机违法违章行为,是消除农机事故隐患、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安全检查,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应深入各镇、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农机作业场所等,重点查处拖拉机、变拖、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脱检脱保、私自改装、使用假牌假证、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并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做好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农機安全生产。
6强化制度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重点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坚持开展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完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制度,以制度强管理,保障农机监管的规范化管理。四是规范农机监管执法行为。在农机监管过程中,严格要求全体农机监管人员做到:着装整洁,持证上岗,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文明监管,讲政策,讲法律法规,使全体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做到热情、便民、严格、规范为广大农机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