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病的防治方法浅析
2018-08-20钟萍玉
钟萍玉
在我国的鸡养殖业中,鸡白痢病是导致雏鸡死亡的重要因素。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危害非常严重。基于此。鸡白痢病的发病会伴随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造成这种病症的主要因素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尤其是雏鸡生长阶段,一旦感染鸡白痢病。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从而为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鸡白痢病对于提高鸡养殖水平。改善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鸡白痢病的发病情况
鸡白痢病在雏鸡阶段发病较高。一旦发病也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白痢病通常在雏鸡鸡龄3-4日便有发生,发病初期雏鸡会出现口渴多饮,羽毛脏乱,雏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严重时导致没有食欲。排便情况呈现出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稀便,并且肛门周围污染非常严重,少数雏鸡也会由于病情加重出现无法排便的现象。鸡白痢病同样也会发生在成年鸡身上。成年鸡发病后跟雏鸡有较大区别,会呈现出一种慢性症状,拽体现在消瘦贫血等症状,并且症状的持续时间较长。同时产蛋数量和质量也会明显下降。由于成年鸡发病时。症状不够明显,因此对于养殖人员而言,难以被及时发现。
2鸡白痢病的病理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痢病的发病程度,需要对其进行解剖处理。通过对雏鸡解剖发现,嗉囊空虚,腹黏膜潮红,肝脏肿大。表面呈土黄色并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脏稍肿大。心、肺、盲肠出现诸多坏死点和结节,在盲肠内含有白色豆腐渣样的不明物质。对成年产蛋鸡进行剖检发现,母鸡卵巢位置呈现萎缩变形。外观上呈现出灰色,同时卵泡内物质呈现出豆腐渣状。周围包膜增厚,在盲肠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白色或者棕色的稀流物质。
3鸡白痢病的治疗方式
在鸡养殖过程中,鸡群中出现白痢病,首先應该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已经发病的鸡群进行封锁治疗,从而达到切断传染源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针对鸡白痢病较为有限的抗生素类药物较多,具体可以通过在患病鸡群中的饲料和饮水中通过搅拌完成给药,具有实用、经济以及安全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
3.1养鸡场户可以通过将0.03%链霉素直接提供给患病鸡群进行自行饮用1-2d后。之后的两天可以使用0.02%的链霉素饮水,同时还要全天候做好患病鸡群的饮用工作;
3.2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对于雏鸡应该按照2000单位青霉素供患病鸡群进行自行饮用;
3.3在患病鸡群中的饲料中拌入0.04%土霉素粉。让患病鸡群自行食用3-5d;
3.4可通过将0.03%的氟苯尼考兑水供患病鸡群自行饮用5-7d,进行治疗。同时全天候满足患病鸡群自行饮用的需求:
3.5通过中药进行治疗,治疗鸡白痢病用金银花250g、白头翁250g、马齿苋200g、桑枝200g,加水熬至20kg左右,分5次加入饲料中供患病鸡群食用。在具体配置药物时。需要根据鸡群大小进行合理调整;
3.6用大蒜8-12个、马齿苋250g,切碎病将其捣成蒜泥后与饲料进行搅拌,待均匀后共患病鸡群进行使用。之后随着雏鸡年龄的增加。可以不断调整药物用量。通过这种方式还能防止鸡群患病。提高雏鸡成活率。因此养殖用户可以长期使用。但注意这种喂养方式需要进行现配置现喂养;
3.7用苦参150g,加水1000g,连续煎熬3次后,并将3次煎熬的药液混合稀释至10kg左右,供患病鸡群自行饮用5-7d,并保证全天随时满足患病鸡群自行饮用的需求。
4鸡白痢病的防治措施
鸡白痢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鸡白痢病的预防和鸡舍的管控。
4.1鸡白痢病的预防。为降低鸡白痢病的发病率,养殖人员在平时鸡群进食过程中,可以在其饲料和饮用水中通过加入一定的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其中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呋喃唑酮、氯霉素、庆大霉素等,但用药量一定要遵循鸡群的生长规律。保证预防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相关的白痢病药物进行防治。注意在相关药物的使用中,先用药一周,停止用药后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结果确定下一阶段的用药情况。
4.2提高对鸡舍的管控。对鸡舍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鸡群生长温度进行控制;第二,对鸡舍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对于育雏鸡舍应该保证内部的通风性良好,同时保证内部环境干燥。并对各类使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洁,为保证育雏效果。需要严格保证内部温度不变。必要时,可以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改善育雏工作。但务必保证环境的通风性良好,并保证环境清新。在饲料提供方面应该增加维生素物质较为丰富的食物。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患病鸡。应该立即进行隔离喂养。且严格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在雏鸡刚出生时,为预防患病,可以使用摩尔玛琳与高锰酸钾等进行相应的熏蒸处理。并使用环丙杀星用水供雏鸡饮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白痢病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发病原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于改善鸡群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