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发菌期管理技术

2018-08-20曾祥国

新农村 2018年9期
关键词:刺孔菌袋菌丝体

曾祥国

摘要:文章对香菇的生物特性及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简短论述,选择对香菇产量影响较大生育时期发菌期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为提高香菇产量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管理措施;增产

香菇作物被人工驯化栽培的食用菌,可以说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十分显著的。湖北省因地里位置和气候资源的优势,被誉为“香菇之乡”。那么我们在香菇产业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质装备和建设资金,也因此增加了菇农的收入。但是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还是会因为一些管理细节不到位造成香菇产量不高,为此我们深入总结分析了以下具体可行措施让香菇种植获得稳产高产。

1认识香菇

与其他植物一样,香菇也分为营养和繁殖两种器官。它们分别是菌丝体和子实体。

1.1菌丝体:孢子作为菌丝体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出菌丝体,其颜色多为浅白或乳白色,略带绒毛,其上着生有横隔、分支。菌丝体作为给香菇提供营养元素的器官,是由很多菌丝相互连接,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形态上多呈现网状,类似蜘蛛网。

1.2子实体:就想其他植物的果实一样,子实体是也是香菇的果实,它是一种繁殖器官。外形就像大家看到一样,类似一把撑开的小雨伞,主要分为菌盖、菌褶和菌柄三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子实体的根据生长形态可以有单生、丛生和群生三种。单就菌盖来说,它相当于伞噁顶部,一般比较顿时,肉质肥美,直径在100毫米左右。刚生长是,菌盖的边缘部位向内卷曲,形似半圆球,有毛狀菌膜是连接菌盖边缘和菌柄的桥梁,当菌盖逐渐长大后展开形成小伞;菌褶,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呈辐射状排列的组织叫做菌褶,一般形单个白色薄片,均匀摆列组合在一起,在这些菌褶上还有着生有另外一种微小的繁殖器官那就是担孢子;最后降到菌柄,它生长于菌盖的下方,一般是圆柱形或扁宽的,它是香菇生长发育输送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和通道,还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当香菇刚出土时,菌柄上有小绒毛。随着香菇长大,菌病的白色绒毛。学名叫做菌环的物质逐渐消失。

2香菇生长环境要求

2.1营养。任何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营养,香菇也不例外。香菇作为考碎木屑、枯秸秆为营养的木腐菌,它生产发育离不开碳素和氮素营养物质,当然更需要一些维生素、无机矿物质的参与,只有养分供应充足,香菇才能的孢子才能萌发,后期菌菇才能长得好,这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2.2温度。温度对香菇的整个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总得来说香菇的生长最适温度在25℃左右最为适宜。但具体来说,不同器官不同时期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尽一致。在管理上需要我们分别区分,有针对的进行调控温度,保证香菇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2.3水分。水对任何植物的发育都很重要,香菇菌丝在生长时候对水分十分敏感,需要菌袋中含水量有50%以上。如果含水量少于20%,菌丝就会干枯死亡,到了菌菇破膜期对水分的需求急剧增加,一般要求菌袋含水量在70%左右,如果含水量低于30%左右的含水量,想过的繁殖器官如子实体就会生长缓慢,个头较小。对于收获鲜菇的来说这样会造成产量下降的。

2.4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是香菇呼吸作用的总要气体,因此香菇也是好氧的食用菌,假如栽培环境乏氧,其他气体就会占比过多,就会阻碍菌丝、子实体的生长。

2.5光照。香菇是一种喜光照的菌类。在菌丝发育的时候离不开光照,如果缺少光照一般不能生长发育成很好的子实体,从而影响出菇的数量。

3发菌期的管理

3.1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3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3.2接种后7~10天,菌丝向料内蔓延,袋温逐渐升高,将室温控制为25℃~27℃。过7天开始翻堆,以后每7~10天翻堆1次。在翻堆时,逐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漏接种的菌袋或没有发菌的接种穴,应将其集中到其他地方,挖除霉点,并用5%~10%的石灰水涂抹患处。培养室每天通风1~2次,每次约30分钟。

3.3接种后11~20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各种代谢活动加快,袋温高出室温1℃~5℃,要特别注意降温和通风。将室温控制为20℃~24℃,每天通风1~2小时。温度高时多刺孔、深刺孔,反之少刺孔、浅刺孔。揭胶布或刺孔后,菌丝加速生长,菌袋温度会猝然升高。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并疏散菌袋,防止烧堆。经30~50天,菌丝长满菌袋,可进行菌筒转色和生理成熟管理。

3.4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菌筒转色适宜的条件:温度18℃~24℃,菌筒周围小气候的空气湿度为80%~85%,有一定散射光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当菌丝长满袋后,应将遮阳物去掉,以增加室内光照。室温严格控制在20℃~24℃,温差不要太大,少移动菌袋。若用大袋栽培。菌筒转色和生理成熟时间为25~30天;若用小袋栽培,转色时间为10~15天。在此过程中,菌丝逐渐倒伏并分泌褐色素,使菌筒由白色变为棕红色。转色条件适宜,菌筒转色均匀,菌膜厚薄一致,出菇整齐,则产量高,质量好。若转色太浅或不均匀,则出菇质量差,畸形菇多。若转色太重,菌膜过厚,则出菇慢,产量低。

猜你喜欢

刺孔菌袋菌丝体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葡萄糖酸钠发酵废弃菌丝体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冬虫夏草发酵液和菌丝体中主要核苷类成分分析
胎侧刺孔在成型机上的应用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