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8-08-20唐宝财
唐宝财
近年来,我国大豆价格不断下跌,国外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豆的销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提高对大豆优质高产技术深入研究,从选种、播种、栽培、田问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中加大管理力度。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的大豆作用。打开我国大豆销路,促进我国大豆走出国门,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
1选择优质土地资源
土地是大豆种植的基础,土壤资源直接决定了大豆产量及其营养价值,对大豆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豆生长质量,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种植大豆。最好是黑土地。我国东北地区属于黑土地,是大豆种植的主产区,大豆的质量和产量都非常好。同时。大豆种植时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区。并控制大豆种植的间距。这样能够避免间距过近或过远影响植株生长,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率。
2整地与施肥
大豆在种植之前必须针对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水文地质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整地和施肥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大豆作物对于土壤的要求不算太高,主要是蓄水条件好、通风良好。地面平整等。所以,在整地时应做好深耕工作,将土层深耕至20cm以上,并将犁底层打破,这样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大豆生长所必须的养分,为了提高大豆的生长质量,我们在种植前可以提前对土壤进行施肥,合理控制肥量,以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另外,在秋天庄稼收获后,很多地区实行秋翻地。这样可以将粪肥浇灌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肥力。在大豆种植时可以发挥这些微生物的作用。
3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3.1选择原则。把好熟期关。所选择的品种要在当地无霜期内正常成熟。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要根据不同的地势和土壤肥力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地势低洼肥且力较高的地块应选择比较喜肥水的品种;选择好的品种也要配用好的种植方法。
3.2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择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剂进行拌种。最好少对水或不对水。拌种要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拌种后再选择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效果好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4播种方式与条件
4.1播种方式。“三垄”栽培法即用联合播种机一次完成垄上双条播。深松、分层施肥等各项作业。此种方法适用于低温地以及水分好的平原低洼地;“两垄一沟”栽培法。在70era的垄作基础上。每隔1垄在垄沟增加1行苗带,大行距140cm、小行距35cm,垄台穴距离15-18cm,每穴留苗3-4株;垄沟穴距20-22cm,每穴留苗2-3株;窄行密植栽培法,平播行距30-50cm,利用谷物播种机或改良播种机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
4.2精细播种。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cm,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耕堑直,百米内直线误差不超过20cm。地表10m内高低差不超过15cm。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m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cm,耙深10-15cm。要求地头齐,不出三角抹斜。起垄要直,50米长直线误差不超过5cm,垄距误差不超过土1cm,垄台误差不超过3cm。垄幅误差在3cm以内。起垄后镇压;土壤水分适宜。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适期播种。在土壤5-7cm深处。地温穩定在8℃时即可播种。东北的广大地区的大豆最佳播种期是5月1-10日。
5大豆的田间管理
5.1土地中耕。在大豆植株长出第一片复叶前进行锄头铲地。锄净苗眼草,要做到不伤苗,松表土;待到大豆苗高10cm时进行第二次铲趟,用大铧趟成张口垄,做到不伤苗,不压苗。不漏草。培土高度是以不超过第一对真叶节为准;第二次铲趟后10天进行第三次铲趟,要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铧带培土板趟成方头垄,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5.2田间除草。在播种前要土壤处理防止杂草的发生。播种前5-7天对土地进行药剂处理。要施药均匀,流量准确,施药后将深度7-10cm厚的土层进行翻混,保证药剂与土壤的混合。施药时要注意土壤湿度适中,湿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播种前如果没有及时喷洒化学除草药剂,这时应在播种后出苗前及时喷洒药剂,避免杂草生长。另外,如果采取垄作栽培。可以采用苗带的方法施药。在喷洒后应立即进行土层翻作。深度应控制在2-3cm左右。应注意的是大豆田间杂草喷洒化学药剂应坚持宜早不宜晚的原则,如果杂草较多。可在杂草基本出齐墒情较好的条件下进行。
6适时收获
在落叶达90%时可进行人工收获,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可进行机械收获。收割时要做到不丢枝、不炸荚;收割后晒5-7天,然后进行脱粒。做到同一品种单收、单运、单脱、单贮。
总而言之,大豆的产量及质量直接影响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大豆种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仅要选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还应研究和学习国外优质大豆的种植栽培技术。提高我国大豆品种质量。改善大豆种植方式。提高其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