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工厂:工业互联网方向

2018-08-20党博文

通信产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人工智能

党博文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掀起正给产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在制造业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AI也正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运算架构之一。

AI:智能制造先决条件

要真正全面实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是必要环节,而人工智能则是这个环节的先决条件。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

国外在人工智能方面早早布局,据了解,日本在1990年4月发起了“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参加了该项计划。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耕耘,国外巨头已在该领域有不少建树,在产品研发方面,美国工业設计软件巨头欧特克推出的产品创新软件平台Fusion360和Netfabb3D打印软件集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块,能够理解设计师的需求并掌握造型、结构、材料和加工制造等数字化设计生产要素的性能参数,在系统的智能化指引下,设计师只需要设置期望的尺寸、重量及材料等约束条件即可以由系统自主设计出成百上千种可选方案。

在生产制造方面,日本NEC公司推出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以逐一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从视觉上判别金属、人工树脂、塑胶等多种材质产品的各类缺陷,从而快速侦测出不合格品并指导生产线进行分拣,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在市场营销方面,美国亚马逊商城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对用户的购买习惯以及产品的属性进行深度学习,形成了全面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也向销售商提供相关的生产与营销建议,这项技术的应用使亚马逊增加了10%到30%的附加利润。

支撑效应初显

可以看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向制造领域的渗透从广度、深度均在快速推进,对制造业整体发展的支撑效应初显。我国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布局稍晚,但依托数据优势与政策推动,在近几年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孕育出了以海尔、树根互联、航天云网为代表的新兴工业互联网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工信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到,推进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经济增长新能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初,树根互联发布了根云 RootCloud平台,根云平台主要基于三一重工在装备制造及远程运维领域的经验,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感知设备和物联网络,采集、编译各类设备数据,重点在智能物联领域,打造柔性生产环节。

海尔COSMOPlat平台则是通过智能化系统使用户持续、深度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 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互联工厂实现智能制造方案,目前海尔COSMOPlat平台已打通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等业务环节。

航天云网INDICS平台则是把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布局在为企业提供 Smart IoT产品和INDICS-OpenAPI 软件接口,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混合数据计算模式,实现了智能研发、精益制造、智能服务、智慧企业、生态应用等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应用能力。

工业机器人助力智能生活

当前,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制造业影响甚大,以印度为例,到2021年印度的60岁以下劳动人口将会上涨到54%,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相反,德国、日本、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后的劳动力不足将成为制造业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工业智能机器人不仅是未来制造业的诉求,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人工劳动力,工业智能机器人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安全性高,工厂采用工业机器人生产,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人员不熟悉工作流程、疲劳工作等安全隐患;其次是易于管理,通过采集工业机器人的数据,企业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每天共产的生产量,能够按照产能去合理分配接单与生产量;最后是提高经济效益,工业机器人可以做到24小时循环工作,不仅能保证产线的最大产量,还可以有效的阻止产能过剩造成的产品滞销。

不仅如此,工业智能机器人也是工业互联网能力的重点表现,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下作为自动化设备或机器,完成程序的规定动作,工业智能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使用,并拥有感知能力、认知判断、执行能力等特性,当机器人不仅仅能够按照既定程序去执行,而且能与人、材料、其他设备产生交互,才能叫做智能机器人。

目前全球已有大量的传统工业机器人投入了智能工厂,已经成为实现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主要方式,据IHS统计,2015年智能机器人的需求量是6.5万台,同比增长24%;GGII预计,2016年SCARA、100公斤以内多关节机器人、AGV等需求量将保持25%以上增速,100公斤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增速在10%以内。

当今,中国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拥有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消费需求,目前来看,中国这一领域仍处蓝海市场。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人工智能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人工智能与就业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