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08-20王小霞蒋鹏
王小霞 蒋鹏
摘要:玉米是山东省主导作物之一,常年在山东省境内大面积种植,深受人们喜爱,为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结合山東省生产实际,现将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具备良好的光热资源,非常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植株挺拔高大,根系发达粗壮,叶片长而宽,玉米生长占地面积较大,要想满足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取充足的土壤养分和水分。但是土地面积有限,如果想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高产量,需要技术人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大幅增加玉米的总产量。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作如下论述。
1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的选择对玉米增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结合各地区不同的环境、气候、土壤、茬口、种植习惯、栽培管理水平等,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如:选用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紧凑大穗型优质杂交种。推荐使用郑单958、浚单20、登海605、农华101、伟科702、先玉335、鲁单818、隆平206、蠡玉37、中单909等。购买玉米品种后,应购选择高效低毒的种衣剂进行包衣,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实行机械抢茬直播,选用高质量机械,以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若墒情适宜,夏玉米播种宜早不宜迟,提倡于小麦收获当天播种,以确保夏玉米正常成熟。播种时每亩可施用40 kg高氮控释肥为种肥。播种深度3~5cm,大行距75~85cm、小行距60cm。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500~5000株/亩,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3500~4000株/亩。一般在2~3kg/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玉米密植后,可在其生长中后期喷施一些预防倒伏的药剂,来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
3田间管理
3.1苗期。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移栽时选择大苗壮苗补栽。补种或移栽必须在5叶前完成,移栽后一定要浇足定根水。玉米间苗要在3~4叶时分次进行,定苗可在5~6叶展开时进行,坚持“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原则。定苗后是否蹲苗是由幼苗长势来决定的,蹲苗时要注意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
3.2穗期。玉米从拔节至抽雄即为玉米的穗期,穗期可持续25~30d。穗期应加强管理,以促壮秆、穗大、粒多。重施攻穗肥,于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在2株间打穴,要求穴深6~10cm,直径3~4cm,将尿素450 kg/hm2,施入穴内然后盖土。由于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非常敏感,此期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但是如果此期降雨过多,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水。
3.3花粒期。玉米从抽雄到成熟称为玉米的花粒期,约50d,要做到养根保叶、防早衰、防贪青,延长绿叶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粒重。施粒肥,对于土壤条件好、穗肥充足、叶色浓绿、植株长相好、无早衰现象的地块,可不施粒肥,防止玉米贪青晚熟;对于土壤条件差、穗肥不足、植株有脱肥现象的地块,应及时补施、早施粒肥。一般穴施尿素225kg/hm2,也可在叶面喷施0.4%~0.5%的磷酸二氢钾与1%~2%尿素的混合液1050~1500kg/hm2。及时排灌。玉米开花受精一般发生在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若田间最大持水量低于70%~80%时,应及时进行小水灌溉,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时,应及时排水。
3.4及时除草。玉米播后至出苗前,采用乙草胺进行封闭式喷雾,控制杂草生长。苗期结合中耕除草。苗期和中后期可用百草枯、克芜踪等进行防除。后期还可以通过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抑制杂草生长的同时,可以防止植株倒伏。在玉米抽雄前6d左右喷施稀施保或玉米维他灵。如果田块过密,可提前4d施入稀施保或玉米维他灵375mL/hm2,对水300kg搅拌均匀,喷洒在玉米叶面上。如果喷施后4h内遇雨则需补喷,但剂量要减1/2。
3.5病虫害防治。玉米苗期很容易发生矮缩病或粗缩病,可用盐酸吗啉酸胍·乙酮十僵苗必克进行防治;玉米穗期病害大斑病、小斑病可用50%异菌眠可湿性粉剂、18.7%丙环-醚菌醋悬乳剂等药物进行喷洒,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药物喷洒,连续喷洒2~3次。玉米螟可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毒土撒人玉米心叶内防治。粘虫可用2.5%敌百虫粉30~45 kg/hm2,或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施来防治;地老虎可用敌百虫粉和炒香的米糠或豆饼混匀后制成毒饵,撒于玉米地诱杀幼虫来防治。
4适时收获
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尽量晚收,以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玉米成熟的标志是籽粒干硬,子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一般在9月底以后收获,保证籽粒灌浆期≥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