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要率先摆脱精致利己主义魔咒
2018-08-20杨培芳
杨培芳
改革開放40年,中国哪个行业发展最快?恐怕非信息通信业莫属。
但是,社会对通信业的诟病也绝无仅有,这是为什么?主要是经济理论混乱使然。一方面,国家缺少对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应有政策和法规体系;另一方面,精致利己主义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泛滥也难脱干系。
有关比如对待提速降费,企业高管大都接受的是“优质高价”和“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经济学训练,他们想不明白,所有商品和服务都在涨价,为何单要通信业提速降费?他们宁可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利用复杂、精细套餐搞明降暗升,欺人自欺,也不愿意主动承担公共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举例来讲,有位大学生代表向运营商投诉,说他们学生宿舍合租的WI-Fi带宽不够,尤其是下课时间,体验网速更慢。某运营商销售经理说,如果你每月多交两元费用,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获得优先权来提速如何?这位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思考:WI-Fi接入网速不变,多加钱提速,没加钱肯定降速,最后逼得大家都多加钱,网速岂不还和原来一样!
前不久,特朗普废除了美国的网络中立政策。有些学者大加赞赏,认为只有让信息基础设施赚取更大利润,才能有更多积累用于研发建设。
统计分析表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十几倍、几十倍,只有信息通信价格持续下降了几百倍!40年前,安装一部固定电话要五千元,后来一台大哥大要三万元,发一份电报,相当普通人一天的饭费。与现在用手机发微信、视频聊天近乎免费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这不是传统经济学所能解释的。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经济学的优质优价,提速涨价的理论规则,中国信息通信业根本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
由于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规律不同,持续降价并没有减少全行业积累,反而大大刺激了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换代,甚至在互联网应用和部分核心技术领域进入了无人区。
建议学界高度重视信息时代的新经济理论的构建,使我国信息通信业率先摆脱精致利己主义和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魔咒(厉以宁最近提出“现实社会人”假设)。
在互联网和区块链的分布关联、协同互利新经济规律基础上,打造信息时代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建设人类公平信息社会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