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2018-08-20张梁
张梁
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德美亚3号是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代表品种,特别是在垦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德美亚因其良好抗逆性、丰产性是地位不可撼动的主栽品种。种植户十分认可。那么如何有针对性种植德米亚系列品种,需要从了解掌握其品种特性入手,总结分析好的栽培措施,不可一法多用,也不能多法一用。
1品种特性
1.1德美亚1号是黑龍江省极早熟玉米种植区唯一性状稳定的大品种,种植表现为耐低温、抗粉籽、芽势强、出苗齐、幼苗壮;气根广、下扎深、抓地牢、抗强风、不倒伏;叶片举、半收敛、型清秀、通风好、光效强;抽雄早、灌浆长、容重高、米质优、产量高。而且德美亚1号的耐密性较好,一般保苗10万株,公顷,正常年份产量稳定性好,大概10吨/公顷以上,高于其它品种1~2吨/公顷,特殊年份增产潜力更大,有过12吨/公顷以上的产量记录;脱水快,一般每年10月上旬收粮水分在30左右,快速脱水也有效防止后期出现生霉和粒腐现象;穗位整齐、容重高,籽粒成熟度好、颜色金黄、粮质好;高度适应机械化种、管、收。
1.2德美亚2号是与德美亚3号和1号一样,都是垦丰种业的早熟抗寒型优质玉米品种。这个品种在九年前通过审定并获得推广。德美亚2在刚推广的几年可以说是十分火爆的品种。因为它抗低温能力很好,与其他两个品种一样,幼苗期有紫色的叶鞘,成熟时株高可在2.3米以上,这个品种因为株型紧凑,所以比较耐密植。虽然德2株高较高,但是它的根系活力很强,且分布广泛,所以,此品种还是必要抗风抗倒伏的。在经历前旱后涝、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下产量表现依旧非常优势,商品品质极高,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米品种。同样的它也适合垦区大面积的机械收获,一般生育期在108天左右。
1.3德美亚3号是黑龙江省早熟玉米种植区播种面积上升最快的玉米品种,仅用了4年时间种植面积就突破了300万亩大关,种植表现为种子活力强,轴细粒深、马齿型、脱水快、米质好、产量高。因为感口性较好,饲料企业首选,高度适应机械化种、管、收。产品经济效益比值优势也成就了德美亚系列玉米“田间收粒,地头卖粮”的美誉。2016年10月份由农业部主办玉米全程机械化现场会上,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讲话指出:“我国玉米机收率正迅速提升,其中机收果穗达57%,而机收籽粒占3%。这3%的机收籽粒主要在黑龙江省,原因就是黑龙江省早就审定和推广了适宜在冷凉地区机收籽粒的德美亚系列早熟品种”。
2栽培要点
2.1精细耕作为丰产打好基础。耕作是我们农业生产六大制度之一,随着稳产高产目标的提升,耕作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必须要突出“精细”二字。因为玉米属于须根系植物,这类根系的特点是分支旺盛,根多,根粗,生根有序,一轮轮环状生根的特点。玉米根系主要有胚根和结根。起到巩固和支撑的作用。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形成深厚的土壤耕层。实际上多年旋耕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夏季降水渗入土壤深层、组织作物根系下扎,不利于蓄水保墒和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通过科学的耕作,起垄高度达到18公分以上,后期中耕培土等作业到位,可以使玉米根系健壮,根据营养生长相关性,这样地上部长得就好,产量就高。
2.2确定合理密度。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和中试推广试验,德美亚1、2号玉米品种在适应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每公顷。德美亚3号玉米在适应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每公顷。根据垦区播种、收获机械型号的不同,目前可采用两种种植模式:一是70厘米垄距,垄上单行播种,二是110厘米垄距,垄上双行播种(垄上双行苗带间距45厘米)。这两种种植模式的应用都能够和现有的种、管、收机械相配套。根据对大田生产多点次调查结果和国外玉米生产经验的分析,采用110厘米垄距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相对增产幅度更大,产量稳定性更高。特别是德美亚1、2号玉米品种,耐密植性更好,建议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模式,在9万株每公顷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密度以获取更高的产量。
2.3合理确定播期。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种子活力高,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抗逆能力,同时通过在种子生产加工中采用严格的分级筛选加工,应用国际上最优质种衣剂进行包衣,提升了种子对环境逆境的抗性和耐受能力。适时早播可以保证一次播种保全苗,在抢农时的同时提高了对前期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播种方式上采用进口精密播种机应用分级精品种子播种,可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株距均匀,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一个单株的产量贡献。
2.4合理施肥。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是高肥料利用率型品种。在黑龙江垦区建议施肥(氮、磷、钾)纯量为20~25公斤每亩,氮、磷、钾比例为2.5:1:0.5。其中全部磷钾肥和30~40%的氮肥一次性秋施,60~70%的氮肥在拔节前最后一次中耕时施用。有条件的生产单位也可根据苗情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喷施叶面肥。如:玉米苗期遇极端干旱天气或低温等环境逆境,可喷施叶面肥,以缓解逆境危害。
2.5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防控病、虫、草害的最佳措施。化学防控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