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08-20李荣华
李荣华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提高玉米种植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是我们农业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1高产栽培措施
1.1选择品种。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良种以上,即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
1.2种子处理。在进行播种前,首先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减少病害发生。培育健壮幼苗。播种前15d进行发芽试验,剔出小粒、坏粒、病粒,使种子粒度均匀一致,对选用的种子放于室外晒台晾晒2-3d,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要明确防治对象有针对性的选择包衣剂。防治玉米黑穗病、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可选用18%丁硫克百威·福美双·戊唑醇或其它玉米种衣剂包衣,根据不同包衣剂的说明明确药剂的浓度、用量,也可选择专用的杀菌剂、杀虫剂或微生物肥等进行拌种。提高种子的活性,保证苗期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促进苗齐、全、匀、壮。以防治病虫害或者促进幼苗生长。可采用2%立克秀拌种剂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
1.3播种。播种质量要高。深浅要一致。确保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播种越早越好。玉米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一般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覆膜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播种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3~4era为宜,种子较大、土壤为砂壤土或土壤质地较疏松时。可适当深播,通过常采用精播机进行播种。播种量一般在2.5-3.0公斤庙,要注意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禁止种、肥混合播下,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要求3粒种子保1棵苗,播后覆土以后,要适当镇压。
1.4科学施肥。做到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玉米施用基肥的方式分条施、撒施和穴施。一般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左右,氯化钾5-2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5-35公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视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如果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则应适量追施粒肥,每亩施5kg尿素,追肥后,及时根据土壤水分情况、玉米长势灌水,灌水要足要匀。12~15天后灌第二水。
2病虫害防治技术
2.1青枯病
2.1.1病症。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连阴雨后天晴连续暴晒的气候条件利于玉米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尤其低洼地块更易爆发青枯病。感染该病后会迅速蔓延,来势凶猛,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主要在玉米灌浆时期发作,玉米感病后叶片一般会由下而上逐步扩展,表现出青枯症状,即青灰色。似开水烫过,叶片逐渐枯死,玉米秆会倒伏,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1.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强的玉米品种。实行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换茬。防止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积累,在玉米拔节期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轻或推迟发病。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残留在田间的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ml,对上年发生过青枯病的田块,可在喇叭口期喷药预防,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7-10d喷根茎1次,连喷2-3次。
2.2玉米丝黑穗病
2.2.1病症。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天花和果穗上,发病率高,危害性及其的强。是属于典型的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
2.2.2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采用能缩减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种衣剂包衣。适时播种,使得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可适当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及时除掉病瘤或拔掉病株,不能随便的堆放。应找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大面积集体焚烧,消灭真菌产生的菌源,重病区避免连作,实行轮作。
2.3红蜘蛛
2.3.1病症。玉米红蜘蛛是一种繁殖能力强、防治难度大、危害損失重的暴发性有害叶螨。玉米红蜘蛛在寄生植物上主要是靠爬行,以向上移动迁移为主,喜欢分散对玉米进行毁坏,先咬食玉米植株下部的叶片后咬食玉米上部叶片,造成玉米减产,30℃左右是玉米红蜘蛛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危害初期玉米叶片在被害处出现针头大小的是绿斑点。危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黄化至干枯死亡。
2.3.2防治措施。对玉米田及四周沟渠地埂杂草,用5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加农用展着渗透剂稀释(3000-5000倍)进行均匀周到地喷施1次。一般不提倡在玉米田直接采用杀虫剂喷雾防治。但对个别已经暴发成灾的田块,可选用1.80%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叶。在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叶的背面。要全部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