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叠盘暗育超早育秧技术
2018-08-20姜灏闫大明丁文强吕亭宇
姜灏 闫大明 丁文强 吕亭宇
水稻叠盘暗育技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教授团队研发。是指在工厂化育秧中心完成育秧床土或基质准备、浸种催芽、流水线播种、恒温暗室内叠盘、保温保湿2天出苗、出室炼苗,将立针期秧苗连同规格秧盘摆放到常规大棚进行管理的技术体系。目前。在江浙闽赣等省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实现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优质水稻获得成本。特集成组装寒地水稻叠盘暗育超早育秧技术,现介绍如下:
1技术优势
1.1出苗快,适合工厂化育供秧。在32℃恒温条件下叠盘暗育2天后达到立针期。比常规育秧提前7天以上出苗。
1.2秧苗长势均匀。整齐划一。叠盘暗育超早育秧避免了早播种前期低温对种子和秧苗的影响,出苗整齐。秧苗均匀。无三类苗、楔子苗。
1.3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严格控制播种量。提高芽势。保持土壤温度适宜,坚持旱育秧,秧苗根系发达,苗挺叶绿,扁蒲粗壮,抗逆性增强。
1.4返青快,低位分蘖多。大钵硬盘育苗标准高,规格一致,秧苗营养空间大,苗壮。插秧时一钵一穴。植伤较轻。插后缓苗快。较常规育苗返青早3天,插秧时一半以上为4.5叶龄带蘖大苗。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发生率。可有效抑制晚生分蘖发生。
2技术要点
2.1播种:播种期比常规育苗提前7天以上,使用矢崎播种机进行铺土、浇水、播种、覆土四个环节。每小时完成1000盘。每盘播芽种3000粒,适宜浇水量为每盘1.3升。浇水不足影响出苗,浇水过多因叠盘后氧气不足导致出苗不整齐。
2.2叠盘:暗育时将播种流水线上出来的硬盘,以20盘为一摞直接叠放进入暗室。
2.3暗室加温:盖好内保温层。关闭电动门,封闭四周,不透风、透光,挂好温、湿度计。检查各电气及控制等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温度控制器调到适宜温度。
2.4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30-32℃,不低于30℃。经2天秧苗达到立针期。不能超过3天。否则会出现霉菌侵染造成稻芽霉烂。
2.5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50%-70%。湿度过高、温度过高时更容易出现霉菌侵染造成稻芽霉烂,一般情况下在密闭的暗室中秧盘蒸发的水分可以满足水稻出苗需要,不用人工喷水调节湿度。若湿度不足,可以在叠放的秧盘上盖一层薄膜。落到离地20厘米左右,就可以牢牢的锁住水分。
2.6出室炼苗:当秧苗生长至1厘米时。移出温室。在室内常温条件下炼苗,提高秧苗抗性和适应力。
2.7摆盘: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秧苗受冻,可以覆盖一层塑料膜保温。摆盘前置床浇透底水。秧盘与置床充分接触,防止架空落干。
2.8秧田管理:摆盘后应用三膜覆盖方式增温。底层铺塑料气泡膜,在原有苗床管理技术基础上,严格按照培育四叶一心带蘖大苗五个关键时期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进行标准管控,计划管理。
2.9插秧:5月10日,秧龄40-45天,叶龄4.1-4.5叶开始插秧,插秧使用侧深施肥插秧机。规格30x14厘米,每平方米24穴。平均每穴插6株基本苗。
2.10本田管理:以集成技术促早熟为重点,推广应用改善稻米适口性研究成果。浅湿干间隙灌溉。氮肥减少20%,每亩增施生物有机肥10公斤,基蘖肥侧深施肥。分蘖盛期及时晾田控蘖。穗肥早施少施。不施氮肥,每亩只施钾肥3公斤,孕穗期、齐穗期、结实期结合病虫害生物防治喷施酿造米醋、磷酸二氢钾、益普等抗寒促早熟药剂。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提升品质。确保安全成熟。
2.11收獲和销售:应用叠盘暗育超早育秧技术种植的13叶品种龙稻18生育进程与当地主栽品种接近。7月28日齐穗,9月18日安全成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5%以上时适时早收。
3效益分析
叠盘暗育超早育秧龙稻18亩产量1000斤(常规种植龙粳46亩产量1200斤)。亩成本1417元(常规亩成本1252元。较常规育苗增加165元,主要体现在硬盘、暗室、育苗设备五年折旧费中),优质水稻订单价格为2.1元/斤(常规水稻价格为1.45元/斤)。优质水稻亩收入为2100元(常规水稻亩收入1740元),亩利润683元。较常规种植每亩高195元。
4存在问题及对策
4.1暗室、硬盘等一次性投入多。增加了生产成本。
4.2播种流水线、恒温暗室、插秧机械等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3育苗生产各环节对人工需求量大。增加了劳动强度,有待提高机械化。
4.4插秧时秧苗与盘体不易脱离。有待进一步研究。
4.5秧盘体积较大,给存放带来了不便。
5下步打算
针对这些问题,农场计划在不断完善水稻叠盘暗育超早育秧技术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研发、增加示范点数、扩大示范面积,借助水稻叠盘暗育超早育秧技术研究工厂化育供秧技术模式。探索水稻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健康型、功能型和食味型转变的新路,助力农场优质高端米产业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