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8-08-20陈宝国
陈宝国
农业防治就是综合运用一些农业技术措施,对某些农作物的环境条件进行定向的干扰,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生存繁殖条件的同时,将害虫发生与系列的环境条件降到最低,直接或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发生,保证农作物丰产目的。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势在必行,但在实际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受到了各种病虫害影响的同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在干扰着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发展。
1.1病虫害危害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耕作的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些地区随着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型农药发挥的各自优势。但针对于农作物在抗病虫方面的改善,均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在病虫害多发期和表现出的不同的特點,使得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1.2针对病虫的危害,防患意识不强
很多的地区在对农作物病虫害以化学防治为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分依赖,但很多的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药量掌握不当,会引起人、畜中毒现象。或高毒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而一些地区,即使有新的防治措施,但无法引起当部门的重视,最终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1.3农药市场不规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作用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农业生产,同时合理治理病虫害,因此,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作用,但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目前,一些地区农药经营市场存在着无证经营和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出现农业质量的问题,如假药和过期农药等,还有些地区农药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的时候出现执法力度不足的情况。
2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预防措施
我国北方农作物生产中的病虫害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由于春季天气逐渐转热、夏季雨水充沛,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更容易引起杂草丛生,多种病虫害的多发,若药物使用不当。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因此,要想真正做到病虫害防治,就要考虑综合防治的解决方法与预防手段。
2.1防治方法
2.1.1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若水稻出现该病,要注意多施肥和灌水,可用80%的三环唑25/亩至30克/亩,兑水50至60公斤,进行喷雾处理。如果发病严重,每隔15天重新喷撒一次。
2.1.2水稻飞虱病的防治。稻飞虱是北方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轻度稻飞虱侵袭水稻作物时,可以及时清除田边、沟边的杂草,做好预防。严重时,可进行化学防治,用50%至55%二嗪磷乳油与10%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有明显的效果。
2.1.3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可以在中耕时及时培土,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可用75%至8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650至900倍混合液(或喷洒1%至 2%硫酸铜液)进行喷洒处理,然后每隔一周喷药一次,连续3周进行喷施。
2.1.4辣椒疫病的防治。辣椒疫病防治过程中,注意排水和晾晒土壤,以减少疫病传播。药物预防,发病初期,用可湿性粉剂650倍稀释喷洒叶面,也可用1000倍稀释进行灌根处理。若病情比较严重,可用12%绿乳铜EC600倍喷洒,每隔一周喷酒一次,连喷三周左右,如果没有预期效果,选用6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进行喷洒。
2.2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是通过改变生态条件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可大大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提前控制各种病虫害的目的。因此,农业防治过程中,一直提倡“预防为主”的根本措施,它在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2.2.1开垦土地。合理开垦土地,会有利影响农作物的生态环境系,使土壤环境向利好的方向发展。病虫生存的环境有所改变,害虫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减少病虫害滋生,达到农业防治的目的。
2.2.2合理轮作、耕犁。各种农作物的正确的轮作,可大大提高地力,增加土壤肥力,锁住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其不易流失,食性较狭窄的害虫会受到影响,使其营养条件恶化,同时,加大了对地下害虫和以作物遗株越冬的害虫杀伤力,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农业防治效果得到加强。
2.2.3排水、灌水。排水、灌水可以加强恶化一些害虫的生活环境,对水湿性害虫影响较大。
2.2.4施肥。合理施肥。可有效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受害后的恢复能力,控制病害虫的发生。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大的改变,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已经不再单纯的追求产量和效益,而是对安全和优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