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2018-08-20余姚市横坎头村党委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浙东老区党员

□ 余姚市横坎头村党委

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要把老区发展与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相衔接,和下山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老区干部群众是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着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1月29日至30日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考察时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考察余姚市梁弄镇时祭拜烈士陵园。左一浙江省原副省长章孟进,左二浙江省委原书记、浙江老促会名誉会长薛驹,左四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老促会名誉会长陈法文。

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1月29日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之初,就到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考察。横坎头享有“浙东红村”之称,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等旧址。谭启龙、何克希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

当时的横坎头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村集体负债累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700余元。村庄内房屋多为一层的砖混结构,建筑缺乏规划,各类用地布局散乱无序,土地利用率低。垃圾乱丢乱弃、污水四处横流,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特别是整个村庄没有充分利用红村的资源优势,地方传统特色和乡土特色淡化,是一个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丧失殆尽的老区穷村。

考察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快推进老区建设,要突出重点,努力提高革命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要把老区发展与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相衔接,和下山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老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着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横坎头村两委坚决落实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探索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农家”的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以创建全国文明村、省卫生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农房改造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为抓手,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新路子。

2017年,横坎头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分别比15年前增长了20倍和8倍,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总体向上,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革命老区行政村前列。

以“红色党建”为引擎,引领发展

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夯实基础创新活力,全面拓展服务载体。

村党委认真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强化发展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和“阳光村务八步法”民主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不断落实勤政廉洁制度,经常性开展班子成员勤政廉洁教育,扎实完成班子集体和个人届中考察、民主评议。村党总支于2007年升格成为余姚市首个山区村级党委。

村党委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带民富、解民忧”进村入户主题实践活动。全村161名党员被分成三支党员先锋队,“青山绿水队”重点开展环境清扫、河道整洁等服务;“平安巡逻队”重点开展夜间巡逻、隐患整改督促等服务;“红色暖心队”按照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每名党员对口联系一名以上困难群众,帮助清理庭院卫生,开展暖心帮扶活动。

以党员管理为抓手,把好“三关”提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名党员一面旗,群众满意是第一”,村党委依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方针,锻造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

一是把好“三关”,强党性,提质量。把好党员“入口关、检验关、出口关”,从源头上提高了党员质量,确保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加强了党员发展工作。二是落实制度,勤培训,抓管理。全面推行党员组织生活日制度,充分依托“浙东红村”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每月党员集中学习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三是模范先锋当旗帜。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开展了“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标杆、亮出党员岗位、塑造先锋形象”活动,以“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及创建工作为契机,要求党员带头实践,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村民、带动村民、感召村民,在全村上下形成“用行动,树标杆”的浓厚氛围。

以权利保障为责任,弘扬民主显关爱,全面增强党建凝聚力。

建立权利保障机制。围绕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党内诉求渠道,完善“上情下达”“下情上表”途径,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重大决定党员先讨论,重点事项党员先表决”,提高党员的工作热情,极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7年横坎头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

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全面落实“联村包组帮户”,坚持做到党员“六必访”,即每位村干部联系一个所在自然村,帮助农户做好意见建议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重大事项传达、违规事项劝阻、结对共建惠农政策宣传,做到“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连心”。每年对困难党员、五保户、三老人员、残疾人进行帮扶救助。截至目前,累计资助困难人员四百余人,帮扶资金达十余万元,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完善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建立了“红色横坎头”微信、QQ党员联系群,方便党员交流学习,建言纳策;建立外出党员专人联系、定期汇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掌上“党员之家”的建立,使流动党员方便快捷地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也能切实感受到远在家乡的党组织的关怀,真正让流动党员感受到“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

依托新农村规划建设整体推进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村落。横坎头村在完成浙东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一期修缮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了浙东银行、浙东报社旧址的二期保护性修缮工程。通过充分利用浙江山水旅游节、四明山旅游节、余姚杨梅节、梁弄樱桃节等重要活动,大力推介“红色文化游、特色风情游、美丽生态游、悠闲农家游”,将横坎头村打造成为了红色旅游村落。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横坎头村两委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出了具有横坎头特色水果品牌。村两委积极与宁波农科院开展合作,提高水果品种丰富性,延长水果采摘期,切实提高种植户收入;与东海舰队开展军民共建,帮扶农户建立樱桃大棚及猕猴桃大棚。

依托资源创新思路,培育特色农家民宿。横坎头村两委把发展农家乐、民宿作为促进乡村群众增收的主要抓手,引导群众通过经营“农家乐”,实现增收致富。打造出“吃农饭、品农菜、住农家、享农乐”为特色的星级农家乐2家,一般农家乐6家;投资4600余万元的蝶来紫溪原舍和投资近千万元的稻田里民宿相继落成,让游客从“吃一餐”到“住两晚”。

以“五村”联创为抓手,全面提升

文明“立”村。横坎头村以“弘扬红村文化、建设文明新村”为主题,不断创新载体、拓宽途径、提升内涵,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

健全同创共建机制。通过建立民情调研制度、全民创建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满足群众所需、赢得群众认可。深化“示范户”创评活动。大力开展核心示范户创评活动,从道德、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评选表彰核心示范户,着力构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核心户,以核心户辐射带动文明村创建深入开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成村落文化宫、计生广场、农民公园、道德文化长廊等文体阵地,利用“浙东红村”资源,组织开展以“弘扬红村文化”为主题的村落文化艺术节,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净”村。横坎头村积极创建省级卫生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投入450万元完成6个自然村的所有硬化道路改造;投入300万元开展自来水改造工程,使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投入1000万元完成梁让大溪内段标准化治理工程。积极实施卫生整治,投入100万元对48块废弃杂地进行整理;投入480余万元开展村庄提升工程,新建宣传文化设施3处、停车场10个、公厕15所、生活用水池8个、垃圾箱50只,更换及新装节能路灯160盏。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实行“一村一辆垃圾车”“一片一名保洁员”“一户一个垃圾桶”,配备了11名专职保洁人员,形成了卫生保洁制和绿化长效管理制。

民主“治”村。横坎头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完善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提升法治能力。严格民主选举制度、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四议”制度,全方位确保村民的监督权。强化农村法治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建立普法教育活动点,利用宁波市远程教育终端设置普法宣传窗,传播法律法规。加大治安综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成立网格化小组,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及时疏导民事纠纷,当好村民的“老娘舅”;健全治安防范机制,增加监控安装,新建村警务室,建立夜间巡逻队。

农房“改”村。横坎头村创建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规划引领,初见成效。通过优化规划设计,努力建设成一个具有浙东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拆改并重,惠及百姓。投入225万元修缮、拆除无保留价值且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房、危房44间;新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农房22间;补助资金96万元帮助58户比较困难的农户进行危旧房拆建和维修。重点工程点亮新貌。投资700万元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建设,完成拆迁面积800平方米、改造面积4500平方米;投资2100万元启动11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工程建设。

生态“美”村。围绕“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总体目标,将横坎头村全力打造成一处生态型、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绿色田园风情的美丽乡村,被评选为余姚市最洁美村庄,被提名宁波市最洁美村庄。

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横坎头村聘请同济大学对6个自然村落逐一勘察,制定景观设计方案。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创建“镇级美丽家园”272户、“市级美丽家园”87户。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标本兼治、长效管护,打出生态田园人居塑造组合拳,加快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修缮与保护,更深入挖掘历史史实、更立体展现革命老区的精神风貌、更大地发挥红色精神在“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中的育人鼓劲作用。◂

猜你喜欢

浙东老区党员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我是党员向我看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