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8-20索桂萍
索桂萍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 新疆 和田 848000)
慢阻肺是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患者主要表现出气喘、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肺功能,特别是老年慢阻肺患者病情会更加严重。临床大量实践证实[1],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开展治疗工作的同时辅助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1的分组方式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男、女患者各自为14例、6例,患者年龄65~85岁,中位年龄74.8岁;病程1~20年,平均13.5年;B组男、女患者各自为15例、5例,患者年龄64~86岁,中位年龄75.6岁;病程1~18年,平均12.4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为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开展基础宣教指导,做好并发症观察、预防等。B组开展优质护理,内容为:①饮食干预:选择容易消化的富含蛋白、纤维的饮食,补充营养,以清淡饮食为主,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禁止刺激性或易引起胀气的食物;②心理干预: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增进护患间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改善负面情绪,向其传递正能量,帮助其树立治愈疾病的决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功能康复锻炼:以患者病情程度为根据,进行不同体位的呼吸训练指导,先通过膈肌、腹肌进行呼吸,在以鼻子吸气和嘴呼气。频率为10~15min/次,3次/d;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叮嘱患者在家属陪同下进行耐寒和散步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氧疗指导,控制氧流量为1L/min,氧浓度达30%。
1.3 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肺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包括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评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处理得到的数据,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s)表示并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
B组FEV1、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s)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A 组(n=30) 2.32±0.40 1.18±0.41 61.17±4.18 B 组(n=30) 2.95±0.51 1.47±0.63 64.69±4.73 t值 5.3238 2.1131 3.0543 P值 0.0000 0.0389 0.0034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比,A组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表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组别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A 组(n=30) 65.68±2.10 66.03±3.68 67.15±3.11 63.63±3.86 B 组(n=30) 78.87±2.15 74.97±3.22 78.35±3.00 75.64±2.52 t值 24.0381 10.0138 14.1965 14.270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慢阻肺属于呈现进行性发展的呼吸道常见病,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空气污染、环境变化、生活行为、感染等均会引起其发病。本病的显著性特点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相对于年轻患者减弱的更加明显,在病情发作后甚至会永久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3]。优质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及康复功能锻炼、氧疗治疗等一系列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和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和能力,保持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肺功能。优质护理作为“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对缓解老年慢阻肺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价值显著[4]。
本次实验发现,在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上,B组比A组更具优势(P<0.05)。由此足以表明,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