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发展策略初探
2018-08-19黄姿娜韩嘉乐曹钰佳
韦 坚,丁 灏,黄姿娜,韩嘉乐,曹钰佳,王 艳
(1.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2.南宁市气象局,广西 南宁 530028)
随着第六次全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气象宣传和科普工作,并从多方面落实和加强此项工作。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是新时期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重要一环,其中来自气象新闻现场的鲜活的影视资料,既是新闻素材,也是史料,在服务公众、传播和记录新闻事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和新形势的挑战。
1 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从2007年至今,由广西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市气象局参与的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1 省级业务取得一定成效但排名下滑
广西气象服务中心作为省级影视机构参与中国气象频道的气象影视新闻采集工作,具有比较完备的影视硬件条件,人员技术素质良好,可确保完成符合广电新闻节目要求的新闻采制任务,业务质量比较平稳(图1)。
如图1所示,2007年至今,广西每年均保持上传100条次以上的气象影视新闻,最多时达到180余条次,采用率在70%至80%之间。尽管如此,广西在全国气象部门省级新闻采集工作排名呈现下滑。
中国气象频道每年给省级气象新闻采集工作进行排名,按照上传的新闻数量与质量以及配合频道开展直播、与上级工作的联系紧密度等情况打分。2007年至2011年,广西属于早期一批参与的少数几个省份单位,2011年排在第9位。此后,更多省份对气象新闻采集工作重视起来,纷纷参与进来,广西从2012年至2016年均排在18位左右,属中等偏后位置(图2)。
图1 广西逐年采制中国气象频道新闻统计(单位:条次)
图2 2016年度全国部分省(市)气象新闻采制统计(单位:条次)
河北省气象部门此项工作多年来一直雄踞领头羊位置,2012年以来每年上传量都在300条次以上,2015年度达到493条次。河北省气象局在2013年制定颁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灾害性天气电视摄像技术要求》,指导市级和县级气象部门开展新闻采集和上传工作,有些年份部分县气象局新闻上传量可达到数十条次,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较好地完成了新闻采集任务。
云南和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加大力度,技术领先,工作效果突出,发力进入第一、二梯队行列。与广西同属于西部地区的新疆、青海、宁夏、重庆等省市,近年来上传数量都在200条次以上,处于第二梯队位置。广西目前在全国同行中已经退入第三梯队。
1.2 市级业务工作不理想部分趋于停滞
图3 广西各市局2008~2017年气象新闻采制上传数量(单位:条次)
十余年来,广西气象局给各市气象局下达的气象影视新闻采制任务为每年4条次,且不论质量,仅就采制新闻的数量而言,未能完成任务的市局占到近6成(图3)。多数市局曾在2010年上传数量出现峰值,而后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至2017年,部分市局甚至已经停止相关业务。
1.3 现有体制不足以支撑业务高效开展
目前,从自治区级单位到市级单位,并未形成高效有力的组织体系。遇到广西境内有气象新闻发生,单靠广西气象服务中心的几位记者去报道,显然力量不足、时效上也不一定赶得及,非常需要当地气象局的配合,或者直接由当地气象局人员采集新闻上传。但是除了少数当地气象局零星自行开展的现场采制和上传新闻之外,不少颇具价值的气象新闻事件遗憾地被流失了。
欠缺激励动力,发展后劲不足。气象新闻采制工作流程复杂,时效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时常伴有一定的危险性。而部分新闻采制人员属于兼职,岗位不固定、职责不明晰,仅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因而缺乏创造热情,工作主动性和增强业务能力的动力不足。部分新闻采制人员为聘用人员,对激励机制因素敏感,但目前体制未能充分调动相应人员的积极性,整体缺乏发展后劲。
1.4 缺乏相关的社会渠道获取新闻线索
目前广西气象部门未建立起向社会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社会公众对气象新闻的认知和参与不足,导致气象部门获取的新闻线索较少。与气象部门有业务往来的相关部门,也未能建立起顺畅的新闻沟通机制,使得与气象相关的新闻发生时,气象部门未能及时获知、快速反应和采集。
2 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制呼唤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以中央级传媒机构为引领的新闻采制工作形成了“中央厨房”式的采集模式[1],多种媒体共享新闻线索和影视资料,既节约了新闻采集成本,也更加高效,使采集效益最大化。同时,影视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新闻的采集工作变得更为便捷,例如可以使用更小型的设备或手机开展采集工作,比原来的摄像机更灵活机动,甚至能够更多地实现采制人员的“单兵作战”,节约了人力物力[2]。
目前,广西气象部门给中国气象频道、中国天气网和当地电视台以及新媒体提供影视新闻,各业务板块之间并未形成合力,适应多媒体融合的采制模式尚未形成。
2.2 新形势对新闻采制人员能力需求提升
随着气象新闻业务的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也不断提升,亟需新闻采制综合能力强的记者,特别是出镜记者[3],广西目前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市局基层人少事多,兼职的工作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钻研新闻采制业务,多数拍摄技术不够到位,造成气象新闻的影视资料信息量缺失,影视质量欠佳,传播运用的价值降低,影响了新闻采制工作整体成效。
3 改进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策略
为顺应新时期对新闻采制的新需求,广西气象部门应当抓住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打造综合气象新闻采集平台,改进相应机制,力求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高效有序。
3.1 构建气象影视新闻采制新体系
总结十多年来的省级(自治区级)和市级业务单位合作经验,抓住这几年市级纷纷成立气象影视机构的契机,整理思路,业务引领与机制调整并举,构建气象新闻采制工作的新格局。
业务格局与技术引领并举。广西气象部门建立“气象新闻采制网”工作格局,加强省级业务单位的“顶层设计”职责,引领市、县级相关单位形成合力,通过融媒体方式来形成气象影视新闻采制新模式,使采制工作效益最大化。制定气象新闻采制工作地方标准和规范,让采制工作规范化运行[4]。
制度与激励并举。完善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体系,调整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对各个工作站团队和人员的业绩、能力进行绩效评议[5]。还可以依托专项奖励资金,参照主流媒体的做法,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相应稿酬发放办法[6]。
3.2 建设气象新闻宣传的业务平台
开展业务现代化建设项目攻关,研究建立省级“融媒体数据处理平台”(图4),整合多种媒介的宣传制作与传播,形成数字化信息处理,布局合理、流程顺畅、利于监控的气象新闻宣传业务平台[7]。总体上采取气象宣传的“中央厨房”模式。
图4 融媒体数据处理平台架构图
省(自治区)级与市、县级联动的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图5)业务,基于全区气象各级气象影视机构的联动,形成气象影视新闻采制网,融入平台。
图5 广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平台构架图
依靠这个平台,除了完成常规的多媒介宣传,视频模块还可接入各种3G或4G无线摄像视频前端、手机视频,实现广西各地多点气象影视新闻的快速采集,甚至进行实时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经管理者矩阵调度,平台的各种影视信号可与广西天气视频会商系统、广西突发事件预警指挥中心平台对接,实时互动。平台中各类相关图、文、影视资料、成品等归档入库,数据化的管理有利于检索使用。在全区各级气象部门的协力支持下,数字化的工作平台的运用,气象部门的气象宣传、气象影视新闻、气象影视制作、天气网站、微信、微博等宣传口的业务流程,形成联合体系,宣传的各相关业务运行于共享的信息资源,工作成果能便捷运用在多种传播媒介当中,将提升气象大宣传的整体效果。
3.3 培养顺应新形势需求的人才
制定省(自治区)、市、县各级气象影视新闻采制人员培养和岗位管理办法,用“归属感”来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形成自我职业规划,尽可能将职责落实到人。
根据新媒体时代需求,借鉴外省经验,围绕广西实际,采取有组织的计划培训、轮岗跟班实习等方式,试点分批培养各级骨干人员队伍,包括培养出镜记者、采编记者等。依照工作标准,在所辖区域内开展新闻采制工作,逐步探索成熟的上下级联动气象新闻采制工作模式,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使气象影视新闻采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8]。
3.4 建立新闻线索渠道提升社会参与度
开通热线电话,开设气象社会网站论坛,建立志愿者队伍,增强与气象信息员的联系,加强与外部门沟通,提升社会参与度,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收集气象影视新闻线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