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亮相”更要“亮剑”

2018-08-18谭雄

方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洞庭湖问责

谭雄

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定法规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属地领导明白守土有责,真正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建立起长效机制久久為功。

近年来,随着雾霾等重污染天气的出现,我国环境改善诉求不断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污染达标排放成了硬指标,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亮相”。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共识。截至7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已陆续完成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的督察。从各被督察地方报送情况看,河南省边督边改问责达到1015人,广东省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62人,江苏省处罚金额近2.4亿元。

“过去,在环保问题的解决方面,能拖一拖放一放的事情,可能就过去了。现在看,早晚得做,不做后遗症更大,老百姓告你、干部要问责。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等人拿板子敲着你做,不如自己早早做好。原来进度慢的工作,现在快起来了。”一名环保官员坦言道,此次环保督察问责力度之大,给他带来了直击心门的触动。

笔者认为,想要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但要让政策法规登台“亮相”,更要地方环保部门敢于“亮剑”。一改过去的“拆不动”,转成现在的“马上拆”,让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生态环境部日前曾通报过“洞庭湖超级矮围”案件及整治情况,一名姓夏的私企老板在洞庭湖上擅自搭建了长达1.8万米的矮围,形成了3万亩私围湖泊。此前相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拆除违规设施、恢复洞庭水域,整改工作却一拖再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3万亩洞庭湖被侵占17年。最后,拆违花了多长时间?仅13天!

现今的整改效率越高,越反衬出以往的整改之慢。为何对于一座明显违规建设的矮围,省市县三级政府,多年都奈何不了?为何要等到上级监管部门督察后才能得以推动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法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制度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

笔者越是深思其中,越感觉到环保问题的复杂性。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定法规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属地领导明白守土有责,真正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建立起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一些地方平时对“散乱污”等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保欠账多。等到环保督察来了,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临时抱佛脚。抓环保不能靠应急,靠的是日常积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执法,缺乏合法性、合理性,最终也会伤己及人。

地方上很多污染超标排放的企业,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向地方贡献了GDP。此时环境问题怎么解决?不单是一道选择题,还是一道计算题。“一刀切”简单,“弹钢琴”难,“散乱污”企业处置的往往包含税收减少后的新税源如何开辟?旧产能淘汰后的新岗位哪里去找?如何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平衡点?这不但考验着地方政府敢于“亮剑”的勇气,也考验了治理的智慧与能力。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洞庭湖问责
洞庭湖
让事故问责生威
政策法规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