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2018-08-18杭石琴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人教版分层教学

杭石琴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任务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中学数学教学. 在组织开展任务教学时,分层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为例,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人教版;勾股定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教师主导,大致的模式就是“预习——讲解——练习——复习——考核评价”,这能保证整个教学环节受教师掌控,能最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笔者有着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的优势有着直观的认知,清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但是,笔者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开展分层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思考.

分析学情,学生分层

在一个班集体中,不同学生间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知识掌握度或是学习能力水平不一的学生群体,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现阶段,在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为四十至五十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比较困难的,换言之,課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不现实的. 采用分层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共划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基础较好的学生,B组为基础较一般的学生,C组为学习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组别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培优补差”.

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 为了保证组别划分的客观性、合理性,同时保护好学生的自尊,笔者认为可以召开座谈会,面向学生个体,向学生解释清楚分层教学这一模式,解除学生的心理屏障,同时也要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 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对学生进行组别划分:(1)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进行自主分层;(2) 如果学生不能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教师可以提供参考意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要素进行组别划定.

评析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层不分级”,即不同组别之间的学生仅仅是学习层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形成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搞区别对待,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才能换来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支持老师教学工作、积极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结合教材,目标分层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及班级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C层: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基础的数学方法;

B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A层:在B层目标的基础上,A组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章为例,说明分层教学中目标层次的划定.

1. 对于A,B,C三组同学而言,需要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有:(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2)能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对于A,B两组的同学而言,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为:至少掌握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写出相应的推理过程.

总之,在设定分层目标的时候要依据以下三个原则:(1)A组: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点,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能力;(2)B组:抓基础,分步推进,注重反馈;(3)C组:适当降低要求,着重查漏补缺,鼓励为主.

评析 采用这样的分层方法,能将课程目标合理细化,杜绝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目标制定的随意性与单一性,使得教学目标具备更强的具体性与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具体需求,完善教学重心,比如A组学生重在“提优”,B组学生需要“稳步推进”,C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 除此之外,教学内容的数量也要根据每组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合理调配.

课堂教学,分层设问

在分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是关键. 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又要适当地统筹全局,兼顾所有学生,分层落实教学目标. 在共同指导阶段,教师也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得到有效的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叫函数?

C组学生: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假设存在变量x与变量y,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关于x的函数.

教师提问:没错,这就是函数的定义. 这里x的取值范围,我们就称之为定义域. 咱们对函数的定义进行解读,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为什么说y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x与y的取值范围有什么特点,两者间有何联系?请B组同学思考一下第一个问题,A组的同学思考下后两个问题.

评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关键,也是一门艺术,适当地提问能引导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知识内容出发,尊重不同学生主体间的差异性,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让A,B,C三组的同学分别回答,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课后练习,难易结合

在课堂教学之后,课后练习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同样的,课后练习的设置也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 通过合理的练习设置,教师就能对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后,教师要通过练习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练习展示】 1. A类题:如图1,假设有一块三角形纸板ABC,BC=10 cm,AD=5 cm. 如果要把这块纸板加工成矩形,使得矩形的一边在BC上,其对边的两个顶点分别在AB与AC上. 试问:(1)若矩形为正方形,求该正方形纸板的面积;(2)若矩形长宽比为1 ∶ 2,试求其面积.

2. B类题:如图2,在△ABC中,已知EF∥BC,EF=2,BC=3,△AEF的周长为10,试求梯形EBCF的周长.

3. C类题:已知两三角形相似,对应中线之比为2 ∶ 5,那么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为________,周长之比为___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_.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完成上面的B,C类练习题,A,B组的同学在完成后可以思考下A类题.

评析 C组学生的练习难度相对较低,多为基础巩固型习题,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查漏补缺,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而A,B组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后,需要去完成提高题,这样既能完善他们的知识掌握度,又能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综合本文的论述,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分层教学具备更强的针对性. 在教学环节融入分层教学法能满足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评判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采用统一标准,需要实现评价分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探索,促进所有学生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人教版分层教学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