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白发黄,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2018-08-18高琳琳
文/高琳琳
一说到眼白发黄,大多数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患有肝病的认知层面上,很少人会想到胰腺方面的疾病,意识不到这不广为人知的“胰”虑更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胰腺是人体比较神秘的器官,很多人不太了解,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开“胰”惑。
一、缘何谈“胰”色变
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相比,胰腺癌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导致胰腺癌发病率几乎等于死亡率,在我国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5%,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目前治疗效果差,一方面与不易诊断有关,也与胰腺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有关。一般器官长了肿瘤,主要靠淋巴、血管两种转移途径,而胰腺后方布满了腹腔神经,癌细胞依靠特殊的神经途径转移,如果将淋巴转移比作乡村公路的转移,血管转移相当于省级公路转移,那么神经转移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转移,因此胰腺癌转移速度快,且转移的方向性不可预测,治愈率低。
二、寻找“胰”因
至今还不能明确胰腺癌的病因,科学家们做了很多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患者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
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患者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并且,原来没有基础糖尿病的患者,在患有胰腺癌之后,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糖尿病与胰腺癌谁为因,谁为果,至今没有定论,但是胰腺癌可以引起血糖的变化已经成为共识,因此,血糖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或使用药物控制效果不好时,需要引起警惕。
三、胰腺癌的三大症状
1.不明原因的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后背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胰腺癌的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腹部钝痛,夜间加重。
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患者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患者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的。
3.突然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一个月之内体重下降超过20%,需要引起警惕。
四、常规查体,消除“胰”虑
上面讲了这么多,那么通过什么检查可以排除胰腺疾病呢?
专家推荐血液检查胰腺肿瘤标记物,另一种方式是B超联合CT检查。胰腺癌早期尽管在B超下看不到胰腺肿瘤,但是可以看到由胰腺癌引起的间接征象,如胆囊变大,或是胆管不明原因的增宽等均可以通过B超检查出来,再进一步联合CT检查,就能发现更早期的胰腺癌。
胰腺癌发病快,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诸如60岁以上、有家族胰腺病史、自身有慢性胰腺炎、严重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每年做两次胰腺疾病检查。
五、健康生活,规避“胰”患
专家认为,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预防癌症发生。如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可减少2/3以上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
预防癌症日常饮食还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适量饮酒,控制食盐摄入,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杜绝暴饮暴食,每餐八成饱,这也是预防“吃出来的癌症”的根本之法。
此外,还需要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和肥胖。生活讲究规律,减少应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上班族一日三餐较随便,到了节假日就暴饮暴食,轻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胀不适,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为胰腺癌种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