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018-08-18邓妙凤梁秀明
邓妙凤 梁秀明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急慢性创腔或者创面的有效方式, 最开始被应用于软组织感染创面治疗中, 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1,2]。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逐渐被推广到特殊部位创面、压疮创面、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创面、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创伤创面等的治疗中[3,4]。为此, 本研究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应用了该治疗方式, 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7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 外观呈现苍白缺血状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18例;平均年龄(46.68±2.62)岁;创面平均面积(12.25±3.65)cm2。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 女19例;平均年龄(47.02±3.06)岁;创面平均面积(12.48±3.05)c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开展,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创面以及周围皮肤组织采用0.5%碘伏溶液进行清洗, 创面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再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并将其采用无菌纱布擦干, 创面直接覆盖灭菌敷料, 将渗血情况作为依据, 加盖棉垫, 并采用胶布将其妥善固定好, 治疗1次/d。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将创面渗出液、脓液与坏死组织清除干净, 将创面大小作为依据,对海绵敷料进行合理裁剪, 将创面皮肤擦干之后, 在海绵中插入引流管带孔的一侧, 然后再采用海绵敷料覆盖创面, 并将其用透明胶布完全封闭好;引流管的另外一端从薄膜下引出, 与负压引流瓶连接, 将创面实际情况作为依据, 对敷料进行及时更换, 进行5~10 d负压引流治疗后, 观察到患者创面有肉芽组织新鲜, 便可以采用皮瓣转移术或者游离植皮方式来对创面进行有效修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创面缩小<25%为无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创面缩小25%~75%为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创面缩小>75%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创面完全愈合为治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8.25±3.25)d, 短于对照组的(49.85±4.2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274, P=0.0000<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的8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4, P=0.0398<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是临床上新出现的一种创面处理方式, 主要通过将负压引流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起来, 进而持续性的在创面产生大于大气压的压力, 对创面愈合进行有效促进[5,6]。相较于传统盐水纱布包扎换药法方式, 该处理方式具有创伤小、创面修复快、肉芽组织生长快、能迅速控制感染等诸多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8.25±3.25)d, 短于对照组的(49.85±4.2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274, P=0.0000<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的8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4, P=0.0398<0.05)。由此可充分看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有效性。为了促使患者创面更好更快愈合, 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基础护理 协助患者经常性的更换体位, 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肢处于功能位, 防止对引流管造成压迫;采用被子或者体位垫垫高易受压部位, 使其悬空;确保创面周围卫生、清洁, 使局部皮肤处于干燥状态;采用透明引流瓶, 及时倾倒引流液、更换引流瓶[7];观察患者创面周围皮肤是否有张力性水泡、炎症出现, 一旦发现, 便要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
3.2 加强心理干预 通常情况下, 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性发作, 再加上对康复的期待, 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 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此,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性评估, 向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告知其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原理, 向其列举成功治疗案例, 增强其治疗信心;为其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睡眠, 以此来促使各种不良情绪有效缓解。
3.3 封闭式负压引流护理 对患者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负压源负压吸引力是否处于0.02~0.04 kPa之间[8];引流管是否有堵塞、漏气现象存在;引流管管形是否异常;负压引流材料是否鼓起;引流液与创面敷料颜色是否正常。通常情况下, 负压密封引流可以有效维持5~7 d, 并且通常在7 d之后对其进行更换或者直接拔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决定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时间与次数[9, 10]。
3.4 疼痛干预 对患者主诉进行耐心倾听, 对其疼痛程度与性质进行了解, 判断引发疼痛的原因, 通过听音乐、加强心理护理、改变体位、调节压力等方式来将其疼痛程度减轻。
综上所述,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能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为了促使患者创面更好更快愈合, 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 可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