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托举中国梦

2018-08-17

军工文化 2018年5期

今年五一,22名军工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是军工人的榜样,他们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把每一件工作都当成事业来做,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建工新时代,通过奋斗创造属于军工人的新未来。

罗开峰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焊工班班长

28年的弧起弧落,28年扎根施工一线,从小小学徒,到行业典范,他每一步走的就像管道上规则排列的月牙焊缝那样沉稳。他被誉为“先锋焊匠”,这位参与国内外4个核电基地、8台核电机组、3类技术堆型主管道焊接及相关技术攻关的工作的“大国工匠”,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主管道焊工。问到他脱颖而出的秘诀,他说:“和他一同进公司的焊工有100多名,他只是把握住不断提升技能的机遇,在技能竞赛中展现了自己,不断学习打磨技艺,功到自然成”。

陈晓兵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木工主工长

3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混凝土工成长为主工长,陈晓兵始终严格约束自身,凝心聚力推进工作,先后在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三公司,岭澳核电站一期、田湾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台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二期等重大工程中从事土建施工工作。他创新意识强,多次在混凝土施工工艺创新改进中出谋划策,在工程关键施工节点落实和重要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确保施工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取得了突出业绩。他的老搭档形容他:“打不死的小强,累不倒的陈晓兵!”

苗建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首席研究员

他是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热控产品总工,航天科技集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担任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攻关负责人和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负责人,带领班组取得4项世界首创、6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为嫦娥三号、载人飞船等重大型号作出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央企业先进个人、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付铜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八研究所科研人员

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技改、研保的航天重大工程项目,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多项运动控制难题,为探月三期交会对接重大基础设施及光学导航标定系统等工程作出了贡献。一年中付铜玲大约有40%的时间往返于各地出差的路上,只有10%的时间才能在晚八点前到家与家人团聚。她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我们航天人的特质。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我有我的追求。”

王曙群

上海航天設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

他是国内唯一的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是对接机构技术国家专利主要发明成员之一。在厂里,尽管多年从事的都是操作的工作,但无论是设计还是工艺的同事都很佩服王曙群,称他为“双料特级技师”。因为在对接机构的研制中,王曙群常有“奇思妙想”,并牵头研制了五十余台专用工装,使整个装配时间缩短了五十天。作为杰出的技能人才代表,他常对徒弟说:“绝不能只甘当‘老黄牛,一味地‘听指令,而是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想方设法在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范新阳

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一车间手工焊班组长

从业30年来,范新阳直接负责了国家重点型号、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逃逸救生系统、宇航运载助推器等固体发动机金属件手工焊接工作,参与或主持解决了许多制约航天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的瓶颈问题,为建设高效科研生产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没有完美工艺,工作中总能发现改进的地方。”“不能一味求快,往往慢工才能出细活。”“只有对自己要求高,才能有小革新小创造。”30年来,靠着这些人生信条,范新阳带领着同事,扛起了我国固体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逃逸系统发动机手工焊重任。

黄汉华

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小件厂车二班班长

从一名普通的车工到机械技术操作高级工程师,黄汉华在车床旁一站就是31年。他说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却常常在机器上与一根头发丝似的精度较量。他从不畏难,甚至越难越喜欢钻研。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很发达,但有些特殊的零部件还是需要像黄汉华这样的匠人手工操作。他说:“现在工人不是仅仅靠体力工作,更需要靠智慧工作。只有激发一线工人创新,才能走好现代工业发展之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步伐才会更快。”

万辉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飞机部装二厂工长

凭借一手绝活和不服输的韧劲,历经多种型号的磨炼,从一名普通铆装钳工成长为型号攻坚的带头人,万辉被大家称为“装配达人”。2014年,万辉劳模工作室成立,孵化了一批技术成果,自制工具20余套,创新课题4项,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创造经济价值近200万,并由此开创了技术和技能组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万辉常说,对于产业工人而言,最大的荣誉是什么?不是获奖,不是加薪,而是用技术创新为自己代言。

王红杰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人

他是闻名遐迩的“铣工王”,在铣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殚精竭虑,匠心铸剑,他用智慧和专注攻克多项技术瓶颈,用双手双眼超越电脑的极限精度,为一架架国产战机打造“大梁”。他所在的铣工组承担了十多个机种、型号的零件加工任务,他的加工方法获得了新航2017年科技论文一等奖,他所带领的班组也多次荣获省市级“工人先锋号”。他说:“工作已上升至一种精神,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脉里,精细打磨每一个零件,把产品做到极致精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专心雕琢,就像在做一件艺术品。”

洪家光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工装制造厂夹具工部一工段车工班工人

在以“中国制造2025”为己任的重担下,洪家光主动率领团队攻坚克难。在经历了5年多时间,超过1500多次的尝试后,洪家光团队研发出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数控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近30年的一线产业经历,洪家光从入门车工到技术能手,再到大国工匠,将个人理想融入了中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奇迹”,这是洪家光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断进取的真实写照。他常对青年人说,从点点滴滴的贡献和发展中去积累,贡献力量,守护飞机的心脏,让我们的战鹰飞得更高。

朱厂喜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抛光工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入行整整35年,他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抛光技术,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每年要完成近1.2万件叶片抛光任务。抛光打磨是航空发动机叶片成型的最后一道工艺,决定了发动机叶片的安全与质量。朱广喜反复摸索实验,采用普通抛光机,自制抛光轮、毡轮,形成了从粗抛打高点、半抛精抛平滑、精抛以及光整方法,解决了的压气机空间多扭叶身型面难抛光问题,获得业界一致点赞。朱广喜说:“作为黎阳锻造叶片分厂朱广喜先模工作站的创建人,身为航空人,任务是刚性,须以快制胜。”

王平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他一直从事海军舰船总体设计工作,先后担任综合登陆舰、某型援潜救生船研制副总设计师和某型高速搜救艇、某型保障船研制总设计师,为系列舰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作出了贡献。某型综合援潜救生船是海军首艘采用全电力推进的防救船,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援潜救生装备,设计难度大。王平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20余项技术难题。该船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平积极探索新船型研发,主持了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关键技术研究、多体新船型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应用新船型打下了技术基础。

马瑞云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军品总装二部部长

他被誉为“建造航母的巨系统管理专家”。参加工作30年来,他一直在造船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散货船、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船、海洋工程产品建造,样样精通。他还全面参与了重点工程的建造,把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应用到部门组建和各项具体工作中,为工程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率领建造团队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和施工难题,保证了整个工程相互衔接、有序串联,使工程建设进度始终走在计划前面,工程质量也超过标准要求。

曹光富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车工

49岁的曹光富已与机床、坯料“打交道”28年,从一名车加工学徒成长为成绩斐然的高级技师。他扎根一线,不忘初心,以身作则,诠释着“劳动最美”的深刻内涵:从未出现过重大纰漏,产品合格率高达99%。他表示,合格率的保障除了工作经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仔细,每一步做完都要小心地检查核验。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将产品放心地交付到用户手中。正是经过他的手,圆满完成了我国航母上诸多关键零部件的加工。他常说,“我从没想过要获得什么荣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心愿,希望我的工作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龚建玲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所主任设计师

她先后从事军工科研产品的部件设计及分析、武器系统分析与仿真等工作,完成国家立项的军工科研设计项目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是一朵兵工科技前沿盛开的“铿锵玫瑰”。她所在的仿真实验室是国内军工企业首个半实物仿真实验室,成功解决了多项科研难题。她作为带头人的工作室2016年底被省国防科技工业命名为“龚建玲职工创新工作室”。选择国防事业,就意味着拼搏奉献,从事科研工作,就需要无私无畏。作为中国兵器淮海集团的一位女科技帶头人,龚建玲做到了,这朵山西军工科技前沿盛开的铿锵玫瑰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蒋楠

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数控编程员

他精益求精、勇于创新,2017年公司某型军品零件工艺技改项目中他积极实践工艺改革和创新,实现了99%数控化加工生产,夹具设计费用大幅下降。近五年,他先后完成公司科研项目和技术技能攻关项目30余项。在他带领下的“蒋楠技能大师工作站”和“蒋楠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攻克多项生产加工的工艺瓶颈,为公司节约资金超过百万元。多年来,他无私奉献,平易近人,把所学、所思、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工友们,多次带队参加省部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为企业赢得的了荣誉,为兵器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冯世毅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车辆事业部工人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冯世毅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兵器事业。他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焊接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并积极组织和带领大师工作室成员攻克了一道道焊接技术难关,练就了娴熟、精湛的技术。工作20余年,他总结出装甲钢等高强度特种钢材多种焊接方法的单面焊双面成型操作方法,掌握铝、铜及其合金的焊接及异种金属焊接,高强装甲薄板焊接变形火工矫正法等绝活。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首席技师”、“龙江大工匠”、“国家级冯世毅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

周峥峥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班组长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生产一线岗位上刻苦钻研技术,勇挑生产重任,很快就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大学生班组长,并带领班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各年度科研生产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他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新品科研项目配套零件的加工任务,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解决了多项生产技术难题,为公司产品科研试制和重点产品提质增效以及生产任务的全面履约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在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取得第一名,2017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建文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他长期从事车辆综合传动装置、传动机械等产品研制与开发工作。参加工作29年来,凭借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勤”字当先,吃苦耐劳,刻苦钻研,逐步成长为公司传动领域技术领军人,主持、参与多项重大产品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等重要荣誉。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陈建文非常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20余名中青年人才迅速成长,已成企业的核心骨干力量。三十年风雨坚守,与企业共成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为什么在困难时能坚持?因为热爱!”陈建文如是说。

杨文艺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特能分公司經理

作为北化集团泸州北方特能公司经理,杨文艺针对近年来相关产品订货任务持续增加的现状,精心制定排产计划,相关产品产量逐年增长近30%。2016年,他被评为兵器工业集团工艺创新先进个人和集团公司重点产品生产先进个人。他带领员工通过完善工艺参数,保证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短时间从科研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实施工艺改进,将急需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67%。2017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大胆改革,将员工绩效薪酬分配模式以“天”计算改为以“量”计算,进一步挖掘用人潜力,2017年实现降本增效278万元,利润完成率达184%,实现了相关产品生产安全总体稳定。

马静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从参加工作至今马静一直从事技术岗位工作,2000年后开始进入汽车用手动变速器及自动变速器研发领域,已完成10几个手动变速器开发项目,适应不同车厂,均已成功量产。2008年以来,她先后带头完成4档自动变速器产业化,6档自动变速器设计研发项目,其中6档自动变速器研发项目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同类相当水平,填补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产业空白,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她曾获得“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哈尔滨市新一代创业人标兵”,多次获得“哈尔滨市女职工建工立业明星”等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晨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卫星通信便成为孙晨华生命的一部分,30多年来,她亲历了我国卫星通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其中,主持了几十项国家和国防重点课题;她培养了国内顶尖卫星通信团队,为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由依赖引进到独立研发、中国创造的重大转型、促进卫星通信军民深度融合、推动国家和河北省卫星通信相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她常说:“单位的需要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的获得是对她所作出的贡献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