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边构建军民融合的战略高地

2018-08-17白万纲

军工文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品军品军民

白万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中央对军民融合是有着极高的期望的,这既是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下,深化军队改革、发展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军工力量的基础,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把军民融合作为的主要路径之一的必然,也是利用强大的中国制造,构建生机勃勃的军民融合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更将是发展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保障和支撑点。可是目前中国的军民融合项目其中有很多格局不高,质量不彰,融合的层次不足,甚至有些牵强,如此浓墨重彩的国家战略在实施中还是风声大,雨点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为什么要搞军民融合?

过于超前的研究与创新必须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平台。国防需求是对黑科技、硬科技等前沿科技率先应用的最大領域,而前沿科技一经在这些领域应用、推广、成熟,就会陆陆续续渗透到民品的方方面面。

军品往往是创新的摇篮。军品的小批量、多功能、前沿性、高标准、多项独特指标与参数硬性要求、新型材料与科技靶向嵌入特征,使得军品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科技与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最佳载体。

军品高举高打才能引来民品海量市场。军品的大创新,强创新,势必会引发该国军品制造和防务装备出口大浪潮,而这种势头具备犹如雅鲁藏布江湍流般强大的势能,如果通过军品融合,将军品科技与创新转化、稀释、扩散、注入到民品部门,就给出口增加了巨大的动能,而且往往是高附加值。这也是新一轮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脊梁和灵魂。可以说,不抓军民融合,仅靠衬衫内衣手套出口换波音空客飞机进来的贸易结构,谈不上中国真正的崛起。

民品崛起往往要靠军品突破。民品发展、突破、提升生活品质,甚至获得国际市场的作用,必须裹挟强大的跳代式,颠覆式,跨越式理念、科技、材料与装备,单独的民品产业发展是不大可能获得这种多领域嫁接优势的,因此,强大的民品及新型产业结构,其背后往往是强大的军事科技与工业在支撑。

可以构成国家优势和竞争力。军民融合体系的打通,是让民品企业最大化,最宽幅面接触各种前沿技术与理念,提供一系列创新素材与种子,用他山之石效应激活民品企业创新方法论、能力、路径的一种国家制度,乃至于会成为一种国家优势。

可以组成超级生态链。军民融合体系从产业组织上来看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金字塔,核心军品平台与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就构成像一个层层叠加的热带雨林似的大生态,越往上面走越集中越高科技越复杂和封闭个性化,越往下越开放模组化社会化。

军民融合出现了哪些误区?

一是把美式军民融合作为唯一之路。其实军民融合也应有各国特点。在党领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干,最大程度进行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各种类型的合作,就是中国军民融合最大的特点。

二是把军民融合看成民品企业到军工企业参与分包,以及军品技术脱敏和降低科技含量后转化为民品。

三是把军民融合看军队研发+民品企业拿去应用,矮化简化理解。

各地政府就是想搭上发展顺风车,但对军民融合研究和认识不够,反正就是当一个经济开发区或特色小镇来做,搂草打兔子的心态不能说没有。大部分地方领导在谈及军民融合时首先考虑的是发展地方经济。

军工企业把军品融合看成把企业分成军民两块来发展,一块做军品,一块做民品,就误以为这就是军民融合。

社会上也把军转民、民参军作为军民融合的主路径,其实这是一个很狭隘的理解,纯粹把军民融合理解为企业层面行为,而忽略了军民融合是全社会、举国、全经济结构的一个大融合。

军事科技、军事工程、军事装置、军事产业、军事产品、军事机构、涉军企业,到底在军民融合之中能干些什么,很迷茫,很纷争。

军事技术离民用的最后一公里荆棘密布,乃至打不通,障碍太多。民品企业来追军品,涉密、安全、认证一大堆事,军品企业也没有积极性主动去对接民品企业。军转民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怎么进行,大量研发成果价值怎么评估,民参军进行技术攻坚和满足特殊需求,需要掏箱子底贡献出自己的大量知识产权,其中有很多难以界定,可是谁来保护这些界定不清的知识产权?

军事技术可以转移的到底有哪些,脱敏脱密之后,怎么向科技机构、中介、企业进行路演,怎么形成军事技术和民品企业的合作机制是个老大难问题。

军品转化是熟人熟事带着技术在原平台创业好,还是把技术卖出去,合作出去,让民品企业去啃硬骨头好?这不仅是个转化路径问题,也是对中国军事技术的标准化、开放化、以及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的全面考验。简单地说,中国目前的军事技术向民品转化的路径是不通畅的。

军工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军品定型的封闭模式,以及军工企业基于现有成熟技术进行靶向引导导致的军工产品定型之日就是落后之时的路径自锁循环也是一大问题。

军民融合现状的成因

怎么解决军民融合的两头热中间冷问题。中央和民品企业(地方政府)很热,军工企业不热,甚至冷。中央很热,民品企业和地方很热,君不见各地军民融合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真正的军工企业其实热情不高。原因有四:其一,对军工企业推动军民融合机制并没有太多的动力和强制,军工企业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利益和动力推动其军民融合。其二,怕引入大量民品影响自身的军民融合格局,怕自身交叉补贴式、扶持式民品板块被冲击。其三,军品制造的高质量高标准强追责机制使得军工企业对民品企业的品质信赖不足,对民品企业介入军品制造产业链不是很乐观和开放。其四,军品采购负责人员的理念、压力、避险意识使得其对推动军工企业打开自身产业链有所顾忌。

怎么推动形成军事科研机制的大课题导向与军事科技体系的树根状结构问题。军事科技的研发,是基于现实防务需求,稳扎稳打的在国际环境中做到合理布局;还是要围绕着小概率风险,甚至幻想风险做些超级前瞻大课题,围绕前瞻课题来形成若干装置与工程;抑或在合理布局之上,在少数重大关切领域做些超级前瞻。到底哪种科研机制更为恰当,更适合今天的中国,仁智各见。

怎么把新兴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培育等重大战略行为与军品融合战略结合起来。理论上,“智大云物移”(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机器人甚至更梦幻的科技人脑移植、人造战士、航天母舰等技术都应该大规模、大幅面应用于军事科技、军事装备、军事工程、军事大装置,然后在产生若干产品与应用之后,再逐渐向民品领域渗透、蔓延、延伸、突破、扩散。

但中国新一轮的以互联网革命为核心的产业突破却是在消费端发力的结果,所以中国产业界、资本界其实对军民融合并不信仰,这是个关键问题。

如何形成一个统筹大国防的科技路线顶层设计机制。众所周知,美国有个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其基本任务是专事于“科技引领未来”,开拓新的国防科研领域,为解决中、远期国家安全问题提供高技术储备等问题。该局虽然不是统管三军预研工作的职能机构,但在保持美国军事技术领先地位,牵头组织多军种联合科研计划、安排、协调和管理跨军种科研项目及节省科研力量和科研经费、缩短研究周期等方面效果显著。

中国的军队改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一步,在军事科技规划,前沿技术应用,多军种多军事用途科技协同上也应有类似的顶层设计领导机构。

为何军民融合为导向的军工大循环没运转起来。军工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研发特点,高科技、小批量、非标化的产品特点,重投入、低利用率的装备特点,高技能与复杂集成的产线员工特点,以及军品的渐进式高门槛采购特点,决定了军品制造是不怎么赚钱的,是一个手持未来合同很大,但算眼下的资产回报率和净利润率报表却很难看的一类特殊行业。

军工企业自身的军民融合小循环转起不来,就不可能带来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教育机构、科技机构、金融机构、园区、军方、政府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循环。

怎么解决军工龙头的军民两块分裂式发展尴尬。军工龙头理论上应该是军民融合的急先锋、探路虎,其实却不是。去大量的军工企业调研,就会发现很多军工企业的军品部门和民品部分犹如两个世界,几乎没有太多的技术往来、材料、科技、数据、专利、人员、实验设备、专有装备的共享也不咋地,看不见军品含辛茹苦憋大招,民品接过火炬放光彩式的联动。甚至若干军工企业的军品民品两块的协作还不如社会企业的顺畅。于是乎,我们发现连军民融合的领头羊都在分散突围式,自主经营式发展。

除了南北船,中国电科等根子上军民融合就有基因的几大典型军工企业外,认可并对军民融合机制有招数,有模式,有心得的军工龙头不是太多!

如何评价军品列装的可靠性路线与威慑性路线。军品列装到底是可靠性为重,还是威慑性为重,这个问题一直被我们简单化了。我们单纯的以为,只要我们保持可信的最低威慑,只要我们走和平发展路径,只要我们坚持不结盟,只要我们坚定推动全球治理合理化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可以不理其他帝国主义军事讹诈和周边野心国家军事蠢动。

可是在特朗普新战略地驱动下,美国开始对全球展开全域掠夺——美军先搅局后缔造排他性朋友圈,在这个掠夺器当中,其军事力量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美俄做法背后其实走的都是威慑路线,随着全球进入动荡周期,我们要不要走威慑路线,或者保持怎样的可被感知的威慑,是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如何通过军品采购的多向机制建设来促进军民融合机制的落实和深化。一般来说,军品采购有:由上而下的基于定型产品的靶向采购;由下而上的游说采购;军方确定总体产品概念后,概念招标式采购;军方确定向国际公司购买产品及技术后,再由国内军工企业进行系统合作和技术转移合作的特殊采购。

从科技含量来看,第二、三种采购机制最高,科技及产业带动能力也最高,如果真正想促进高科技,乃至梦幻科技通过军事工业孵化出来,采购的多向机制恐怕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怎么构筑基于军品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大格局。中国此轮的军民融合一定与中国方案同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步:研发端的军民融合+军品集成端军民融合+民品转化端的军民融合+民品独创技术反向集成于军品端的军民融合+高级贸易领域的军民融合+投资领域的军品融合+资本运作领域的军民融合+新旧动能转换领域中的军民融合+战兴产业发展领域中的军民融合+创新驱动领域中的军民融合+五位一体建设领域中的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上的军民融合+国际化领域中的军民融合十全球问题解决领域中的军民融合+太空探索领域的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的疙瘩怎么解?

顶层设计不能“等靠要”!早在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做了系统的阐述——“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此次军民融合推动,意味着军民融合必将成为中国方案的组成部分,中国未来国家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多层级贯通缺不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要特别注意,围绕着创新区域、国家层面、省级及大区域层面、地市层面、新区自贸区经开区层面都会做不同层级的创新,要贯通多级创新,打造其共振效应。

多向融合不可缺!不仅要把军工企业已有的供应链参与者融合进来,还要把非涉军央企,国企融合进来,把先进民品企业融合进来,把社会资本融合进来,把智力资源融合进来,把产学研机制融合进来,把政府的服务和有为融合进来,把园区管委会融合进来,把开放友好的国际公司融合进来,把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资本、企业资源融合进来。把军民融合深入到各大部委的工作部署中去,党中央各机构、国务院各部分都应有军民融合专项推进计划。

大课题拉动不能弱!当下民品研究被普遍重视,军事科技及其转移却鲜有热点的局面必须被改變。一个课题,牵出若干产业链,带出若干合作计划和产品计划,有成有败,但课题越大,搅动深度越深,引起的蝴蝶效应就越充分。所以用大课题、深课题、高幻想度课题来引发创新,催发激情,引爆创意,形成传导效应和短期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长期形成蝴蝶效应,恐怕是大课题真正的价值。

大手笔推动不能少!大并购、大整合、大合作、大联盟、大产业、大工程要动起来了。把国内的军工资产进行大整合,构建军工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改革应有之义。考虑到不结盟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冷战思维,未来中国未必一直会不结盟,但也肯定不是美国式的结盟,考虑到“一带一路”打造世界人民命运共同体就是一种新的弱结盟机制(只不过内在协作规则还在自组织和慢慢探索而已),基于“一带一路”发展超级、跨国、多国协作参与,共享防务优势,基于现在的中巴合作模式的跨国军民融合机制的探讨也不应是禁区。

大配套建设紧跟上。军民融合是好事,好事如何办好,这就要看配套了。要在全社会组织构成各种产融结合促进的中介服务机构,“官学产研资”(政府、学校、产业研究机构、资本)多环节推动。同样中介机构也有国家级,地方级等多层次。

努力推动有利于军民融合的各种要素在国家、地方、企业、园区各层面有效聚合也是一个紧迫的软环境课题;怎样推进环境聚合,知识产权聚合,创新服务聚合,科学家聚合,资本家聚合,对接因素聚合,转化因素聚合等诸多因素的聚合,势必会构建出一个军民融合高地。

我们深信此轮深改的力量,深信中央下决心的事儿一定能办成。深信此轮全面改革,会采用一系列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方法走出若干改革难题,深水区。

(作者:华彩咨询总裁)

猜你喜欢

民品军品军民
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民品铜型材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6.99%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普京军转民战略能成功吗?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MES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军品生产中的应用
浅析国有科研企业的民品国际化营销策略
浅析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品贴息贷款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