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流应彰显自信与开放

2018-08-17敬露阳

人民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开放自信

敬露阳

【摘要】跨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周边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世界跨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文化的独特智慧。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自信 开放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跨文化交流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提出,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跨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动力,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超越世界观、价值观、信仰、态度及思维方式等障碍,坚持和谐包容、求同存异,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及相互理解与认同。

跨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

一个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支撑,更需要内在的文化力量作为重要推力。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与共识,为我国经济贸易活动提供全面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顶层设计,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目前,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跨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周边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正逐渐融入世界交往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深化区域合作、协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融合发展多元文化,促进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的创举,在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破解世界性的跨文化交流难题注入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往往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通过跨文化交流,不同国家、地区的相互了解和认知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跨文化交流作为一种交流形态,其本质在于文化信息的流转,是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是与非来判断和衡量不同文化。要处理好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间的关系,鼓励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消除文化隔阂,在增信释疑基础上增强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使中华文化在自信与开放中走向国际。

跨文化交流应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深度认同,是国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为世界跨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文化的独特智慧。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相互作用,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首先需坚持文化自觉,即在对中华文化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自我反思、自觉审视的基础上,确保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襟气度,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进行互动交流。主动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综合中西方文化之长,创造新文化,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及充分肯定。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文化自信发展道路,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方案,构建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加大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类旅游政策、发展各类旅游事业,在提高旅游地区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让不同地域的人们体验到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进民心相通。采用创新性方式,通过世界遗产或者文化遗址向他国充分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唤起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共识,从而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平等互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关国家和民族间的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影视作品、书画展览等艺术作品及各类研讨会、论坛等教育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双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实时巩固文化交流成果,与他国加深理解、增信释疑、凝聚共识、增强合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也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更好的外部空间。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仍需保持理智头脑,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相互借鉴、融合,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保持自身优势,发挥应有价值。

跨文化交流应彰显开放元素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本身的内在力量,而文化开放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外在方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需将我国发展成为不同文化元素的交汇中心,改变传统的单一文化传播模式,创新文化交流理念与方式,打造互动、开放、共赢的交流新格局。应尊重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以和平、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国家进行深层次交流。力求通过跨文化交流减少文化中可能存在的保守、封闭与排他因素,逐步适应多元文化的内涵与差异,促进多元文明间的借鉴与融合,共创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和谐局面。

和而不同、包容互鉴是国家友好交往的前提。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应坚持文化的包容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通常各成体系,对同一问题的思維角度及处理方式也可能大相径庭,但是在追求和平、宽容、互助等深层次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上却存在着共通性和相融性。因此,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首先,应学会认同对方观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尊重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其次,通过“一带一路”为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互动平台,拓展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共融基础,促进不同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互融,让不同文明在碰撞融合中增强认同。最后,创新交流方法,积极利用自媒体、社交网站等网络平台,增强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交流互鉴中打破思想隔阂,提高文化包容性,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在“异”中求“同”,尽量避免因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导致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流应坚持文化开放。首先,文化开放不仅仅是对内开放,加强国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开放、碰撞与融合,更需对外开放,实现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共享与融合。中国文化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文化信息流动为核心,加快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在不断接纳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播,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向世界各国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内涵,阐释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魅力。其次,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培养相关人才,积极与不同文化进行跨区域、多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互联互通,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在跨文化交流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彰显文化软实力,逐步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世界性跨文化交流格局,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及和平发展。最后,通过积极主动的对外交流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国跨文化交流的热诚,增强彼此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各国文化的融合贯通,推动各国的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为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佳怡:《“一带一路”下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学理论》,2018年第3期。

②郑承军:《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特区报》,2016年7月5日。

③李建军、刘成等:《以文化自信促进新疆传统文化现代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开放自信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