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
2018-08-17何明星
何明星
【摘要】《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翻译、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不仅影响了欧美现代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甚至也关系到现代物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迄今为止,《道德经》的翻译语种已经超过了50种,《道德经》的再版热成为新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道德经》 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英国伦敦连续发生多起恐怖事件,整个英国上下充斥着一种忧虑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就在人们对于每天必须经过的地铁、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心吊胆之时,一则来自中国《道德经》的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被很多人反复咀嚼着、思忖着。这则古老的中国名言,犹如一盏明灯,启迪了很多人:对付暴力的最好态度就是以柔克刚,而不是以暴易暴。
事情起因是:在伦敦地铁线上,有一个名叫欧维尔的地铁站,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十分喜欢中国的《道德经》,所以经常在告示栏里抄写一些名言警句,以此来鼓励、安慰南来北往的地铁乘客,每天一个“金句”也感动了很多行人。有人曾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欧维尔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得到新年大奖!要论鼓舞人心,他们比政客们强多了。”
《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哺育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也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翻译、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地,历久弥新。今天,《道德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成为了鼓励人们克服、消除恐怖主义所带来负面情绪的东方智慧。
迄今为止,《道德经》的翻译语种已经超过了50种,《道德经》的再版热成为新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道德经》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明确历史记录是1788年,当时,西方传教士将该书翻译成拉丁文,作为礼物献给伦敦皇家学会。《道德经》真正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是在19世纪,法国汉学家雷慕莎将“道”阐释为希腊语中的“罗格斯”。此后,雷慕莎的学生儒莲于1841年完成了第一部带有注释的法译本《道德经》,开始将“道”翻译为“通道(way)”。
1868年,第一个英译本《道德经》出现,不过最为权威的译本当属传教士理雅各在1861年至1885年编译的五卷本《中国经典》,确定了《道德经》的基础概念和标准词汇翻译,这一版本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世纪后半叶,《道德经》在欧美的翻译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颇受欧美读者欢迎的英译本。
通过检索全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平台,笔者发现,迄今为止,《道德经》在全世界图书馆依然流通的语言译本有45种,较之2009年河南社科院丁巍教授的统计,多出了300多个版本,新发现7种语言的译本,分别是:旁遮普语、南非荷兰语、古吉拉特语、马其顿语、克罗西亚语、加泰罗西亚语、乌尔都语。如果加上之前的女真语、满语,《道德经》的翻译语种已经超过了50种。
再版数量是衡量一本图书的思想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的重要指标,再版次数越多,越能够说明该书的思想具有跨越时代的穿透力。本次检索也对再版数量进行了统计,笔者发现,此次45个语种的版本数量累计达到1500多个版本,许多都是老版本的再版,而且有些是中国大陆读者不太熟悉的译本。如古吉拉特语2007年出版的《道德经》,就是1971年新德里版本的再版;2007年丹麦语译本的《道德经》,是1997年哥本哈根的再版,之后2009年又再版。《道德经》的再版热成为新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仅2010年至2017年间,就新增了136个版本,涉及语种16种。由此可见,《道德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传播范围最广的中国图书之一。
《道德经》影响了欧美现代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甚至现代物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一本图书影响力的形成,通常是由专家、学者(舆论领袖)的评价而延伸到普通读者的,他们的评价和态度,与翻译语言、再版数量一样,是评估一本图书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学术期刊专业数据库JSTOR的检索,笔者发现,截至2018年3月30日,仅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美语种关于《道德经》的研究图书、研究文章就有7100多种(篇),其中专业图书为1093种,专业书评有916篇,研究文章达到了4129篇,其他题材有959种。这个数据,是迄今为止中国图书在欧美学术界展现影响的最高记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刊发《道德经》书评、研究文章的学术期刊,均为西方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如创办最早、至今有300年历史的《华裔学志》,英国最为知名的东方研究机构伦敦亚非学院的《亚非学院学刊》,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哲学研究中心的《东西方哲学》,迄今为止世界影响最大的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的《亚洲研究》,哈佛大学的《中国季刊》等。
《道德经》是20世纪以来欧美学者关注度最高的一本书,并深深影响了欧美现代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甚至现代物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文大学韩爱国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德国后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其主要思想就来源于中国道家。有充足证据显示,海德格尔曾经翻译过《道德经》和《庄子》的部分章节;德国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分类理论就直接来源于道家的阴阳之说;美国著名过程派哲学家怀海德吸收了《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自我调整的自足系统。《道德经》的影响甚至延伸到现代西方自然科学领域,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在其名著《物理学之道》中高度评价了中国道家的观点,并认为“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基本的科学态度,并像现代科学一样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本质”。
除了这些如雷贯耳的欧美学者之外,还有一批在欧美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如曾经在美国夏威夷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任中国哲学教授的陈荣捷先生,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杜润德教授,布朗大学宗教学教授罗浩先生等一大批著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均发表了大量关于《道德经》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以及书评通过专业学术期刊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了很多普通读者对于《道德经》的接受与反馈。
2017年,企鹅兰登旗下的Vintage出版社推出的英译本《道德经》纪念版,获得了诸多读者的好评。该书的译者为华裔学者冯家福和妻子简·英格里希,最早由美国纽约克诺夫出版社于1972年出版,此后不斷再版几十次。
冯家福1919年出生于上海,自小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后来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获得硕士学位。他曾在美国成立了若干个道家研究中心,并四处讲学,其道家思想研究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他的《道德经》英译本不仅获得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受到欧美读者的喜爱。
截至2018年3月30日,共有86621人对于冯家福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了评价,读者留言达到3536条,这是迄今为止外国读者评价数量最多的一本中国图书。绝大多数读者认为,冯家福和简·英格里希译的译本通俗易懂,如诗般的语言清晰流畅,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道家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道德经》的永恒智慧在今天的现实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应用。
总之,通过对翻译语言、版本数量和专业人群、普通读者的人数统计,我们可以这样定论:《道德经》堪称有史以来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图书,创造了外译语种最多、版本最多、专业评价与研究数量最多、读者评价数量最多的历史记录,迄今为止尚未被超越。这本图书所主张、倡导的人与自然世界和谐共生的观念将继续传播下去,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正如伦敦市民通过对“上善若水”的理解调解自身情绪一样,《道德经》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英]理雅各(James Legge):《中国经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