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如何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2018-08-17何静陈文博
何静 陈文博
【摘要】微媒体时代下,由于部分社会群体心态的脆弱性,信息传播的蔓延性以及空间治理的复杂性等,使得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针对此类现象,要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从疏导不良情绪着手,净化舆论环境、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为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构建良好、有序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微媒体时代 社会心态 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认清微媒体时代培育积极社会心态面临的现实难题
用户个体心态失衡矫正难。随着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方便公众表达情绪意见、政治想法、利益追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并成为促进社会舆论导向形成的主要发展场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现实社会矛盾、利益差异等冲突的加深,严重影响了社会心态的平衡。这种社会心态失衡现象在网络中不断发酵,显示出明显的阶层对立问题,在论坛发言、博客、微博,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下方的回帖中多有表现。这种冲突极易在网络空间内衍生、聚合并快速传播,最后造成矛盾的积累与升级,最终引发集体性的怨恨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使事件发展失去控制。
网络群体失信问题整改难。在社会格局不断变动、利益层次进行深刻调整的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中人的意识与人际关系发生变动,甚至会造成信任危机。部分网络失信者对他人或社会心存不满,试图扰乱社会秩序以宣泄对社会的仇恨,如进行短信电话诈骗、网络欺诈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碰瓷”、传销等。这些现象都会促使信任危机的产生,继而对个人或国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安全。此外,微媒体由于其匿名性、多受众性等特点,极易成为网民们表达不满情绪的工具,并且他们的不满言论会通过虚拟世界传播到现实中,从而间接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其态度、情绪及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信任危机。
社会舆论整体走向引领难。微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相当强大的客观舆论力量,不但对传统媒体的主流价值引导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对信息传播的格局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对公民思想引导的把控力,对政府决策的牵绊力加强。另外,由于微媒体技术性限制,使得信息的发布内容受到字数限制,无法对具体事件进行系统描述,破坏了事实真相的完整性。在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网络传媒与传统传媒的信息传播具有差异性,导致舆论表现出多元化走向的特性,使网络信息传播变得越发矛盾重重。
微媒体时代培育社会积极心态难的多样原因
微媒体用户群体心态的脆弱性。由于一部分网络用户在经济与心理上的抗压能力不强,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就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这一社会群体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处于较差一层,强烈的压力必然导致其产生逆反消极心理。其一,导致缺乏公平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受限,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也更少,所面临的不平等的处境较其他阶层而言更加艰巨。其二,导致缺乏牢固的安全感。个别人以在资源拥有中的劣势地位为借口,在虚拟社会中找寻精神依托,缺乏参与现实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这种消极心态累积到一定程度,会演化为网络暴力发泄出来,蕴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长期来看会阻碍社会健康发展。
微媒体信息传播的蔓延性。目前,鉴于互联网的准入与信息发布流程简单易懂,网络平台为网民、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互联提供了便利。社会成员与各团体组织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媒介参与社会舆论传播扩散。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在各个平台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容传播的局限性与传播个体意见的差异性的影响而产生偏差,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不能够完全客观了解事实真相,从而使网络舆论带来的各种耸动性言论、宣泄性语言刺激人们的情绪,使一部分人进入舆论的漩涡,而不能理性地思考。另外,大量信息的扩散传播,在满足社会大众信息需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垃圾信息与各种冗杂的信息资源,会妨碍人们对于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获取。信息的无界限蔓延,带来了一种新的信息不对称局面。
微媒体空间治理的复杂性。随着微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相关管理显得相对滞后。虽然我国目前拥有一批网络建设方面的专家与科技人才,但是对于网络环境的重视力度不够,从侧面催生了各种诈骗、谣言等问题的出现,最终造成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失。第一,由于网络立法体系不够健全,网络执法力度不够,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实施犯罪的行为。第二,由于网络空间的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正视微媒体平台产生的各种问题,而对其采取一种漠视、害怕、排斥的消極管理态度。第三,微媒体空间下的道德约束力不够,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匿名而自由地发表言论。部分网民为吸引人们眼球,往往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大肆传播错误信息,甚至有人造谣、传谣。
微媒体时代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对策
加强微媒体传播主体的素质培养。在价值观纷繁复杂的微时代,微媒体平台下的各方传播者更应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修养,形成积极的社会心理。公众应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别,过滤掉网络中错误、消极、腐朽的思想。要增强政治的敏感性和对信息的鉴别力,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树立客观理性、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各地区政府需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对群众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常识普及,对心理存在问题的群众要及时帮助治疗,特别是针对弱势、边缘群体等更要加强心理服务。
净化微媒体下舆论环境。网络舆论本身存在思想差异化,需要不同意见的制约和对冲,而这要通过网民自身的努力,实现舆论环境的“自我”净化。要积极鼓励网民群众发布与社会正能量有关的信息,微媒体下的大V或是网红群体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作为主要的网络运行机构,更需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相关人员进行言行上的严格约束,合理引导舆论的走向,使得众多网民积极加入到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的大军中来。另外,还需重视网络信息传递,以及网络负面情绪引导,不断吸收教育培养专业的互联网团队,加强团队的专业度以及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公众舆论由非理性的宣泄走向理性客观的思考。
完善微媒体下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一是增强法治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根本性作用,为培育积极社会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网络空间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立法,促使其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适时跟进网络的发展进度,把握立法时机,增强立法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二是形成多元合作的治理体系。完善政府与非官方组织之间的合作治理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明确其他网络主体参与网络治理的合法地位。三是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大力扶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高其信息的筛选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更为精准的传输,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均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创新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项目编号:HJWX20180502)和2018年上海市教委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头雁领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室”(项目编号:HJWX2018040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1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