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南腹地的开放高地
2018-08-17张洪瑞
张洪瑞
从“制造”走向“智造”,从西南腹地走向开放前哨。
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从半封闭内陆腹地到全方位开放高地……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东南沿海城市,一路吹向了位于西南腹地的中心城市成都,40年来,成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一份包容的胸襟,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成为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制造”走向“智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便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电子、机械、冶金、化学、航空航天等工业都成为推动成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成都就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刘强进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一名退休焊工,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那时候钢管厂还在东郊地区,周围还有很多其他厂子,我们厂生产的无缝钢管在全国产量第一,由于工厂效益比较好,在当时的人看来,能在这里上班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座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却遇到不少难题。“一方面,成都的工业大多都是服从国家对工业总体布局的需要,解放军工167厂、白药厂……这些工业无法按照经济规律以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衣食住行、锅碗瓢盆这些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工业却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成都地处西南内陆,远离沿海、沿边口岸,闭塞的区位使成都难以发展。”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成西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东郊地区的工厂开始陆续关停,我们厂虽然没关,但是产品竞争力低下经营困难,生产规模和效益一直在下滑,有一段时间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刘强进说。
面对改革开放前奠定的工业基础和遗留下的问题,成都市政府把工业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都又开始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
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曾经辉煌的东郊工业也难逃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等老旧工业的弊端。直到21世纪初,成都的工业再次陷入发展瓶颈,产业科技含量低,高端产业少。成都市武侯区宣传部部长董里说,以武侯区为例,鞋业生产规模虽然较大,但是多数为贴牌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一双高档女鞋最低只能挣2%的加工费。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成都市政府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据了解,2010年9月,成都市委出台了《成都市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10)》,明确指出成都未来发展高端产业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生物医药、航空、电子信息等。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表示,发展高端产业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动力转型与重塑,也是实现城市功能升级的必然要求。
夯实工业基础,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
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建设无疑是基石。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要增强成都西部经济中心的功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服务业核心城市和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不断扩大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建设面向亚欧、辐射西南的经济中心。
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工业历来都是成都发展的根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成都工业经济不仅实现稳步回升,更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据了解,成都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在国内较早启动编制了地方制造业2025规划,2016年底工信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按照《方案》,成都将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对14个重点产业提出了围绕“量质并举”、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的计划,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找准主攻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
“新产品、新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不断迈向产业高端。”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公司总经理李嘉说。
2017年,成都启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3个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快以66个产业园区为基础的产业功能区建设。“未来,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型显示、大数据、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生态圈都会加快启动推进。”成都市产业生态规划处副处长徐莉说。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制造业正在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
成都是施耐德在中国西南区的总部,也是智能制造的示范城市,同时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当年的三线建设和近年来对工业的提升,让成都在电子信息、高科技和重型装备等领域上表现抢眼。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六大主导产业核心区,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而早在2013年9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其中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并提供一定资助;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引导高层人才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服务企业等14条政策,切实增强成都企業自主创新能力。
从西南腹地走向开放前哨
身处中国内陆,成都既不临海也不沿疆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对外发展的天然优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成都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都认识到要想取得发展,不仅需要改革,也需要开放,尤其是向世界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成都,也要让成都走向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向世界敞了大门。1981年6月22日,伴随坐落在成都高新区蒙彼利埃小学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法国蒙彼利埃市成为成都的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30多年来,中法这两座城市在贸易和文化交往上越来越密切,关系也愈加夯实。此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与成都建立了友好关系。目前,全球共有89个城市与成都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国际友好城市34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55个。
与此同时,美国领事馆1985年在成都设立,成为蓉城首家外国领事机构,主要负责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的对外事务。随后,各国领事机构纷纷涌入,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相继而来,近5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印度、波兰、捷克、瑞士、奥地利等国领事机构也获批设立。如今,成都已成为“内地领馆第三城”,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到17家。
“30多年前,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只有6位美国官员和20位中方雇员。今天我们总共有190位工作人员,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美国驻成都前任总领事谷立言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只有一间五星级酒店。而现在,很多世界500强公司都在成都设立办公室或投资项目,其中就包括微软、通用电气、英特尔等美国公司。”
据了解,目前在四川境内投资的美国企业数量已超过1200家,每年到访中国西南地区的美国人也超过20万人次。
从成都出发可以到全世界
面对数量不断增长的外国公司和大量外籍人员的往来,成都意识到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1987年9月12日,一架国航班机从成都起飞,一路跨越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条珠峰航线,打破了成都国际航线“零”纪录,让成都这个内陆城市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翅膀。
如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西部地区唯一航线覆盖世界五大洲的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全年旅客吞吐量高达4980.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64.29万吨。尼中合作协会主席普瑞姆每次来北京出差后都要前往成都,坐飞机回加德满都。普瑞姆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是因为北京没有直飞加德满都的航班,但是成都有。”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主任杜进有表示,成都将进一步推动“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的建设,即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增强国际通达、洲际中转能力,打造通达全球、中转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
“我特别喜欢旅游,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从成都出发非常方便,每年都有新的国际航线开通,热门时间段还有旅游包机,直飞世界各地。像我这种上班族,每年靠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出游,所以交通对我尤其重要,路上的时间节省了,游玩的时间才可能增加。”成都市双流区金沙社区医院医生任和说。
此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目前也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年旅客吞吐量逾1.5亿人次,年货运量逾500万吨的“一市两场”枢纽格局。
与此同时,成都的铁路运输也在不断发展。自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成都作为丝绸之路的南方起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表示,成都将依托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形成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的陆上物流体系。重点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企业配送枢纽和面向泛亚的全球区域分销企业配送枢纽,满足跨国企业精益制造、广域分销、弹性交付的供应链管理需求。
2013年4月,第一列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出发,加速了成都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往来,此后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班列数逐年增长。2017年已经开行的1012列国际班列货值达40亿美元、增长207.7%。
目前,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已经将罗兹、纽伦堡等14个国际节点城市连接起来,构建从成都延伸至欧洲、俄罗斯、东盟等地国际物流网络。成都市商务委主任陈麟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把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政策为契机,推动对外经贸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