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衣科技演变史
2018-08-17董雅琪
文/本刊记者 董雅琪
1998年,法国队在本土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夺得了球队历史上的首个世界杯冠军,10年后,2018年的7月,法国队再次捧起大力神杯。除了赛事精彩,球员们的球衣也会成为每届世界杯的亮点,经过上百年的演变,足球运动员的球衣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球衣的起源
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开始流行蹴鞠活动。
到了中世纪,足球运动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那时为了方便球迷和队员,球队只是采用不同颜色的领巾、帽子或者腰带以视区别。
1863年英足总成立,队服的规则也随之产生。由于当时足球参与者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所以对于队服更多人选择了私人定制,使得款式不够统一;直到1880年足球成为平民运动后,队服才得以批量化生产。
早期足球队服。
那时,衬衫就是运动衫,为了使款式更合适足球比赛情况,领子被去掉了。另一种垂钓者爱穿的格恩西衫也可以作为足球服。选取以上材料的主要理由是为了适应英国的天气。
细心的“料友”肯定会发现,欧洲大部分球队的球衣都是竖条纹的。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竖条纹会使人产生纵向拉伸的错觉,球员显得更加高大;而横条纹使人产生横向拉伸的错觉,人显得更加魁梧。所以很多橄榄球队的队服选用横条纹,足球队服则选用了竖条纹。而实际上,以当时的经济和缝制水平,竖条纹更好制造,球衣的成本也更为低廉。
自此,球衣也算是有了个名正言顺的样子和规则。而球衣的面料,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更迭。
面料的演变
时间推移至20世纪,球衣性能与耐用性质成为主要因素,而价格成为其次。棉和羊毛被选为球衣面料,因为它们具有厚重与强韧的特性。
1966年,英格兰球队便采用了棉质材料,棉质材料虽然舒适度很高,但不具有速干性,吸汗后像穿一件“铁布衫”黏在身上,大大影响了场上的发挥。
而后随着工业大环境的发展,一些球队在材质以及款式进行了改良。人们发现合成纤维材料,比如涤纶、尼龙等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舒适度,还可以减轻球衣的重量,这使得球员们能在一整场比赛中能够保持凉爽的体感。不过那时的涤纶透气性并不如现在,设计师只能通过加宽球衣以达到透气的效果。
合成纤维的使用开启了球衣的新纪元,球衣上的科技开始与日俱增。各家运动厂商在确立了以透气、不贴皮肤的涤纶作为球衣的基本材料后,会增加一些如透气孔的改动,同时也将球衣设计的更加美观。
比如本届世界杯球衣的设计,阿迪达斯将Climachill技术运用在球衣当中,取代之前的Climalite技术。
Climachill的面料内部构造非常别致,如同网布,利用了钛混合纺纱与3D铝冷却区可以产生即时的冷却效果,同时在人体那些容易发热的地方还有一颗颗铝质银点带来全方位的冰凉触感,在有效散热的同时带来无与伦比的舒适感,带来“立竿见影的降温效果”。
另一大运动品牌NIKE同样不甘人后,在世界杯球衣设计中,耐克也拿出了看家的法宝“VaporKnit”最新工艺。
和传统的球衣材质相比,VaporKnit让一片式的球衣结构有了不同的呈现效果,并且在身体主要易出汗的部位加入了3D立体纹路、镂空透气网眼等设计,让球衣的透气性和排汗速干能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耐克一改过往的模板设计套路,在尼日利亚身上尝试标新立异的设计。主场球衣采用绿、白、黑三种色彩,衣袖设计灵感源自雄鹰翅膀,配上白色的短裤和浅绿色的球袜,展示着律动感。
对于法国队,耐克则展现了法国人的小精致,用衣袖上的工程纱线编织出了十足动感。
设计跑偏的球衣
一路看来,球衣的演变似乎是顺风又顺水,但中间难免有些跑偏的时候。2002年NIKE和ADIDAS同时使用了双层球衣的设计,考虑为了不使球衣出汗后贴身,中间加一层网布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这样做了一个创新尝试。
法国队前锋姆巴佩。
ADIDAS只是使用了双侧网布增加透气性;NIKE则像穿两件衣服一样,里面网布,外面又罩了球衣,穿着时非常不方便。球场上更是出现了许多球员进球后脱衣庆祝,然后半天穿不上衣服的尴尬。因为当时还没有公布脱衣就给黄牌的裁判条例,裁判只有眼睁睁等着球员穿好衣服再开球。真是“脱衣五秒钟,穿衣两小时”。
还是2002年,非洲雄狮喀麦隆国家队穿着一身新设计的球衣出现在非洲杯赛场上。实力超群的他们穿着这身无袖球衣拿到了冠军。然而国际足联以服装不合格为由禁止喀麦隆队穿这样的队服参加当年的韩日世界杯,于是出现在赛场的喀麦隆队在原来无袖的设计上加了一块黑色短袖,看起来像补丁一样。
不过好在随着设计师越来越理性,那些奇怪的设计也慢慢变少了。在世界足坛历史上,有很多球衣的设计成为经典,经过一代代的改良,现在球员们的球衣充满“黑科技”,世界杯虽然落幕,但应用在球衣上的科技仍在不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