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涉外护理本科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7,
,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深入推进,临床工作对护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护理专业技能,还须具备道德、伦理、人际沟通、心理、行为、社会等人文知识底蕴[1]。在护理教育和服务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人才培养理念也需紧跟时代步伐,涉外护理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2]。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开展涉外护理专业的院校尚在摸索中前进[3]。我校自2013年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开设本科涉外护理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本研究以涉外护理人文类课程中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为例,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并进行效果评价,进一步提高我校涉外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涉外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本科涉外护理2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58名)为对照组,2班(62名)为试验组。其中男12名,女108名,年龄21.96岁±2.47岁。两组学生年龄、医学与护理专业课成绩、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四六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课程内容总体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模块。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法;试验组学生理论部分采用课堂理论讲授法进行教学,实践课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对照组理论授课12周,每周4学时,共48学时。试验组授课14周,每周4学时,共计56学时。前6周为课堂理论讲授,后5周为实践课。课程结束后发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学生授课教师相同,为1名外教(美方教师)、1名助教(中方教师)。
1.2.1 课堂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课程采用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法,试验组理论部分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法。课堂理论课同时运用板书、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1.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案例由我校涉外护理教研室教师与外教及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编制形成,包括10个案例,涵盖社区护理、临床科室护理环境。包括神经内科、普外科、急诊科、儿科、妇产科、社区服务等护理情境。①护理操作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复苏、留置尿管、尿管护理、口腔护理、吸痰、灌肠、入院宣教、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②特定情景设置:包括儿科病人家属对新入职护士穿刺失败后吵闹,要求经验丰富护士穿刺;神经内科心电监护室病人突然出现惊厥、抽搐;病人在步行返回病床时突然休克,晕倒;病人行乳腺癌术后因情绪低落、切口疼痛拒绝上肢康复训练;病人在青霉素静脉输注过程中突然发生变态反应;妇产科病人分娩后陪护家属噪声过大,影响同病房病人休息;探望病人鲜花引起同病室病人打喷嚏、过敏等情景的沟通协调与应急处理。
1.2.3 案例讲解
由教师对案例中护理操作前进行解释工作,如每个操作特点、注意事项,如何对家属进行讲解。剖析特定情景中病人和家属心理状态,护理工作以关怀为核心。如穿刺失败后如何与患儿者进行沟通、安抚家属情绪、怎样取得家属信任、顺利完成操作。护患沟通时还要强调尊重和真诚,热情积极的处理问题,注意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有效的移情,从病人角度出发去感受。护士要适当的自我表露,取得病人好感与信任,要委婉询问敏感问题,注意保护病人隐私,紧急突发情况护士之间的沟通合作等。
1.2.4 情景模拟教学前准备
情境模拟课采用小组授课,将全体学生分成8组,每组7人或8人,组内推选英语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每组随机抽取3个案例作为实践课情境模拟案例。发放案例文字材料,组长和组员确定角色分配,小组成员建立微信群,课余时间方便组员间交流讨论。课后复习理论知识,并在护理实验室进行排练,由教师对每个小组集中指导,材料发放与演练间隔6 d。整体过程为:成员分组—发放材料—角色分配—课余排练—正式演练—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1.2.5 教学环境
护理实验室综合模拟病房包括治疗室、病房、示教室、护士站、器材室等组成。每个病房配有床位10张,模拟病房配有医院病房标准用物,包括吸氧装置、呼叫器、输液架等。重症病房配有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护士站配有呼叫装置。
1.2.6 情景模拟演练实施过程
①小组合作:学生按分配扮演责任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同病室病人等角色。不同情景演练时间在10 min~20 min。②组间互评:观摩小组分别对演练小组进行评价,找到优点和存在问题,为其他小组表演参考,避免问题重复发生。③教师点评:在每小组演练结束,组间互评后,外教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效果进行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④师生互动:最后学生可就疑问点与教师进行讨论。
1.3 调查工具
教学效果评价工具:在沈江华等[4]研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基础上,根据本研究需要,对问卷进行改编,最终形成4个1级条目的问卷,16个2级条目。分别是教师的教学态度(3个条目)、教学内容(5个条目)、讲授方法(5个条目)、讲授能力(3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满意、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满分为80分,得分越高代表对教学效果评价越高。将问卷得分以80%(64分)和60%(48分)定义为判断界值[5]。>64分为优秀、48分~64分良好、<48分为一般。邀请15名专家进行问卷信效度检测。经检测问卷内容效度(S-CVI)为0.915。选择56名学生进行预调查,经检验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间隔10 d后重测信度为0.891,证明该问卷稳定性较好[6]。在课程结束后统一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前说明调查目的,填表细则和问卷各条目含义,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问卷填答完毕检查无漏项后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发放问卷58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率100%。试验组发放问卷62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率100%。
2.1 教学质量评价表得分情况
试验组学生评价优秀为53人(85.10%),良好为9人(14.90%),较差为0人(0.00%)。对照组学生评价优秀为18人(31.03%),良好为31人(53.35%),一般为9人(15.62%)
2.2 教学质量评价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分
3 讨论
3.1 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质量总体评价高于传统教学法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护生对教学质量总体得分68.75分±3.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98分±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护生对教师运用情景模拟法教学效果较为肯定。学生认为教师不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讲授方法、讲授能力等方面,都可以满足基本学习需求。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相比,教学内容设计贴近临床注重实用性,将人际沟通课程理论与具体护理服务情景结合,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这与陆爱娇等[7-9]研究结果相似,在培养沟通能力的同时,巩固护理操作技能,夯实基础知识。临床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逼真的临床工作环境,可以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做好铺垫。
3.2 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内容、讲授方法,讲授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法
研究表明,学生对情景模拟法教学质量总分、问卷教学内容、讲授能力及讲授方法方面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质量[10-12]。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对具体条目如“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注重实用性”评分普遍较高,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普遍强调理论,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课堂思维容易开小差,只对教师强调课堂重点内容加以标注[13]。而情景模拟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为主角。小组分工明确,角色扮演,采用仿真临床情景设计案例,将护理操作与人际沟通课程融合,注重护理教学知识的整体性、实用性,强化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内化为一种能力;在对教学内容维度的“可以当堂理解教师讲授医学和护理学专业英文术语”条目,评分较高,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对于涉外护理专业采用外教全英文教学,传统教学以课堂理论的方式,学生主要将学习重心放在医学英语词汇掌握方面,而当教师讲课速度较快时,部分学生容易跟不上课堂进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情景教学法是围绕临床交流实际需要,选择实用性护理英语表达,将护理专业英语与医患沟通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护生英语交流水平。在对讲授方法维度的“可以与外教进行良好互动”条目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情景模拟法在演练前护生对案例较为熟悉,初步掌握理论知识有关,在情景模拟演练时,护生可就疑问点与教师互动,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思中学”“疑中悟”。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升华为能力[14],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面,护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较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采用小组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在讨论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最终凝聚成集体的智慧,培养了成员间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15]。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各个阶段成员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4 小结
在涉外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法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护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深受学生欢迎。但在案例选择上,虽然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护理教育专家、外籍教师共同设计,但是护理具体情境设计还是以国内护理服务人群为主。在今后课程优化过程中,将会设计涵盖不同文化背景、更为典型的案例,力求情景设计更为逼真,同时强化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