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领域的高质量微博用户发现

2018-08-17叶永君周美林万仪方

中文信息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维基百科词条排序

叶永君,李 鹏,周美林,万仪方,王 斌

(1. 中国科学院 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3;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从信息的阅读者演变成了信息的创造者与信息的传播者。其中,微博平台已经成了一个产生热点事件和观察社会言论的重要场所。据估计,Twitter平台每天有高达五亿条微博消息被人们所发布。 这些微博消息主题丰富,既包含一些普通对话,也包含特定领域相关的有价值信息。根据微博系统的功能规则,人们(follower)必须关注其他用户(followee)才能获取信息,这些被关注用户(followee)发布的信息质量完全决定了关注者(follower)所获取信息的价值。考虑到用户价值往往集中在特定领域,选择领域相关的高质量用户[1]进行关注,对于微博使用者进行信息获取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信息(不相关信息)过载问题。

本文将高质量微博用户发现问题拆解成两个子任务: 领域相关用户的检索任务以及用户质量排序任务。领域相关用户检索任务是给定领域,从海量微博用户中找到与该领域相关的用户;用户排序任务是指给定用户集合,根据用户质量对用户进行排序。

在具体方法上,对于领域相关用户检索任务,我们尝试将领域词与微博用户的匹配转化为领域词和用户标签的匹配。其中,为了解决词项失配问题,我们使用了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案。该方法首先将领域词、标签词表示为维基百科的词条向量,基于词条向量来计算匹配度。该方法作为ESA(explicit semantic analysis)的一个扩展应用,相比Word2Vec或者LSA等对应的隐语义,对最后得到的结果有着良好的可解释性。对于用户质量排序任务,我们认为用户质量由用户所发消息质量所决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 含URL的消息质量更高、对用户表征作用更强,且更容易被转发,应该重点考虑。为此,在计算时我们只考虑含URL的消息,构造了基于用户发布关系以及用户转发关系的联合图,通过图迭代得到用户质量以及消息质量得分,基于得分完成用户排序。实验结果表明: 该排序方法得到的用户排序结果与基于人工标注得到的用户排序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本文后续内容组织如下: 第一节介绍相关工作;第二节介绍本文工作;第三节给出实验和结论;第四节对全文进行总结。

1 相关工作

自微博诞生以来,度量用户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主要研究问题。相关工作可以分为领域无关用户重要度研究[2-7]和领域相关用户重要度研究[1,8-9]。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将用户的重要性定义为用户的权威度: 即所发信息更容易被转发传播,用户更具有影响力。然而这些工作忽略了用户的信息量,即用户发布的消息数量。实际上,用户发布的高质量消息越多,用户被关注的重要性才越大。目前,考虑用户消息数量的工作只有Yamaguchi[10]。Yamaguchi等人的用户测量模型使用用户所有的推文消息来构造 User—Twitter图。在他们的模型中,用户的消息数量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测量得分,即在一定程度上,用户所发的微博数量越多,该用户的测量得分会越高。本文与 Yamaguchi 的出发点类似,但存在两方面的不同: 本文没有利用用户的全量消息,只利用“含 URL 的消息”来构建图,减少图上的节点数;本文将多种关系进行合并,减少了图的连边。这些改进可以显著加速图的迭代过程。

在计算用户重要度时,相关工作利用的信息包括: 用户的关注关系[1,6,8,10-11]、发布行为[10]、转发行为[4,10-11],以及消息内容信息[1,4,11]。具体地,Weng[1]等人提出了TwitterRank模型。该算法利用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构建有向图,并在该关系图上运行类PageRank的算法。Meeyoung等人的模型利用信息相对较多,专注于三种行为数据: ①关注,②转发,③提及 @,并分别分析这三种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类似地,Yamaguchi等人[10]的模型将用户的关注关系、发布行为和转发行为整合到同一个图中;考虑到不同行为的内在意义不同,为不同类型的边设置不同的权重。Gupta等人[12]的模型中也用到了关注关系,并认为用户之间的关注代表“用户对用户推荐的信任”。上述研究在用户测量时都考虑到了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

2 本文工作

本文方法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输入为用户给定的领域词,输出为与领域相关的高质量微博用户。

图1 整体框架

2.1 领域相关用户的检索

我们使用用户标签来表示用户,相关研究表明用户标签对于用户兴趣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如Ghosh S[13]使用 TwitterList来获取用户兴趣。相应地,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每个用户也会和一个或者一组标签相对应,这里的标签是用户自主标注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用户所在领域的信息。以微博用户“爱可可—爱生活”为例(图2),从标签便能直观地反映用户的领域。

然而利用领域词与用户标签直接匹配会存在“词项失配”问题,为了提升检索效果,我们借鉴ESA方法[14]的思想,将标签和领域词映射到由维基百科词条构成的高维概念空间中,通过词条向量匹配得到用户与领域的相关度。该方法可以对文本的隐含语义显式表示,便于直观理解向量化后的含义,得到的匹配结果也更容易解释。

图2 微博用户标签示例

2.1.1 外部资源的获取和数据预处理

维基百科页面分为页面网和类别网,本文的研究工作只涉及到页面网。我们下载了最新的 WikiDump中文资源数据,对文本进行繁简转换,统一转为中文简体,该WikiDump 数据集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维基百科词条页面的集合。

利用上述方法,我们获得了两组数据。一是基于2015年10月13号的中文维基百科镜像,原始大小为1.2GB,数据处理后得到866 180篇词条文档;二是基于2017年01月02号的中文维基百科镜像,原始大小为1.4GB,数据处理后得到了 1 260 760篇词条文档。这些词条涵盖了各方面领域信息。

2.1.2 基于显式语义分析(ESA)的用户检索

基于ESA的用户检索主要分为两步: 一是使用ESA方法将领域词和标签词表示为由维基百科概念组成的加权向量(后文称为解释向量);二是基于解释向量计算领域词与标签词的余弦相似度,取相似度最高的用户作为领域相关用户。

对于ESA方法,具体地,令T={φi}表示输入文本,其对应的TF-IDF向量记作〈ωi〉,其中ωi是单词φi的权重。令〈kj〉是词ωi对应的维基百科词条,其中kj为输入φi与维基百科词条Cj的关联度,{Cj∈C1,…,CN}(其中N表示资源中维基百科词条的总数)。这样的话,对应文本T的语义解释向量V是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对应N个词条),其中每个维基百科词条Cj的权重被定义为∑φiωi×kj。向量V的每一维反映了对应的维基百科词条Cj与给定文本T之间的相关性,如果词条Cj与原始文本关联较大,那么对应的特征权重也越大。

表1、表2给出了使用ESA得到的解释向量。以“机器学习”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解释向量能够对原始词条进行扩展,引入相关特征: 部分是与输入词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条特征,这些特征与输入词存在横向关系,如词条“人工智能”等;二是输入词的上位词或者输入词的下位词,这些特征与输入词存在纵向关系,如“特征缩放”等。显然,通过ESA的转换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词项失配”问题。

表1 基于2015年中文维基百科得到的解释向量示例(部分)

表2 基于2017年中文维基百科得到的解释向量示例(部分)

续表

表1向量化所用资源为2015年10月13号对应的866 180 条词条文档数据。为了说明随着维基百科资源的扩大,词汇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向量化的效果,本文再采用2017年01月02号对应1 260 760条词条的文档数据进行同样的向量化处理,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对比表1和表2可知,随着资源的更新和扩充,同一输入文本对应向量会发生些许变化,比如机器学习对应向量中词项 top10 中新增了“数据挖掘”词条,可见近些年,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两者交叉的越来越多;特别对于输入词“张艺谋”向量词项“长城(英雄)”的权重有所提升,这和“长城”电影刚上映这一热点事件相对应。从新旧向量对比可知,随着内容的更新和增加,新向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热点事件、新事件。后文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新旧资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 用户质量排序

该任务的输入是2.1节返回的领域相关用户集合,输出是用户质量排序结果。用户排序可以通过计算用户质量得分来解决。现有工作大部分利用用户的关注关系以及消息转发关系,通过构造相应关系图进行图排序得到用户排序结果。实际上,现有方法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现有方法可以识别高权威(authority)用户,但不能识别高信息量 (hub)用户,而对于信息获取需求来讲,用户发布的消息数量与消息质量在衡量用户重要度上是同等重要的; ②并不是用户的所有消息都是高质量的,在计算用户重要度时,简单考虑用户发布的所有消息会引入极大的计算量。

基于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探索只使用含URL的用户消息以及消息转发关系来对用户质量进行排序。具体地,我们首先验证了含URL的消息相比不含URL的消息,其消息质量更高,更容易被转发,只使用含URL消息计算用户质量可以显著减少计算量;接着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的用户排序方法UBRank(URL biased User Rank),图中只包含含URL的消息节点,利用消息发布以及消息转发关系来迭代计算用户以及消息的重要度。

2.2.1 含URL消息的统计分析

为了考察消息质量与是否包含URL的关系,我们从3.1的数据集中随机抽样了60个用户(根据用户发布的消息数量切分为六个区间,切分点为100、500、1 000、2 000、5 000,每个区间抽样10个用户),对每个用户,随机抽取20条含URL的消息以及20条不含URL的消息进行人工标注。消息质量使用三个标注级别: 0表示与用户标签不相关,1表示相关,2表示相关且有趣。

进一步分析发现: 对于含URL的消息,11.6%的消息被转发;对于不含URL的消息,4%的消息被转发。这表明含URL的消息包含更多用户交互行为,更容易计算其质量。上述分析有效地说明了只利用含URL的消息来度量用户重要度的合理性。

2.2.2 UBRank图结构

在计算用户质量得分时,我们使用如下假设: ①用户发布消息被其他高质量用户转发越多,那么用户质量也越高; ②用户发布高质量消息越多,那么用户质量也越高; ③消息被高质量用户转发越多,那么消息质量也越高。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将“用户—用户”转发图以及“用户—URL消息”发布图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图,基于该图来计算用户质量,图中的消息节点为包含URL的消息,而非所有的消息。

具体地,UBRank的图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UBRank的双层图结构

从图3中可以看到: ①用户节点入度来自用户和 URL; ②URL 节点入度来自用户。这与我们前边假设一致。

关于图中边的含义: ①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有向边,代表转发关系; ②用户与 URL 之间的双向边,代表发布(含转发)关系。

2.2.3 UBRank迭代算法

假设用户质量得分为υ=[υ(si)]m×1,消息质量得分为ν=[ν(tj)]n×1。UBRank的迭代公式如式(1)、式(2)所示。

其中矩阵U对应用户—用户图,矩阵V对应用户—URL图。用户的质量得分由其相邻用户以及发布的消息质量得分决定,含URL消息的质量仅仅由其相邻的微博用户决定。相应的矩阵形式可表示为式(3)、式(4)。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来自同质节点和异质节点(类似 Hits 算法中的 Hub和 Authority节点)对最终质量得分的相对贡献程度,α+β=1。为了保证迭代收敛,每轮迭代结束时υ和ν都要进行归一化。

3 实验和结论

3.1 实验准备

为了验证领域相关用户检索方法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一组微博用户集合以及对应的用户标签。本文通过获取种子用户的两层关注数据,采集到了 21 042个不同用户,这些用户属于各个领域。通过进一步用户分析,我们发现其中16 571(占总体用户的78.75%)个用户拥有标签数据,本文使用该16 571个用户及其标签的集合作为本文的实验室数据集。

3.2 领域相关用户检索—对比实验设置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维基百科的显式向量表示法的有效性,我们选择领域查询“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比较不同方法得到的领域用户集合的相关性。具体地,我们实现对比了以下几种用户检索方法。

(1) 基于维基百科ESA的相似计算法: 如前面方法分析所述,利用维基百科页面网的词条文档对领域词和标签进行向量化,这里本文有 2015-10 和 2017-01 两份资源,分别记作维基15和维基17。其中利用倒排索引获得对应词条的权重后,为了去除噪音和不重要的关联关系,按照词条权重排序,只保留排名最高的前 80%的词条。

(2) 基于知网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法: 利用知网中的义原对词语进行解释,并基于义原进行相似度计算,该方法简称为“知网”。

(3) 基于Word2Vec+中文维基百科资源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利用Word2Vec框架训练中文维基百科资源,此处直接用最新的 2017-01 对应的维基百科资源。训练方式选择的CBOW,该方法简称为“Word2Vec”。

3.3 领域相关用户检索-结果与评价

正如前文所述,该部分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检索问题,已知领域词,得到匹配的用户集合。考虑到人工标注的耗时和高成本,本文仅仅使用正确率(Precision)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统计各个实验结果的P5、P50,P100和P200。实际操作层面,本文至多只需要标注各个实验的top200即可。经过pooling后,针对领域词“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实际本文分别只得到了429个和447个不同的用户,只需要人工标注这些用户即可。评价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领域词“机器学习”检索效果/%

表4 领域词“信息检索”检索效果/%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到,维基15和维基17要优于其他方法,说明基于维基百科ESA的相似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再对比这二者可知,2017年的数据集效果明显优于2015年的数据集,说明随着资源规模的扩大,检索效果会有进一步提升。

3.4 用户质量排序—对比实验设置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的UBRank排序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实现了以下五种用户排序方法。

(1) UBRank: 如前面算法分析所述, UBRank 只关注含 URL 的消息,并基于用户—用户转发图和用户—URL发布图进行图算法构建。通过训练所知,参数α和β都设置为0.5。

(2) RTRankU: 此方法仅仅基于“含URL 消息”的转发消息构建用户—用户转发图,此时忽略用户—URL 发布图。本文将在此用户—用户转发图上运行 PageRank 算法。

(3) RTRankA: 此方法基于所有消息的转发关系构建用户—用户转发图,并依旧忽略用户—URL发布图。本文也在此完全的用户—用户转发图上运行 PageRank算法。

(4) TuRank: TuRank 算法考虑所有的行为数据: 关注行为、发布行为和转发行为。图中的节点表示用户,用户—消息之间的发布行为和用户之间的转发行为都会映射到用户之间的边上。并按照文献[10]中工作对“不同关系(粉丝关系和转发关系)边”对应的权重进行区分设置。此方法是目前相关工作中表现最好的模型,是本文模型的重点参照对象。

(5) TwitterRank: 这个模型是文献[1]中算法的简化版本。本文跳过了从消息中计算用户主题因子的过程,因为从一开始,本文挑选出的用户集合已经限定在某个特定的主题中。该方法仅仅基于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构建用户—用户关注图。

3.5 用户质量排序-结果与评价

为了度量算法效果,我们通过人工标记获得用户质量标准序,通过比对算法得到的序与标准序的差异来评估算法效果。序的度量使用Kendall’sτ[15]作为评估指标。τ值越大意味着算法得到的序越接近人工判断。

在进行人工标注时,我们先对用户消息进行标注,用户质量得分等于用户消息得分的累加和。考虑到用户发布消息规模很大,为了降低标注量,我们对用户消息进行分层抽样,只对抽样结果进行标注,基于样本标注得分来估算用户所有消息得分。具体地,对每个用户,根据消息<是否含URL、转发量>进行分组。“是否含URL”对应二类: 包含URL、不含URL,转发量分为三个区间: [0,1), [1,5),[5,+∞),所以每个用户的消息被划分为六组。我们在每组抽样五条消息进行标注,每个用户平均有30条消息被标注。我们将消息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 0表示领域不相关,1表示相关,2表示相关且有趣。各算法得到的用户排序性能如表5所示。

表5 Top 10用户实验结果对比

从表5可以发现,本文所提的 UBRank要优于其他对比实验。RTRankU的效果要好于RTRankA,说明了 “仅使用带 URL消息”相比使用“所有消息”在计算用户质量排序上的优越性。具体地,在图构建上,RTRankU只使用带 URL 的消息,而RTRankA 使用所有消息,其中包括了那些不带 URL 的消息。除了这点不同外,其他的过程对于两种方法是完全相同的。这也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相一致: 含 URL 的消息比不含URL 的消息质量更高;反过来说,不含 URL 的消息由于转发量有限且话题无关,对于用户质量测量可能引入噪音。

从表5中我们还可以发现RTRankA的实验效果与 TwitterRank的效果相当;这表明转发关系与关注关系在计算用户重要度上效果相当。TuRank的实验效果优于RTRankA、 TwitterRank,这一结果表明,通过组合关注信息和转发信息可以提升实验效果。RTRankU同时优于 RTRankA、TwitterRank表明: 相比利用“所有消息的转发”和“用户之间的关注”信息,利用“含 URL消息的转发”信息计算用户质量更为有效。此外,对数据集中所有用户(21 042用户)的所有消息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含URL的消息量只占总体消息量的20%,利用含URL消息计算用户质量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规模。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面向领域的高质量微博用户发现问题,并将该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 领域相关用户的检索以及用户质量排序。对于领域相关用户检索,我们使用用户标签来表示用户,通过计算领域词与用户标签的匹配度,取排名最高的用户作为领域相关用户,领域词与用户标签匹配使用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显式向量(ESA)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实验验证了ESA方法在检索领域相关用户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通过2015年和2017年新旧资源对比,说明随着资源的更新,匹配精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用户质量排序,我们提出了基于图的迭代排序方法UBRank,在计算用户质量时同时考虑用户发布消息的数量和消息的权威度,并且只选择含URL的消息来构建图,实验表明仅使用含URL的消息相比使用全部消息得到的用户质量排序效果更好,并且引入的计算规模更小。

未来的工作包括: 通过引入更多中文资源来提升语义相似度的匹配效果、对URL做进一步过滤、考虑引入时间因素对用户质量进行评价等。

猜你喜欢

维基百科词条排序
维基百科青年
作者简介
恐怖排序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节日排序
APP
IBM的监视
借力HTML5技术在线多人协作编辑视频,维基百科正式迈入视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