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T MRI与64层MSCT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8-08-17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15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肠壁肌层符合率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150)

史飞涛

结直肠癌属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位居世界第3位,据WHO显示,全球每年新发患者人数在120万以上,死万人数仅60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特点是直肠癌所占比例高,约为60%,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占60%~75%,与人们的饮食、生活息息相关[1-2]。有关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众多,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患者肿瘤浸润度、直径、距肛缘距离等要求较高;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多针对T3与T4肿瘤,可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3];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年存活率较高,且有效控制局部复发率[4]。不同术式对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一致,且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错过最佳诊疗时机,病程多半发展至中晚期,无论采取何手术措施,都依靠术前疾病诊断及疾病分期[5-6]。MRI与MSCT均可用于直肠癌术前评估,本研究旨在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成像特点,以供临床分析MRI与MSCT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9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如下:(1)术前拟行根治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中低位直肠癌及分期;(2)术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3)均进行1.0T MRT及64层MSCT检查。排除标准:(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息肉性、遗传性非息肉病直肠癌;(2)无法切除直肠肿瘤或有远处转移者。MRI组患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62.3±11.4)岁,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位于直肠中段MSCT组43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5~82岁,平均(64.5±12.3)岁。患者均出现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

1.2 方法检查前1d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前晚服用清汤药,禁食禁水,检查前10min肌注山莨菪碱抑制肠道蠕动。MRI组:采用GE Optimal 1.0T MR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体部8道通道相控阵线圈,取头先进,患者仰卧位,首先进行矢状位常规盆腔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扫描,扫描参数:TR/TE=2668/80ms,FOV 300×350,矩阵 544×621,层厚5mm;然后进行加权成像(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扫描层面与轴位TSE T2WI相同,确定肿瘤具体位置后,根据形成的图像定位,行冠状位、横断位HR-MRI扫描,轴位HR-T2WI参数如下:TR/TE 480/11ms,FOV 200×200,矩阵340×170,轴位HR-T1WI参数:TR/TR 369/10ms,层厚5mm。平扫后经手背静脉注入轧喷酸葡胺注射液(0.1mmol/kg,注射速度3m/s)。MSCT组: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排双源多层面CT机。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双臂上举,至少以髂前上棘为基线定位,从膈顶扫描值盆底,参数:准直器宽度20mm,螺距1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400mA;增强扫描造影剂为100mL碘海醇,浓度350mg/mL,1.5mL/kg体重,经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速率3.5~4ml/s,静脉注射30s、60s时进行扫描。

1.3 图像分析所有图像均由2名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发阅片,如有意见不一致时共同商讨得出最后影像学诊断。

1.4 观察指标观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MRI、MSCT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T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情况。

1.5 诊断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协会美国病理学会(College of Amercican Pathologist,CAP),T-原发肿瘤分期:Tx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0表示无原发肿瘤证据,Tis表示原位癌在上皮内或黏膜下固有层,T1表示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表示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表示肿瘤侵犯浆膜下或无腹膜被覆的结肠或直肠旁组织,T4表示肿瘤侵犯脏层腹膜或/和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T4a表示肿瘤穿透脏膜表面,T4b表示肿瘤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2)MRI及MSCT阅片及术前分期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制定MSCT直肠癌影像学分期标准:cT0表示扫描无任何发现,cT1表示肠壁局限增厚≥5mm,肠腔无狭窄,或肠壁内缘有隆起肿块,肠壁无挛缩变形;cT2表示肠壁局限性增厚>6mm,肠壁外源光整,外周脂肪清洗,肠壁有挛缩变形,但肠腔无明显狭窄;cT3表示癌肿侵犯及肠壁外层,但局限于肠壁内,肠壁外源略不光整,肠腔可有狭窄,外周脂肪密度增高、模糊,但无线状、条索状较高密度影,无周围脏器及组织累及,cT4表示病灶突破肠壁外层,肠壁有明显增厚变形或肠腔狭窄,外周脂肪密度增高、模糊,有线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向肠壁外蔓延至侵及周围器官。MRI分期:T1期表示肿瘤局限于粘膜层,黏膜下肌层连续;T2表示肿瘤侵犯固有肌层,MRI图像显示肌层不连续,未侵及浆膜层面;T3表示肿瘤侵穿肌层,达肠周脂肪组织、肌层与周围组织交界面模糊;T4表示肿瘤穿破浆膜或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组织,表现为肿瘤信号延伸至邻近组织或器官内。

1.6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MSCT、MRI对肿瘤各个T分期的准确率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与MRI诊断效能比较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MSCT检查显示各种分期总准确率为65.1%(28/43),显著低于MRI检查的总准确率88.0%(4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MSCT与MRI对局部T分期诊断效能比较结果显示MSCT、MRI对肿瘤各个T分期的准确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MSCT与MRI对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诊断效能分析MSCT与MRI对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诊断灵敏度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Kappa值均高于MSCT组。

2.4 图像分析见图1-6。

3 讨 论

直肠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肿瘤可切除性、治疗方案及新辅助治疗等密切相关,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已明确提出[7-8],对于T1-2或具有放化疗禁忌的患者可直接手术,不建议使用新辅助治疗;对T3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则建议术前新辅助化疗;T4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则必须行新辅助放化疗,且治疗后需重新评价,并考虑是否实施手术治疗,可见术前规范明确肿瘤分期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MSCT是CT发展史一次重大突破,可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几乎可以扫描人体所有器官[9],因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范围的薄层图像,其辐射剂量显著减少,加之后台处理功能强大,已熟练运用于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10],现MSCT在某些部位,如头颈部、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结直肠成像技术等,能提供更为详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但CT无法清晰显示直肠肠壁的分层,其分期主要依赖与肠壁外源的光整度、肠周直肠间隙的清晰度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密切情况,不能有效区分癌组织侵犯与肿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发生的病理改变,所以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11-12]。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传统MRI应用的一般体表线圈检查,由于线圈病距离病变肠管有一定距离,直肠壁各层的显示情况,尤其是肿瘤早期的肠壁浸润深度显示不清[13],现随MRI技术不段更新,应用直肠腔内线圈,其线圈距离病变部位较近,可在相应图像上清晰显示直肠壁及周围组织结构。1.0T MRI属高场强,其相控阵线圈提高MRI分辨率及视野窗,更适合对直肠癌表浅和进展期病人的术前分期[14-15]。

表1 MSCT与MRI诊断效能比较

表2 MSCT与MRI诊断效能比较

表3 MSCT与MRI对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诊断效能分析

图1-3 表示1.0T MRI检查图像,显示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管壁不规则增厚,T2WI(图1)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图2)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图3)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6 患者为64层MSCT检查图像,图4-6表示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图4-5可见血管壁周围迂曲明显强化的条状影,其远端与血管相连;图6可见管壁外源毛糙,血管里可见短毛刺影。

周炜等[16]人对比1.5T超导型磁共振仪与128层多排螺旋CT及两者联合诊断直肠癌,显示MSCT对不同分期的总符合率是63.08%,MRI的总符合率是86.15%,MSCT+MRI总符合率是92.31%,联合诊断符合率最高,但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符合率均显著高于MSCT,但研究显示,对T3、T4分期的诊断效能,并无显著差异,故研究认为MRI的诊断效能是优于MSCT,尤其是T3、T4期患者。于秋杰等[17]分析了3.0T MRI与64层螺旋CT,显示MSCT的总符合率为75.8%,MRI为82.3%,且研究显示MSCT对T分期的准确率低于MRI分期,尤其是T1-2与T3的分期准确率明显偏低,而MRI的T分期准确率虽然高于MSCT,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则显示MSCT总准确率为65.1%,显著低于显著低于MRI检查的总准确率88.0%,但MSCT与MRI对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诊断灵敏度基本一致,两者T4分期Kappa差值最大,可见两种诊断方法在T4分期上,MRI诊断效能偏高。分析两组图像,可见MSCT图像上,肿瘤近端会见到轻度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肿瘤供血血管,另外,上管壁外缘除供血血管外,一般相对平整,而肿瘤浸润引起的肠壁外缘表现为毛糙。MRI图像上可见肠壁外缘供血血管呈现迂曲索条影,其肠壁肌层低信号是连续的,或仅有小范围模糊,但是MRI上病变处肠管管壁肌层的低信号是明显中断的,对部分T2晚期,侵犯至深肌层深部的患者,其影像学与T3期影像学表现重叠,也可出现T2WI肌层低信号中断,外缘见针刺毛刺样改变。

总之,1.0T MRI和64层螺旋CT均可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但MRI准确性略高于MSCT,尤其是T3、T4分期诊断,但本研究尚未分析此两种诊断方式联合诊断术前T分期的效能,且采用的回顾性对照分析,与研究对象同时采用MRI、MSCT的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此乃研究不足之处,下次可适当延长时间,严格纳入病例,争取研究严谨。

猜你喜欢

肠壁肌层符合率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