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亲切的回忆
2018-08-17托马斯布基
文/(美)托马斯·李·布基
希特勒1933年开始执政时,爱因斯坦正在美国讲学。他留在美国,接受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一个职务。我的父母已成为美国公民,因此我们当年得以离开德国定居纽约市。我父亲在那里行医,还建立了一个小实验室。爱因斯坦常来看望他,和他一起搞发明。教授对发明的具体技术问题并没有兴趣,他喜欢思考纯粹的理论。
他们两人成为密友。此后我和教授共度了八个夏季,直到我进入医学院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我取消了假期。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神。而他的外表也有种神一般的超凡脱俗:巨大的头颅、满头难以驾驭的马鬃似的头发、乱蓬蓬的胡须;深沉和慈祥的目光在欢乐时闪闪发亮;下垂的上眼皮;脸上布满温和而富有表情的皱纹。
他有很强的幽默感。在战争初期,爱因斯坦担任了海军顾问(他在探索爆炸波的规律)。我问他海军的将军们是否提出过给他套上军服。他想象自己穿上海军制服的形象,不禁发出高声而断断续续的大笑。
爱因斯坦的朋友从来不期望他按照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费时间和精力。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付出时间和精力。但他对别人的关怀常常促使他按传统习俗去做。我患肺结核在勃朗克斯一家退伍军人医院治疗时,爱因斯坦前来看望我,一时引起轰动。我受到深深的感动。我知道他多么不愿意离开他的工作,他多么讨厌坐两个半小时的汽车,以及他在众人的注视下多么痛苦。
他对他人的同情使他不可能抗拒别人向他的求援。他对给他的赞扬、奖励、奖章、奖金都毫不在意。当以色列提议由他担任总统时,他礼貌地谢绝了。他知道自己不适于担任那个职务。但是有组织请求把他的名字印在他们的信笺上端,以便为一家医院、一所大学或一群穷人募捐时,他经常是同意的。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也拒绝坐着由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的情况。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得到的回答是:“不,不,不,我没有时间。”
“但是我需要使用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坦率地说。
“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在一次散步中,我问他在世界各地旅行讲学期间看到过哪些有趣的景色。这问题使他感到厌烦。“我过去常常幻想那些遥远的地方,它们在我心中美丽而有趣。”他告诉我说,“但我亲眼看到它们之后,通常感到失望。它们在我想象中的形象更令人激动。”他甚至鼓励我,只要我有思考和推理能力,就和他讨论科学思想。他对有些人出于无知或偏见的谈话感到不耐烦。在与这类人相处时,他会用突然告退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空军轰炸许多城市,爱因斯坦和我父亲便想研发一种更加精确的高射炮。他们交换多种意见之后,想出了一个可能的方法,这让他们激动不已。我离开房子几个小时后回来,他们对自己的新想法依然怀有很高的热情,以至于把它讲给我听。
我听了几分钟之后,开始感到那两个奇特脑子里的思想违反了我从初级物理中学到的一条基本定理。我指出他们的忽略之处后,他们的头垂下了。两人交换了眼色,然后承认我的意见是对的。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因为真理使谬论暴露出来而感到高兴。
爱因斯坦工作时,只要一支铅笔和一个纸簿。物质的东西对他没有太多意义。据我所知,他从来不随身带钱,因为钱对他毫无用处。
他身上缺少常人那种可能引起麻烦和不幸的感情。在我们23年的交往之中,我从来没有见到他表现出嫉妒、虚荣、痛苦、愤怒、怨恨或个人野心。看来他丝毫不受这些感情或欲望的影响。他不屑于矫揉造作。
他在生活中也避免为物质的东西而烦心。他主张生活简朴,比如剃胡须时只用安全刀片和水。我建议他使用剃须冷霜,他却说:“只要刀片和水就行了。”
“不过教授,您只试用一次冷霜好不好?”我和他争辩说,“它能使您胡须剃得干净而且减少疼痛。”他耸耸肩膀。我终于送给他一管剃须冷霜。第二天早晨,他下楼来吃早饭时,好像有了什么伟大的新发现那样洋洋得意。“你知道,那冷霜确实起作用。”他说,“它不拉扯胡须,使人感觉好极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早晨使用剃须冷霜,一直到那一管用完。以后,他又用清水剃胡子了。
他以拉小提琴作为娱乐。有时晚上9时,他回到陈设简朴的卧室去调弦。他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小提琴手。他很少奏现成的乐曲,而是喜欢即兴创作,从中得到乐趣。他用的是一把廉价的小提琴。我父亲把一把稍好的提琴作为礼物赠给他。爱因斯坦诚挚地表示异议,说那琴太好了,他不配使用它。
他唯一的娱乐运动是划船。他喜欢这运动,是因为它很简单,而且能使他和阳光、大海接触。他给自己的船取了一个希伯莱语名字,意思是“旧货”。那是一艘像划艇那样的直桅艇,14英尺长,是他1933年用150美元买来的。为了保持航行的简单化,即使可能发生紧急情况,他也拒绝安装艇外推进器。不知为什么,当水上无风、船停止不动时,他从不使用船桨。他常常一连几个小时躺在离开海岸一段距离的船上,等待起风推动船行。这时,爱因斯坦夫人正焦躁不安地设法使留给他的晚饭不要冷掉。
他常常拒绝携带救生设备。他相信大海会照顾他。他的顽固使他的家人和我们一家都为他担忧,因为他不会游泳。后来我父亲请求他行行好,这才终于使他带上浮垫。父亲对他说,船上那硬的、不舒服的板凳,破坏了自己和他一起航行的乐趣。
爱因斯坦是纯粹的理论家。他对自己理论的实际应用没有丝毫兴趣。他的E=mc2(质能方程)也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式——它表示任何已知物质中未释放出来的能量。但爱因斯坦不愿意沿着大街步行去看一个反应堆制造原子能。他的光电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这一系列方程式,他认为相对来说并不太重要,他也没有一点好奇心去观察他的理论是如何使电视成为现实的。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另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相对少数的科学家感到激动,但他的名字在文明世界里家喻户晓。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奇怪现象困惑不解。“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他有一次说,“但我的幸运在于我的主意被接受了。”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给他写信……他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为什么人们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长期担任爱因斯坦秘书的海仑·杜卡斯,在1936年爱因斯坦夫人逝世后,又兼任了他的厨师和管家。有一次,她做了一个梦,完美地展现了教授对待他自己的态度:“爱因斯坦在一家饭馆吃饭。突然走进一个强盗,命令每个人靠墙站成队。然后他沿着队伍走着,取走每个人的钱和值钱的东西。强盗走到爱因斯坦面前,认出了他,说:‘噢,不行,教授,我不能取走你的任何东西。’‘这不公平,’教授说,‘我应该受到和其他人同样的对待。’然后他掏空衣袋,把他所有的钱交给那个强盗——一枚10美分的硬币。”
写 法 探 讨
写一个人物,最重要的是能让读者记住,所以就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本文可以说,从头至尾都在写爱因斯坦的与众不同——先是外貌“有种神一般的超凡脱俗”,接着是种种不同于常人的举动,如不按照传统习俗行事、无法抗拒别人的求援、对物质生活毫不在意、对个人名声的排斥,等等。作者一桩桩地罗列事实,而且全都围绕着爱因斯坦让人感到“亲切”这一主题。而读完全文之后,我们脑海中所呈现出的爱因斯坦的形象——幽默、随和、善良、朴素,甚至不乏孩子气,的确让人感到异常亲切。还不得不说文章的结尾,以一个怪诞而充满幽默感的梦境来展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真是相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