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

2018-08-17郭永福

教育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读书

文 | 郭永福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研学旅行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研学旅行,并不是我们的创造发明,我们的老祖宗和老一辈革命家早就这样做了。它成了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孔子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孟子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曾游历齐、宋、魏等国,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等都有一段时间很长的游学经历。

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请萧子升等同学,一同去农村进行一次长途研学旅游,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地,历时一个月,行程900余里,沿途接触城乡社会各阶层的人,包括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寺庙方丈等,了解了很多风土人情。这个经历极大地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经典名言,最早的雏形可能就产生于此。这以后,他经常亲自搞调查,写出了很多著名的调查报告。

国外也很重视研学旅行,建了很多营地,据说美国有15000多个,俄罗斯有22000多个。澳大利亚对学校课程一年当中有多少在室内上、多少在营地上有明确规定;日本有修学旅行;韩国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尤其是毕业旅行;英国一直有崇尚研学旅游的风气;欧盟国家间往来不需要签证,到境外研学旅行很方便。

我国的学校,以前一直有研学旅行的举措,校外也建了许多青少年活动中心,后来因为安全等方面的原因,被叫停了。现在重新提倡,很有必要。

明朝董其昌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养成终身读书的意识和习惯,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读书,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掌握规律、探求真理。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读社会这本大书,经风雨,见世面。有一条微信说,没见过世面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见过世面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哈佛大学原校长德鲁·福斯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我们现在强调提高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来自阅读,还在于走出去看世界、观察世界、品味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体会、了解人类的诸多不同。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通过应用、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感悟,让能力上升为智慧。没有体验就不会成长,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永远不会成长。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最好的成长在路;只有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刻的脚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读是精神的旅行,行是身体的阅读。有人总结: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图片由DE未来训练营提供

做好研学旅行需从四方面入手

要把研学旅行这件好事做好,首先要认识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习近平同志15岁就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让他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成了全党的核心,与他在梁家河的历练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研学旅行,就是要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要解决研学旅行三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国发〔2014〕31号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二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目前研学旅行还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有些家长、学校认为它与分数、升学无关,还担心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太支持这项活动。我们一定要改革评价制度,让研学旅行的成果与综合素质挂钩,与升学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研学旅行的实施。

三是收费问题。研学旅行必须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投入,要探索这方面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资助,要允许学校按需收费,不能学校一收费,就扣上“乱收费”的帽子。

第三,要认真总结研学旅行的经验。

我们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这样的状况就给大家留下广阔的空间,各个学校可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 组织出国游学,组织极地探险,围绕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开展活动,通过游览风景名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到农村劳动,到贫困地区调研,了解国情、民情。

如何将研学旅行与课程相结合?如何通过研学旅行助力教育改革?如何搞好评价,在社会诚信缺失的情况下,让评价真实可信?如何真正发挥研学旅行的最大价值?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总结经验。

在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方面,西安市作为试点城市做得比较好。他们经过3年的努力,已在全市全面推开,实现了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的目标;推出了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在经费方面,采取政府支持一点、家庭支付一点、服务接待单位减免一点、爱心单位赞助一点的做法;几年来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他们之所以做得较好,是因为市委、市政府重视,发了文件,各部门通力合作,市、县、区形成机制,并将研学旅行内容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第四,研学旅行主要靠学校,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我国政府已在各县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各地区建立了活动基地,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研学旅行的需要,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些年,不少民营机构在研学旅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和学校可以购买他们的服务。如有些训练营组织学生到新疆戈壁滩、青海柴达木、云南史迪威公路进行百公里徒步旅行;到秦岭、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西沙群岛、雪地等野营;只给学生一元钱,让他们想办法(不能乞讨)在城市生活一天甚至几天。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历练,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动手动脑,学会了生存生活,学会了做人做事,提高了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当前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它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读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我们一起读书吧
夏日旅行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