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2018-08-16金楚
金楚
【摘要】在高中学生听力教学中,影响高中学生听力教学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语音、词汇以及习惯等,所有需要根据高中听力影响要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加强语调教学以及语音教学等,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语言听力教学,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增加,并且不断完善整体规划,明确每阶段的任务,因此本文便以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浅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的重点便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品格等,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听力教学中,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等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听力使语言知识以及技能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听力教学中需要加强与课堂之间的练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从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及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加。
一、影响高中生听力能力的原因
1.受语音以及语速的影响。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英语时,没有准确把握单词的准确性,并且发音较为相近,例如Thirteen、Fourteen,并且英音以及美音也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学生的听力效果受到影响,并且其中大多数语音教学是以课文录音为主,语速较为缓慢,因此在接受语速较快、连读以及重读等充满变化的听力材料时,学生便会出现反应迟缓的现象,使听力节奏失调,无法对听力材料内容正确的理解。
2.受词汇以及词块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学生掌握三千余个词汇以及数百个短语,并且学生的英语词汇以及单词的掌握程度都会使学生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受到影响,使学生会由于词汇上的差异使学会的理解程度受到影响,例如autumn,fall等。
3.母语干扰以及文化背景。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会在学习英语听力时,会自动在脑中思维中将所听到的翻译内容,整理为中文,使学生的反应速度减慢,听力效果不佳,并且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各种日常词语也会在表达上存在不同,在文化知识的贫乏中,使听力理解受到影响,需要学生可以掌握社会习惯。
4.受到听力习惯的影响。在听力课程中,需要正确理解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需要学生可以在听力过程中通过浏览题目对听力中的人物关系、时间以及地点等信息进行预判,根据题目重点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但是在听力中,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并且往往在听不懂词语的时候,会停顿思考,跟不上听力进程,并且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属于心理活动,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当人处于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时,会出现恐惧的心理,最终影响对所听到内容的理解。
5.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在听力理解时,需要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记忆并且合理推断,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加工,需要学生可以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判断,所以学生要使用推力以及分析等手段,对听力材料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存储,然后将其体现在题目中。
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措施
在高中英语课中,对学生听力教学的特点为,需要学生在听力中准确掌握其中的关键词以及逻辑关系,可以对所听到的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的推断,初步掌握新闻的大意,并且从对话中,对文中角色的喜恶以及立场等进行分析,并且在最近的英语听力命题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标准。在最近几年的英语考试中,英语听力主要体现两个特点,分别为交际能力以及情景化,需要加强语言的应用以及交流能力,使对话更为自然,然后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听力课堂的有效性。
1.加强语音语调教学。以目前情况来看,语音以及语调的教学是学生提高听力教学能力的基础,需要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教学,使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读音以及语调技巧,加强学生的重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克服自身在听力过程中的语音障礙。
2.建立适宜的语音环境。语言学习过程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选用加强课堂教学活动,建立有效的语言学习氛围,使学会可以在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感悟。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每周播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播放经典简单的英文歌曲,可以写出歌词,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学习情趣,使听力水平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 2016,16(22):52-54.
[2]刘彩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讨[J].速读(中旬),2017(12):120.
[3]熊娟.新高考背景下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素养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7(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