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好成为职业,是一件幸福的事

2018-08-16叮叮当当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老房子小时候情景

叮叮当当

01 回归初心,让爱好变成职业

在某个流星划过的夜空之下,我们曾许愿变成铁胆火车侠去拯救世界,或者幻想做一个会变身的汉堡……小时候,我们曾用稚嫩的笔迹将奇思妙想——写下,并当着全班同学自豪地朗读。只是后来,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慢慢将它们遗落在记忆的谷底。

这事儿在我这里,好像成了例外。随着时间流转,儿时的梦想非但没有被淡忘,甚至真的成了自己的职业。

在做情景模型师前,我曾是一名银行职员,跟无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为生计疲于奔命。那时,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我常常在淘宝上“瞎逛”,看看有啥新鲜好玩的东西。偶然发现了一个上海的模型制作者,他的情景模型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能把现实世界在这样小小空间里进行复制,真是神奇。

让我开始专注于做情景模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绘画。我其实是一个童心爆棚的人,小时候收集過游戏海报、漫画,还有各种手涂插画。也学过一段时间的绘画,但无奈连基本的直线都没法画直,只好断了这个念想。但是心里一直挺不甘心,后来遇到了情景模型,心里的那颗种子又开始萌芽了,我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做出来总可以吧。

对,回不去的地方,喜欢的场景,就自己动手做出来。下班回到家,我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开始“折腾”自己的小玩意,后来,就干脆辞职,一心做模型。当时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放弃银行优渥的工作,但是我认为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

02 我们总在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歪歪扭扭的篱笆栅栏,到一辆自行车,再到一栋民居……每次用材,每个步骤,每种技巧都是自己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刚开始是在网上找教学视频,国内做情景模型的很少,所以只能到国外网站去搜索和学习。

情景模型不完全等同于微缩模型,情景模型不是缩小某个东西,而是缩小整个场景,通过某个场景传达出某种情感、情绪。可以理解为它是片场的缩小版。

2014年的时候,我开始制作比较大的情景模型——《路过你的世界》,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模型以小时候住的老房子为原型,将脑海中保存的有关老房子的记忆一点点拼接而成。做到一半时,发现有点进行不下去,因为当时确实水平有限,好多细节不知道怎么处理,总觉得少了点东西,看着真的就是模型,没有传达出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气息。

但是身边几乎没有玩模型的朋友,无法请教任何人。只好自己慢慢摸索,看大师的作品,尤其是观察他们对于细节的处理,作品是不是精彩,是否惟妙惟肖,就是看细节处理是否逼真,做到真实还原。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小物件可有可无,但是有个成语叫作画龙点睛,如果没有这些小物件,或许作品就没有那么鲜活了。

03 谁不想用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我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它以一种独特有趣的方式重现了生活中一些平凡得快要被遗忘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好像又重新回到小时候,回到天马行空的年纪,回到那时生活的场景里。

情景模型师是个“杂家”,什么都得会一点。你有时候要是“木匠”,会做柜子,板凳;有时候得是“美食家”,要用黏土做出甜点、面食、果汁;又或者是“花艺师”,会制作花束;还有“裁缝”,因为你需要挑选布料,缝制布料;甚至还需要懂得雕塑,会用石膏塑造质感。因为在一个情景模型里,常常会出现很多东西,这些零件都需要自己动手一一做出来。什么都会一点,才能不受技巧限制,才能随心所欲地呈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很享受模型完工时的那种仪式感和成就感,不过小时候自己会为做好一个粗糙的泡沫塑料船而欢呼,但现在却要做得更细致才会满意。我对模型的热度几乎从没变过,虽然在不同时间,面对成品的感受确实有很大差别,不管做得辣眼睛还是看起来还行,每个阶段都有让自己觉得挺满意的作品被做出来。

未来,还是希望自己制作模型的手艺能变得更好,但与其说是超越各位高手,不如说是让自己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成就感,毕竟“成就感”这东西太诱人。

猜你喜欢

老房子小时候情景
情景交际
《老房子》
老房子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小时候
好想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老房子
楼梯间 要小心
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