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则宇×你们考进大学去我从大学逃出来

2018-08-16金则宇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茶农乡土

金则宇

因高考分数低于预估成绩,只好人读中国农业大学,后发现课堂学习与自己的预想差别太大,毅然“逃”出大学。现在回归农村,投身乡土项目。

进入大学后,我决定出逃。

高考分数下来的时候,我爸终于松了一口气。

填报大学志愿时,他一直处于纠结状态,一边想让我去上中国农业大学,一边又觉得以我的分数去念个农业大学不划算。这下好了,我考得比预期差,顺理成章地投入了农大的怀抱。

我自己倒是无所谓,因为从小就喜欢和有生命的事物打交道,我喜欢到乡下去,感受最原始的蓬勃生机。去农大念书,对我而言,感觉还不错。

可等到真正进入大学后,我却决定拔腿出逃了。

原来很多东西都和预期的有差别,这差别甚至是天南地北。

课堂上,老师讲着科研方面的学术理论,高深且枯燥。这一导火索催生了我的“厌学情绪”,我决定了,我要下乡去。

我知道很多人挤破了脑袋、踏破了门槛才得以进入大学学习,可这和我预想的不一样,而我不愿接受这种不一样。

我需要充分的自由,让我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里,找到真正的自己。

要找到自己,得先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片天地。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对乡村生活所有的印象都还停留在高中课本里——乡土田园诗歌描写的美好画面中。然而事实是,在云南勐库——中国最贫困的高山地区之一,因为交通的闭塞,茶农辛苦种植出的茶叶只能以超低价被商人收走,市面上的普洱茶炒到天价,采茶村民们却家徒四壁,破到能一眼看完整个山头的景色。

真正深入接触到那些“我以为的”之后,我才知道,我到底想做什么。

拿生命和热爱打交道,“去农村”并不简单。

下乡的过程中,我一度以为找到了自己想做的。我要让外面的人了解村民们真实的生活,我和当地的拉祜族茶农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习俗、传统,为他们拍照,然后传播出去。

我记录茶农在只有驾驶皮卡车才能进入的大雪山山脉中,传承古茶文化、用心制茶的酸甜苦辣;也记录滇西南的泥泞小路、藏地色达的末班车、雄安白洋淀里的新区人民以及斯里兰卡的义工旅行……

可慢慢地我才体会到,“去农村”并不像看起来这么简单,为此,我还经历过命悬一线的时刻。

有一次徒步,我去往澜沧江的一个峡谷中,横亘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条两三米宽的路,旁边就是几百米高垂直而下的峭壁和汹涌翻腾的江水。当时的风很大,我只能匍匐前进,路上随处可见滑坡的痕迹。听说有一对骑行中国的法国旅行家在这里不幸坠崖,尸体至今都没找到。谁能想到,我不过下个乡,怎么还跟危及生命的事扯上关系了。

但当我拿生命和我所热爱的打过交道后,我才知道,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我组织了“理想童年工作坊”,带着十几个城市家庭一起下乡,让他们切身地感受乡村。我还把当地的村干部和种植大户组织起来,一大群入围在一起,聊农业聊创业,既有意思也有意义。

寻找资源,聪明地做事情。

我爱折腾,但是不瞎折腾,所以被学院老师看上,成了新一届的学生会主席。

虽然我是“学院历史上成績最差的主席”,但这不代表我做的事情也很差。

当上学生会主席后,我发起了青年力量深度沟通平台——思得(思得又名SEED,在农耕文化中,种子是生命的根基,创造着无限的可能性)。每周五晚,我都会带着团队举办思得沙龙。

我们邀请过伦敦奥运会的首金得主、中国射击名将易思玲,“分享收获”农场主、国际CSA联盟副主席、师从温铁军教授的石嫣博士,以及《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主编范亚昆,甚至还微博红人“博物君”张辰亮。

我一直觉得,别人的经验和经历会让自己少走弯路,能学的一定要去学,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农业科学课程是我了解乡土的根基,而去乡土做项目则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现在所做的——回归乡土,说到底,我们是一支依靠年轻人的团队,高校的平台和朋友们的支持给了我极大的助力。如果不上大学,单凭我自己,确实是很难办到的。而这正好顺应了现代的游戏规则,我不过是在寻找资源,聪明地做事情。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茶农乡土
老党员“卖”茶忙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早春茶”开采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茶乡人家
涉农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
乡土分外妖娆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