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

2018-08-16王尧王珊珊颜学文文雯张冰乐

西藏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家长

王尧 王珊珊 颜学文 文雯 张冰乐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由于地域的变化、藏汉文化的差异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文章通过研究他们的受教育状况,对于发现他们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1.1 年龄分析

非西藏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拉萨生活的时间都比较长,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已达六年以上。由于经常流动,外省市学生的平均年龄相比区内学生偏高,且在同一班级中年龄差距较大,见表1所示。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发现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流动频繁,导致区外学生的平均年龄都比区内学生高,见图1所示。

表1 外省市学生同一年级年龄极差比较表

图1 区内外学生每个年级的平均年龄统计图

1.2 性格分析

表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调查表

从整体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比较积极向上,对学校或班级安排的活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调查显示,他们在参加活动方面主流是积极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持消极态度,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该类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对老师的教育十分抵触;部分学生不适应高原气候,还有部分学生还沉迷手机游戏。

1.3 学习品质分析

1.3.1 学习习惯。很多老师反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太差,给他们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抱怨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差,经常要老师牵着鼻子走。且由于高原缺氧,不能很好的锻炼,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厌学现象十分严重。

表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调查表

如表3所示,在学习习惯方面,有22.55%的学生不会自觉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上课时,有10.6%的学生不会举手发言。可看出,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图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调查图

1.3.2 学习基础。有55%的学生认为英语最难学,当被问及英语成绩差的原因时,很多学生回答是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据老师反映,由于他们经常转学,之前所用教材跟拉萨(多数为人教版)衔接不当,造成他们学习基础较差。自治区缺少高素质的英语老师以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小学生升初中的考试中,英语已经由50分变为15分。有学生反映,他们一学期已经换了3个英语老师。英语基础差距大,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笔者调查中发现也有学生体育成绩特别差。原因有三,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第二西藏常年缺氧的气候环境,很多中小学生不能很好适应;第三家长或老师对体育成绩不是特别重视。

2 影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因素分析

2.1 家庭因素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因此,家庭教育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

2.1.1 流动频繁,孩子转学率与辍学率普遍较高。父母流动工作,孩子们往往流动转学。一位毕业班的老师讲到,她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的学生只有10人,接近35人都属于插班生,且由于学生流动性大导致学生受教育过程经常中断,这也导致孩子的辍学率上升。从学生问卷中了解到,存在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毕业打算是回家乡打工。

2.1.2 外来务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教育子女方式欠佳。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生活忙碌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他们几乎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有家长在问卷中这样写道:“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使劲打就行,不打不成材。”也有老师反映“很多外地学生放学回来,家里没人,周六周日也没人管,父母会给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弄饭吃”。

2.1.3 家校联系太少,家校合作不够。访谈中很多老师抱怨,外省市学生家长不愿跟老师联系,而且即使老师主动联系他们,都很难联系得上。这是由于有的家长经常更换手机号码,生存压力大,不想跟老师打交道。一位老师说:“开家长会的时候会提前通知,但有部分学生家长很不想来,即使把不来开家长会的后果及危害告诉他们,他们也不来。甚至有的家长来开会,也只顾自己玩手机。”

2.1.4 家庭辅导缺乏,家庭环境差,对学习干扰大。外省市学生家长在拉萨主要从事小生意和体力劳动的工作,他们往往没有双休日和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教育孩子,再加之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辅导方面比较缺乏,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比较慢。

2.2 学校教育环境

2.2.1 语言文化差异大,部分老师口音较重。在对老师授课时的观察发现,部分老师口音特别重,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存在理解偏差。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老师上课的内容有的地方是听不懂的,除去学生智力或者听课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老师的口音。一些学生对老师提的建议是:“上课时语速慢一点,吐字清楚”“希望老师上课讲清楚些”。

2.2.2 部分老师育人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部分老师对待自己的教学问题存在很大偏差,有的老师将教学当作一项任务对待,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西藏由于缺乏相关教育资源,致使教师行业门槛较低,良莠不齐。在与相关老师交流中笔者得知,对老师来说,辛苦培养的学生经常转学,他们心里感觉白忙碌一场。

2.2.3 学校基础设施不算完整。“学校教育设施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4]有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教育设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食堂很小、厕所很脏、部分学校附近施工、需要增加运动设施等,也有反映:“新教室里没广播、多媒体和投影仪,墙上有有害物体。”

2.3 社会因素

2.3.1 不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易受当今社会不良价值观如道德缺失、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媒体的传播,读书无用论也有抬头。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自身的经历,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且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特点包容了许多不健康的东西,腐蚀未成年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灵。调查反映,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先玩手机,想管也管不了。

2.3.2 社区未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净化教育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影响远超过本地家庭的儿童。据笔者调查,在部分学校旁边存在网吧或者朗玛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场所疏于管理,使本来就缺乏父母管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容易混迹其中。且中小学附近小吃店质量不一,很大程度上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多问卷显示“希望父母为我放学做饭”等。

3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的流动子女就学一卡通

应加快全国统一的流动儿童子女一卡通建设。一卡通在两方各执一份,即教育部门和家长本人,家长外出打工时将一卡通及身份证一起带到流入地,作为入学凭证,这样可以减少繁琐的手续。通过电子跟踪系统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转学、失辍学的状况,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接受教育提供“一条龙”服务。

3.2 创新家校联系方式,进行优秀家长评选

笔者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一次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了解。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从而调动他们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另外,根据学生反映在家的学习环境、家长批改作业的次数及质量、家长开家长会的表现及平时联系老师的次数进行积分,在每次家长会结束时,根据所得积分多少选出优秀家长,并当众颁发优秀家长证书。

3.3 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及进入门槛,严格执行普通话考核制度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5]但一味提高教师行业进入门槛易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应同时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并将教师受学生喜爱程度作为年终考核或者职称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把普通话测试成绩及在教学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作为教师聘用和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

3.4 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政府要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首先,要节约开支,财尽其力;其次,要广辟资金来源,主动联系企业及社会团体,动员他们积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最后,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帮助和带动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快速发展。

3.5 社区组织应发挥育人功效,积极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

首先,对校园周边的网吧及朗玛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进行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扫本社区的敬老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参与度,增进对本社区的了解。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子女家长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家长请吃药Ⅱ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