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辣则欢
2018-08-16陈霞飞
文/陈霞飞
世界上有一种奇葩的挑战,即对百万以上斯克维尔指数(SHU,国际上用来表示辣感强弱的量化值)辣进行挑战。由此涌现出不少“勇士”,在显示自身对极端辣的承受能力的同时,也是表达对这种独特灼烧感的迷恋。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黔人不怕辣,蜀人辣不怕,独湘人怕不辣”的豪言。这种舌尖上的战斗力,都因神奇的天降造物——辣椒而激发。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是明代养生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番椒”的描述。据相关记载,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将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明代引入我国。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或引进,各区域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辣椒家族除了拥有奔放刺激的辣品种外,还有温和型的灯笼椒,又称彩椒、甜椒、菜椒。农业行业标准NY/T 944—2006《辣椒等级规格》中,将辣椒从外形分为:牛羊角形、圆锥形和灯笼椒。无论作为辣椒还是甜椒,除了美味之外,它还具有怎样的营养品质呢?
辣椒之“贵”
辣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辣椒属的果荚。果荚呈鲜红、黄色或绿色,以红色最为常见。除了含有90%左右水分、较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外,有些辣椒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首位,维生素A、维生素B、叶酸、钙、磷、铁、锌和硒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贵”于番茄和茄子。
辣椒之珍品——小红辣椒
辣椒好温暖,喜阳光,不耐寒;喜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各种辣椒中,有些小红辣椒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和硒等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相对高于其他辣椒品种。尤其是:
富含维生素A。它的维生素A含量是青尖辣椒的20倍,紫皮茄子的8倍。维生素A除了与视觉功能密切相关,它还具有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影响骨代谢,对铁营养状况具有调控等作用。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针对成人制定了每天所需摄800μgRE维生素A的营养素参考值(NRV)。
富含维生素C。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青尖椒的2.4倍,番茄的7.6倍。维生素C除了参与胶原蛋白合成,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外,它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溶血的发生,通过让酶的巯基维持还原态,使酶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助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等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重金属离子Pb、Hg、As、Cd和药物等有解毒作用等等。GB 28050—2011针对成人制定了每天需摄入100 mg维生素C的NRV。
辣椒之精华——辣椒素
辣椒素又称辣椒碱,是辣椒果实呈辛辣感和热感的主要成分,含量越高辣度越大。辣椒中的辣椒素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有相关研究显示:辣椒素除了能抑制胃酸、刺激碱性粘液的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外,它还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具有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有助于终止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症细胞的发生率等功能。
辣味十足
“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是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记载。原本以为,黔、湘、蜀地,天多阴雨,地本潮湿,天降此物以济其和。不曾想到,这种饮食爱好,传入江南,因其色泽诱人,芳香飘溢,众人一食成瘾,愈辣愈食,欲住不止。
目前,市场上的辣椒一般有:朝天椒、美人椒、灯笼椒等。辣椒家族成员太多,一般根据辣感指数高低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和烹饪,通常人们把高辣指数的辣椒制成辣椒酱、辣椒面(粉)、辣椒油、辣椒丝等调味料,用来拌面、炒菜、做汤料;中辣指数的辣椒可烹饪成:虎皮尖椒、炒鸡蛋、尖椒牛柳、剁椒鱼头、尖椒虾等;温和、肉质厚实的甜椒,可将其烹饪成:青椒虾仁、青椒豆芽、地三鲜,还可凉拌成色拉等。
禁 忌
传统医学认为,辣椒对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慢性气管炎、肺结核)患者、肾病患者、痔疮患者、眼疾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不佳者、有热症者(如:发热、便秘、鼻血、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产妇(在产后一周内)、口腔溃疡患者等,注意忌口。
虎皮尖椒
尖椒牛柳
尖椒虾
剁椒鱼头
青椒豆芽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推荐:食物多样,谷薯类为主。从蔬菜多样性原则来看,建议一般成人一天三餐,餐餐有蔬菜。其中,推荐每天摄入300 g~500 g,深色蔬菜应占二分之一。辣椒类也是很好的深色蔬菜,可适量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