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核心素养研究热点分析
2018-08-15姚宇翔杨萍刘甜王运武
姚宇翔 杨萍 刘甜 王运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焦点。因此,从整体上认清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通过使用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量化统计分析CNKI数据库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献,生成知识图谱,明晰了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演进过程。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时序分析,得出了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探讨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前沿。
关键词:核心素养;可视化;CiteSpace;知识图谱;热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9-0019-05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指针指向新世纪,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竞相讨论的一个话题。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脚步,国际经合组织、欧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组织都相继思考“在新世纪的大发展环境下,国家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问题,[1]为此,各个组织、国家纷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社会人才的标准和构成标准的必备素养,由此设计制定了符合各自标准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教育的重点从教授学科知识转为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学习者核心素养模型成为教育界不可阻挡的趋势。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 2016年9月,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3]目前,学界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讨论已经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热火朝天,但对于研究的热点、趋势进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期刊文献中蕴含的信息,挖掘埋藏的规律,探索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以国内进行核心素养研究的机构、期刊作者、热门主题为例,说明当前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与趋势,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帮助。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工具
本文进行数据分析的可视化软件是CiteSpace,Cite-Space是学界较为知名的一款用于文献计量和文献分析的软件,它能够将某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绘制成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科研究领域内的关键文献、研究热点以及前沿方向等,其分时动态的功能能够显示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CiteSpace软件的主界面中主要使用的是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国家(Country)、主题(Term)、关键词(Keyword)等节点类型按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决定着节点类型选择。其中,关键词在进行文献量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数据来源
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理论,大部分研究领域内的核心、关键文献都发表在少部分关键期刊中。因此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CSSCI数据库,CSSCI数据库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刊发的文献常常作为关键文献被引用、转述。
在CNKI网站中选择“高级检索”按钮,进入“高级检索”界面,在检索条件中选择默认的“主题”检索模式,将“核心素养”填入其中,发表时间截止到2017年6月31日,文献来源选择CSSCI数据库,检索得到文献数据信息。将文献信息汇总,共检索出344篇相关文献,手工剔除报道、会议通知、征稿启事等无关文献,共得283篇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在内的有效文献数据。
三、时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1.时间分布图谱
本文对样本中文献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后形成了表格(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对核心素养探讨的文献在2013年乃至之前,数量是非常稀少的,可以认为是零星式的极个别研究,说明在此时间之前国内对核心素养的关注不够。在2014-2015年,国内的文献数量有了小幅度的增长,并且之后的涨幅越来越大。分析其原因,在于从2013年开始,陆续有国内学者开始对世界经合组织、欧盟等组织和地区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介绍,将其引入国内,希望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教训,能够对我国研究核心素养有一些启示。[4]而且,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国家级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文件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5]国家的正式定位点燃了学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积极性与热情,越来越多开始关注于此领域。此时,学者的关注点聚焦于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建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从属关系、终身发展视野下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等。进入2016年,相关文献的数量达到了爆炸式的增长。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分析,得到了数量激增的原因。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公布,提出了我国学生的九大综合素养,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热烈讨论,各方从不同的视角对综合素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表示批评或赞同。特别是在9月,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正式发布了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学者关于核心素养的探讨达到了顶峰,对核心素养如何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各学科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等进行了探索。
2.机构分布图谱
本文对文献作者所在机构进行了分析,生成了核心素养研究高产机构图(见图1),图中对各个研究机构在核心素养研究方面发文的数量进行了梳理,得到了国内对此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发表文献数量前11位的机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以明显的优势占据了文献发表量的一、二位,这表明两所大学在核心素养方向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与潜力,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其文献数量超过了后10所研究机构文献发表量的总和。排名前六至十一的机构发文量相差无几,但数量较少,表明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已经受到多机构的关注,但仍然需要各个机构更加深入的研究。
对于某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不同组织机构人员的合作,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得出研究结论,接近事实的本质。因此,对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核心素养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见图2),才能进而对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拥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图中,不同颜色的圆形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机构,旁边书写有机构的名称,圆形面积大小表明机构发表的文献数量,不同机构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间存在着合作关系,线条的粗细则代表机构间合作的密集程度,线条越粗,合作次数越多,反之,则越少。[6]在CiteSpace生成的图谱中,共有圆形34个,圆形间的连线44条。根据软件自动分析得到的数据显示,网络整体密度是0.0784。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但分布较为密集,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自然生成了具有一定联系的研究团体。[7]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连线较多的研究机构均为北京师范大学下属的学院、中心一级的组织,联系属于大学内部的关联,由此看来,北京师范大学已成为核心素养研究的代表性机构,在学界处于重要地位。
本文使用CiteSpace制作了研究机构的时序图谱(见图3),以便于分析各个机构在各个时间段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图中,相间出现的条形色块代表着不同的时间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产机构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最先开始了对于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所有的研究机构最终都指向2016年,这与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和正式稿的发布、学界对此的热烈讨论相符合。
四、内容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1.核心素养研究热点图谱
关键词是文献研究内容的精华和提炼,是整篇文献研究问题的高度概括,对样本文献中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找到整个研究领域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心度和频次就是衡量关键词,即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不是研究热点的关键指标。关键词的中心性和出现频次的高低是衡量关键词在研究领域内重要性的数据,反映了该关键词在领域内的地位。[8]本文制作了关键词频次、中心性统计表(见表2)。在表2中,国内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学科素养”、“课程改革”、“三维目标”、“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教育质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这些关键词表明在对核心素养进行讨论、研究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焦点和变化。
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能够通过知识图谱的绘制,清晰明了地将学科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显示出来。图中的圆代表着某个特定的关键词,圆直径的大小表示着出现频次的高低,直径越大,则表示相应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频次越高。对样本文献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时间区分度设置为一年,将关键词设置为聚类来源。
本文制作了关键词频次聚类图谱(见图4)。在图中,代表“核心素养”的圆形直径最长,面积最大,表示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立德树人”、“学科素养”,再次是“课程标准”、“教育质量”、“教学改革”、“三维目标”、“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这与表2中统计得到的数据相符合。
中心性越高说明在网络分析中关键词具有的影响力越大。根据不同关键词中心性的大小排序,文献中关键词中心性较高的分别是“核心素养”(0.86)、“立德树人”(0.45)、“教学改革”(0.18)、“学科素养”(0.13)等。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中,代表着关键词的圆形节点一共存在57个,圆形节点间的连线一共有104条,CiteSpace软件据此计算出网络整体密度是0.0652。将此数值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的网络整体密度相比较,发现前者相较于后者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的結构形态要优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相较来说要紧密一些,紧密程度也十分有限,仍然较为宽松。由此来看,在以后的研究中,各个机构的研究者应当加强机构间的相互合作,避免孤军作战,同样地,研究者要具有相当的研究敏锐性,寻找到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精、准、极、致地开展研究。
2.研究作者分布图谱
学术文献的作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学科领域内的优秀研究人员往往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高被引文献往往是学术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其作者也通常是学科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通过对这些研究者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能够总结出该领域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中的作者这一数据聚类分析,可以寻找到核心素养研究的中坚研究力量。
在CiteSpace软件中,对文献作者进行聚类分析后,生成了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见图5)。在图中,生成了35个表示作者的圆,各个圆之间的连线52条,自动计算出的网络整体密度为0.0874。与前两个聚类网络图谱相比较,能够看出三者中作者合作图谱的密度值是最大的,其图谱结构中各个代表作者的圆分布也相对集中,连线也十分密集,表明作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进一步阅读,发现作者间的联系有学科、校际或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但图中的联结多为校内或项目组内的合作。
通过寻找较为突出的核心作者,能够进而挖掘出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的核心团队。在图5中,较为突出的文献作者有刘霞、林崇德、辛涛、刘晟、魏锐、陈有义、刘坚等,通过对这些高产作者的文献的阅读,发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辛涛、姜宇、刘霞团队发表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居于文献引用量之首。该文献通过对国家宏观教育目标的梳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指出核心素养的三个价值定位:指导教师日常教学、促进教育评价、指引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以及核心素养遴选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我国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议。[9]
3.知识图谱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了共词知识图谱(见图6),用以说明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组成。图6中,各个圆点代表不同的关键词,位置越靠近中央,表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越大。核心素养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图谱的中间位置,表明其中央地位。关键词间连线的粗细则代表着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粗,关系愈紧。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自动聚类功能,自动将所有的关键词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的主题分别为:学生培养、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
图6中位于左边的教育实践、育人目标、能力表现等研究组成区域的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和学生培养研究。关键词有“人格品质”、“育人目标”、“教育实践”、“能力表现”等,关键词间的距离较远,聚合度较低,说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实践需要加强联系,不能各行其是,而且,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将其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图6中央的学习方法、学科关键能力、STEM教育、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组成的区域的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和学校教育研究。该区域内部结构连接较为紧密,在整个知识图谱中占据了较多的区域,可以看出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学科课程标准”、“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等关键词距离较近,说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各学科课程和课程改革来进行。此外,图中的各个关键词只存在和“核心素养”的联结,特别“创客教育”是通过“STEM教育”间接与“核心素养”产生联系,说明各个课程和课程改革之间要加强直接交流,不能“曲线救国”,否则难免出现问题。
图6右侧的立德树人、三维目标、教学改革等关键词所组成的区域的研究主题为核心素养和教学改革研究。区域内关键词间的连线密集交错,距离知识图谱中心较近,说明各关键词联系密切,交流频繁。“教学改革”、“三维目标”、“立德树人”三个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说明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进行道德方向的教学改革。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核心素养样本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首先,在国家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界持续热烈讨论后,研究者要继续深入地探讨下去,探索将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使其落地,不只是一个“顶天”的理论,更是“立地”的实践。[10]其次,应当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不应只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探索,更应该加入一线的教师、学校领导,让他们从实践的角度,自下而上引导核心素养的推进、发展。同时,需要扩大研究的规模,形成多个核心研究机构,能够从不同的思路,多方面论证,充实整个领域的研究。再次,希望各个组织机构的研究者能够跨越学校、团体的界限,更多地合作,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进行核心素养的探索研究。最后,希望进行各个方向研究的学者能够多交流沟通,扩大交流讨论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如何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多进行直接沟通,只有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促进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的进程必将从理论探讨,步入教育教学实践,所有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必将紧锣密鼓地把核心素养深入到学科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2):12-20.
[2][5]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7054/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张娜. 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6]張子石,吴涛,金义富.基于CiteSpace的网络学习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8):77-84.
[7]王娟,陈世超,王林丽,杨现民.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2):5-13.
[8]郭文斌,俞树文.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3170篇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共词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2):45-49+67.
[9]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10]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14-16+20.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