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创新发展须答好质量问卷
2018-08-15张健
张健
【关键词】创新发展;“三张问卷”;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6-0011-02
笔者以为,“三张问卷”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即“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聚焦质量的逻辑机理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也是职业教育的根和魂。
(一)“强起来”的发展节奏,要求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跟进
当下的中国已由“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到“强起来”的发展阶段。诸多领域的全面赶超,2025制造业振兴的宏图大略,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跟进,需要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支撑,这是经济发展、强国使命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召唤和期盼。
(二)教育自身发展演进到了“出质量”的逻辑阶段
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看,从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至分别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发展逻辑演变推进的脉络十分明晰(见下表)。
(三)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组合拳”,为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
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目的在于打破发展瓶颈,取得创新突破,保证质量实现。而这需要一定的创新举措来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7年底到2018年3月,国家频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职业教育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政策的落地,表明了国家希望把职业教育引向深入,寻求创新、突破、提质的决心和意志,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地基。
二、答好质量问卷的创新路径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但对这张质量问卷,我们一直以来回答得似乎并不令人满意。聚焦职业教育质量,关键看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既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职能,也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在育人上拼高下、见真章的教育。
(一)德技并重:育合规人才
德是核心素养,技是核心能力。德技并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尺度,是质量的应然内涵。而我们却经常把二者对立起来,要么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凌驾于技能培养之上;要么宣称“能力本位、应会为上”,挤兑和打压德育。为什么非此即彼,不相兼容?今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突破对立思维的束缚,以统一的辩证思维为指导,打破只“德”不“能”或只“能”不“德”的割裂和对立,寻求融合的质量标准,培养合规格的技能人才。做到这一点,就应是“育能为本、德育为重”。育能为本,抓住职业教育的本质,培養学生成才;德育为重,重视品德培养,砥砺学生成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二)融合发展:育适需人才
德技并重是目标层面的规范,融合发展是手段层面的保障。融合发展是因应职业教育跨界的本质,以多元整合为手段,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一种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的“两张皮”问题。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适需切用的人才。具体地说,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办学层面的校企合作融合和教学层面的工学结合融合。校企合作融合是上位层面的,表征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改革方向和创新方向。它为工学结合融合搭平台、打基础、创条件。有了校企合作融合,工学结合融合才有实施的空间和舞台,才有共育人才的“双主体”、共享互济的“资源场”。工学结合融合是人才培养落地的实施环节,它要求将企业的“工”和学校的“学”融为一体,知行相因,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具有真能实才的人。否则,校企合作融合就只能沦为虚融合、假融合。
(三)评价导向:育能本人才
评价导向会倒逼或引领教育实践。江苏省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笔者以为,文化基础课可以不考,理由是:第一,被证明是知识学习不利者的中职生不可能在短短3年内神奇逆袭。第二,职业教育是能育,能育姓“职”不姓“知”。知识水平的测试应当弱化,能力水平的测试应予强化。第三,职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技能素养。而技能素养内在地就包含了经验知识、工作知识或缄默知识、职业道德、情商、情怀等,应侧重这些方面的考查。如果技能普测能够实现,一定会为江苏的职业教育加分,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添彩。
(作者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