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高考作文语言有“感”?
2018-08-15刘万春
刘万春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言”指的是言辞,“文”指的是文采,“行”,指的是流传。也就是说,写文章或说话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那么,作为考场作文的高考作文,夺得高分都是每位考生梦寐以求的,如何能做到有文采呢?笔者认为,应该让你的作文语言有“感”,这里的“感”,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 语言的文体感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作文也如此,一旦你选定什么文体就应该有其文体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语言要准确、严密,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记叙文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要有丰富的情感;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要有韵味,有底蕴,有张力,读来令人遐思悠远,回味无穷。应用文语言要根据应用文体而具体呈现,如书信需要真情实感,以“我”为叙述角度来进行行文表达的语言特点。如2018年吉林卷高考作文《空中消逝之物——致遥远的盟军空军总部的一封信》开头:
遥远的盟军空军总部:
或许当你们发现这封信时,我已是一具冰冷的骸骨。对于这短暂的战斗生涯将要于北非茫茫黄沙之中终结,我的心中仍然怀着极大的不甘。如果我还可为取得最终胜利付出些什么的话,那就只有以我鲜血为代价获得的教训罢了。
本开篇以“我”的感受切入,真切自然,非常符合书信体的语言风格,自然会引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这种感觉的来源就是此段“文体感“鲜明。
二、语言的新鲜感
一般而言,考场作文语言是否新鲜,也就是说,语言是否与众不同,在得分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有新鲜感的语言一定会比干瘪的语言得分高的。笔者认为,所谓新鲜语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词准确;一是诗化语言。如2018年高考作文《莫畏浮云遮望眼》一文:
(1)望着人生这条无限延展的长路,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常想,何以能坚持初心,落幕无悔,唯有“莫畏浮云遮望眼”。不要被“浮云”所遮障,要有“穿云”看日的勇气。
(2)春秋战频,哀鸿遍野 ,是孔子立爱之德于心,求索仁义之道于行,终于挣脱一片黑暗,和新大同一片光明;近代风衣,国破山河在,国已不将国,是鲁迅不做那麻木看客,以笔为刀,终于求得近代中国的一线希望;现代尘世的喧嚣中,是杨绛不为物质洪流所裹挟,一袭青衣,一缕书香,杨绛从未被物质的浮云蒙蔽住仰望天空的眼睛。
选段(1)作者把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改为“莫”,虽只改一字,但境界全出,“莫”包含作者的情感更丰富,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态度的明朗与坚决!
选段(2)“挣脱”与“黑暗”搭配;“求得”与“希望”搭配;“蒙蔽”与“天空的眼睛“搭配,这些搭配都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诗化语言的特点,容易引人联想与想象,自然有了新鲜感。
三、语言的整齐感
所谓语言的整齐感,主要是运用整句,给人一种语言整齐的感觉。从修辞角度讲,主要是对偶与排比修辞的运用。如2018年高考作文《立全局观念,铸民族辉煌》一文:
冰雪世界中,是平昌奥运会北京八分钟的中国风采;大漠驼铃处,是一带一路焕发的独特光彩;青泥石板下,是故宫博物院古老的精神。
选段用排比,形成整句形式,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充实了论据,也使得论证力度增强。这种整齐划一的语言感觉很容易形成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喜欢的。
四、语言的参差感
所谓语言的参差感,主要是整散句互相结合使用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效果。如2018年高考作文《思维的逆向哲学》一文:
清水会为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水至清则无鱼”,一味追求定义为正确的东西也有可能物极必反。一味追求生产力的发展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也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接踵而至;一味追求直接民主也让希腊古国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很多时候,随波逐流可能汇入奔腾的海洋,也可能流入死水,何妨让思维转个弯,去看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风景。
选段就是很好地运用了整散句结合来行文的。“清水会为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水至清则无鱼”,这句是散句,后面的三个“一味”句式构成排比,形成整句,段尾的句子又是散句,散句——整句——散句,此句式模式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就是:参差感特强,像水波涟漪,陡升美感。
五、语言的绘画感
所谓语言的绘画感主要是指善于使用具有生动形象特征的比喻、比拟等修辞。如2018年高考作文《《立全局观念,铸民族辉煌》一文:
如果说民族发展的蓝图是一片闪耀的星空,那么精准完善的政治政策便是那颗最为闪耀的星子。
选段运用比喻,本体是民族发展的蓝图,喻体是一片闪耀的星空;本体是精准完善的政治政策,喻体是闪耀的星子。生动形象地绘制了这样一幅画面:画面背景是群星闪耀的星空,星空中有一颗闪耀的星星,人们都在仰望着充满神秘力量的宇宙。如此美好的想象源自于作者运用的比喻修辞,使得语言也具有了画面感,你说,这样的语言哪个阅卷老师能不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