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悲观看待中国的科学精神

2018-08-15陈经

环球时报 2018-08-15
关键词:科学科技精神

陈经

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科学精神的讨论多次引发热议。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人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急剧上升。引起许多人共鸣的观点是,科学精神的欠缺导致中国科技原创能力低下、基础研究薄弱、重大理论突破乏善可陈。而且科学精神欠缺还影响到了全社会,如健康相关的谣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从长期历史看,科学精神对于全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科技进步至为关键。中国科技界、中国社会的种种怪状,很多确实是因为缺乏科学精神。中国无疑应该大力提倡、普及科学精神,如批判质疑、求真务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宽容失败。

另一方面,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不应该停留在“精神呼吁”层面。虽然这种呼吁肯定是正确的,但还可以更深入。科学精神与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不简单。如果只看科学精神本身,认为有问题是因为“缺乏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就要“普及科学精神”,有时会产生循环论证式的无力感。从操作层面看,科学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太可能独立地先于科技、先于社会发展,很难实现“用科学精神引领创新”。重大原始创新、理论突破实现了,肯定离不开科学精神,但往往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如稳定的社会状况、良好的科研环境、充足的资金投入。19世纪末期,美国在科学发展方面与欧洲还有相当差距,后来实现反超,并非是因为美国的科学精神更强。

对于身在其中的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要“口头”上讨论什么是科学精神,相信很多人能说得不错。就像拼搏精神、廉政精神,“知易行难”同样会发生在科学精神上。中国要缩短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甚至实现赶超,最根本的办法恐怕还是要靠举国之力,以其他国家不敢想象的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最终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一。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这方面中国做得很好,才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无理打压。

对这个问题,杨振宁1999年总结说,他对中国科技发展充满信心。辉煌的科技发展需要四个条件:聪明的能做科学研究的年轻人,重视纪律、忍耐心、勤奋的传统,政府社会有决心,有经济条件。当时中国前三个条件有了,21世纪中国会四者具备。中国科技近年来的飞速进步,说明了杨老的远见卓识。杨老肯定深知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但并未将之列为条件之一。在杨老的观察中,科学精神是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结果,“缺乏科学精神”是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有的,就是四个条件,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从而有能力进行巨大投入。

同样,中国社会上与健康相关的谣言广泛传播,更根本的原因是全社会受教育年限太低,成年人平均只有7.5年(2016年统计)。对于很多因为历史原因仅有小学文化的老人来说,科学精神有些过于遥远。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年轻人群中这个问题有显著的缓解。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做好国民教育的投入,对弘扬科学精神是有帮助的。

中国科技、中国社会都需要科学精神,但不必悲观。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科技投入会超过美国,全社会受教育平均年数也会显著提升。这会对中国的科学精神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未来是乐观的。▲

(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协会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