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浒苔绿潮灾害应对的几点思考

2018-08-15周健王源胡静雯董文隆

城市与减灾 2018年4期
关键词:减灾山东省灾害

周健 王源 胡静雯 董文隆

周健,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灾害防治、海洋受损生境修复等研究。先后承担、参与完成了《浒苔绿潮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山东省海洋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我国典型人工岸段生态化建设技术与示范》《典型海湾受损生境修复生态工程和效果评价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专著2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次。

浒苔是一种大型海洋绿藻,常年漂浮,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自2007年以来,每年春夏之交在我国黄海中南部海域定期发生浒苔大规模聚集的绿潮灾害。浒苔藻体自身虽然无毒,但其大面积聚团后形成的绿潮,则会因疯长过程中吸收大量氧气及消亡释放出的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近岸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自然景观美学价值下降和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还会阻塞航道,威胁沿海渔业和旅游业,最终给受侵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浒苔绿潮一般会在每年的5月底越过35°N,进入山东省管辖海域,其后(6—8月)在荣成石岛至日照绣针河之间海域内完成漂移、延展和消退,青岛、烟台、威海及日照4地市每年因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绿潮的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等。回顾和总结历年来的绿潮灾害应对工作,山东省在灾害应急响应方面已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成功经验,为维护受灾区域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和生态环境良好做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为适应防灾减灾工作日益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当前的应对体系也存在薄弱环节,有待在将来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面临的灾害态势

图1 绿潮严重影响旅游业和生态环境

浒苔绿潮灾害的连年暴发及山东半岛南岸遭受侵袭并非偶然,主要是气候环境、人为活动和地理地形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黄海海水表层温度呈上升趋势,加之气候异常不断加剧,使原本主要分布在东海沿岸的浒苔藻体进入黄海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活动频繁和入海污染物增多,近海的富营养化问题早已持续多年,大型海藻暴发所需要的营养盐充足。自南通至连云港南端,辐射沙洲广布,紫菜养殖产业兴盛,陆续有学者指出紫菜养殖的筏架等设施为浒苔生长提供了必要的附着基。此后,浒苔在出滩、疯长、聚团形成绿潮过程中,受规律性的夏季季风和北向表层洋流驱动,必然向山东半岛南岸汹汹而来。由此可见,在以上各因素短期内都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浒苔绿潮灾害将会每年暴发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山东省面临的浒苔绿潮威胁在近年将会持续存在。

浒苔绿潮灾害对灾害影响海域内的水产养殖业和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危害。如2008年黄海绿潮重创了乳山、海阳、胶南和日照等地的围堰养殖、底播养殖、筏式养殖以及水产育苗等产业,造成高达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浒苔绿潮应急响应期间,仅打捞清理工作,山东省每年都需要投入约1.5~2亿元人民币。此外,浒苔绿潮还可降低自然生态景观的观赏度和扰乱海区生态系统平衡,对滨海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图1)。总体而言,浒苔绿潮灾害具有规模大、影响广、时间长等特点,山东省浒苔绿潮灾害的应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现有应对工作情况

浒苔绿潮灾害并非仅在我国发生,日本、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暴发记录,其应对与治理工作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自2008年以来,在政府部门主导之下,山东省已连续10年开展浒苔绿潮的应急响应工作,在组织管理、应对处置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摸索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绿潮灾害处置机制,有效防控了绿潮灾害对重大活动(2008年奥运会、2012年亚沙会等)、滨海景观、海洋环境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海洋局编制发布的《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19日)指出,未来海洋的防灾减灾工作将基于需求,逐步走向精细化。虽然山东省的浒苔绿潮应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工作体系中仍存在有待强化的薄弱环节。

1.成功经验

(1)提前部署,协调组织管理

图2 繁重的浒苔清理工作

整合各方面力量,成立山东省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工作协调组,明确协调组成员单位和相关工作职责,强化地域与部门联动,建立全省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工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市分别做好辖区内浒苔绿潮的拦截、打捞及清理工作;省海洋预报台、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中国海监山东省总队等单位做好趋势预测、应急监测、灾情分析、巡航监视等;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履行好全省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工作协调组办公室职责,综合研判各方情况。与此同时,建立与国家海洋局有关分局(或业务中心)及江苏省的会商机制,及时掌握浒苔绿潮信息与发展趋势,提前部署做好灾害应对工作。

(2)积极引导,做好应对处置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赤潮、绿潮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有关沿海地市自绿潮进入责任海域之日起,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浒苔绿潮入界后,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早期海上打捞,有效控制灾害规模,减轻对海洋环境影响和后续处置压力;浒苔绿潮登陆期,在近岸重点区域开展海上拦截、打捞和岸段清理等工作(图2),以保护滨海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格控制陆上运输、堆场堆放、后续处理等各环节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与此同时,借助“黄海绿潮应急管理系统及现场信息公众平台”,对绿潮应急响应信息实现动态化监控,提升了处置决策的时效性。此外,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齐鲁晚报等主流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绿潮最新动态,普及绿潮防治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浒苔绿潮灾害。

(3)科技支撑,加强综合治理

大力发挥驻鲁海洋科研技术力量,结合“浒苔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浒苔绿潮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山东省防治浒苔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对浒苔生物生态学特征、绿潮暴发漂移机制、立体监测预报、高效防治处置和深度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综合“防控治用”的系统性技术方案。特别是积极推动“浒苔绿潮资源化利用”等相关工作,鼓励企业将收集的浒苔藻体开发为饲料、肥料、食品、医药或能源原料等,促进和培育产业链形成,实现“变废为宝”。

2.薄弱环节

(1)应急预案方面

当前山东省浒苔绿潮应急响应工作主要参照赤潮灾害应急预案执行。绿潮虽与赤潮同属典型的海洋生态灾害,但两者在发展过程、持续时长、影响范围、致灾机制、处置方法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客观决定了两种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存有不同之处,应急预案应当进一步结合绿潮灾害特点加以完善。

(2)处置技术方面

浒苔绿潮海上打捞所用主力装备仍然是多年前所使用的清理机械,近年来虽有专业海藻打捞与加工船——“海状元1号”“海状元2号”等投入使用,但大多数仍依靠渔船拖网进行打捞收集,打捞效率较低。岸上清理部分仍主要通过大型推土车采用地毯式推进清理,清理物中有大量泥沙混入,此种粗放式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沙滩的原生状态。近年来,在海大生物、温喜生物等公司研发下,开发了以浒苔为添加成分的饲料等制品,拓展了浒苔绿潮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但现有企业快速处置和加工消化能力相当有限,加之中间运输和资源闲置问题突出,难以实现清理浒苔的全部无害化处置。

(3)减灾能力方面

受困于资金有限,当前各市浒苔绿潮的拦截、清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城市的中心岸段(如浴场、沿海风景区、港口码头、重点保障区等),尽力减少浒苔绿潮对旅游业及城市环境的影响,而对位于乡镇沿海的海水养殖区则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浒苔绿潮具有缓发性的特点,藻体生命周期约为10~20d,其对海水养殖业的致灾链大体为:浒苔藻体腐烂后(图3),先通过改变周边水质,如引起DO(溶解氯)快速降低,磷酸盐、有机碳、硫化物、COD(化学需氧量)显著升高等,进而对海水养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养殖物生长停滞或死亡。基于灾情状况和养殖生物特点,可以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减灾措施,切断灾害链的传递,减少和杜绝浒苔绿潮对海水养殖业的危害,大幅提升精细化减灾能力。

(4)灾变趋势方面

浒苔绿潮连年暴发,虽然在漂移路径、暴发时段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年际间的暴发规模、持续时间等则差异较大,其变化趋势究竟如何演变还应受到密切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黄海出现马尾藻金潮、米氏凯伦藻赤潮和浒苔绿潮“三潮”齐发的新情况,表征黄海生态环境变化越发剧烈,导致浒苔绿潮灾情演变也越发难以预测,且对绿潮的高效清理、资源化利用、加工工艺研发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关建议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总结浒苔绿潮灾害特点,结合10余年的成功应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绿潮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细化与规范监测预警、预防处置、应急保障、灾情分析、恢复重建等工作内容与流程,进而为绿潮灾害应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应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灾情调查评估工作体系,推行灾情信息直报制度,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立核查工作机制,保证灾情调查评估可行性与真实性。

图4 海上浒苔绿潮打捞

2.提升处置技术能力

建议投入引导性资金支持应急处置装备和技术研发,优先研究渔船打捞工具、陆域浒苔清理装备和技术、浒苔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图4)。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投资建造海上打捞处置平台和研发相关处置技术与装备,提升浒苔绿潮清理打捞效率,减少不当操作对环境的二次伤害。支持企业投资研发资源化利用技术,做大浒苔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形成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生产线,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同时帮助该类企业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促进浒苔绿潮资源化利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精细化减灾

近年来,已有学者陆续报道可采取安装底充氧装置、施加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投放篮子鱼等措施减轻浒苔绿潮对海水养殖生物的危害,为实现浒苔绿潮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建议在开展浒苔绿潮对养殖生物致灾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需要重点监测的关键指标与参数,系统试验有关技术方法,归纳分析实践结果,摸索出一整套适用于海水养殖业的减灾措施体系,促进浒苔绿潮减灾工作逐步精细化。

4.动态制定应对决策

浒苔绿潮已连续暴发十余年,应全面对浒苔绿潮应对体系工作(包括暴发成因、溯源追踪、路径预警、资源利用等)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注重总结有价值、可推广的相关经验,形成浒苔绿潮应急响应手册。针对浒苔绿潮演变的新形势,应继续加强政府与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基于灾情演变规律与新特点,动态制定相关防灾减灾决策,提高配置资源利用率,保障应对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合理性。

结语

在近岸海洋环境质量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改善的背景下,浒苔绿潮仍有极大可能将会在近年持续暴发,山东省面临的灾害威胁将会持续存在。山东省浒苔绿潮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为进一步适应防灾减灾新形势与新要求,面向社会需求开拓创新,构建反应迅速、行动高效、处置有力和协调统一的浒苔绿潮灾害应对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减灾山东省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山东省即墨市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