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生活真来了,轨道生态圈还远么
2018-08-15王博
本刊记者/王博
当我们谈及轨道生活,会聊些什么?
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新迭代的设备,还是越发完善的体验?
是,又不尽然。
现如今,轨道延展的不再是物理维度,轨道生活的重心,也已从轨道联结着的生活,演进为真实的轨道生活。
这份真实,沉浸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州地铁“悠悠生活馆”当为一例。
6月26日,广州地铁集团联合海珠区图书馆、盘缠科技共同打造的“悠悠生活馆”正式开馆,旨在以轨道交通连接艺术美学与大众生活。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悠悠生活馆”是地铁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结合。今后,广州地铁集团将依托海珠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扩展多种出行以及生活方式,把便民惠民与新经济增长相结合,将生活馆运作模式扎根广州、辐射全国,让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让阅读艺术更好地贴近市民生活,让地铁文化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悠悠生活馆”应该谈不上“文化+生活”模式在轨道生活中的初体验,其所值得推崇或者推广的就在于,为轨道生活赋予了情调,而不是看上去空洞的“情怀”。尤为关键的是,她有着自己的“小伙伴”,开放了自己的“朋友圈”。
说起轨道生活的“朋友圈”,西安地铁也晒了出来。
7月1日,西安地铁召开首届公共文化咨询顾问委员会,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等9名专家学者接受聘书,成为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咨询顾问,共同把脉为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为“城市文化长廊”出谋划策。
不妨听听文坛大咖贾平凹是怎么说的:“我接受聘任是出于一名市民对于城市的热爱,随着时间推移,地铁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他看来,地铁公共文化要实现超前的一级水平,将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切忌“广场艺术思维”,最基本的元素必须是现代感与厚重感,既承载城市文脉,又要满足人们无法割舍的生活体验,使人们感受到西安的独有魅力、历史文化的厚重、家乡的气息、时代的新风和相亲相爱的关怀以及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未来的希望。
文人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轨道生活的文化风范随之凸显。地铁作为作为重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是城市公共文化传承和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鉴于文化的包容性,轨道生活于文化根基之上将收获怎样的硕果,无疑充满了想象空间。
就如同这些专家学者们的判断:
“不要小看了公众对文化的理解能力,西安地铁文化切忌卡通化和快餐化,它不是文化的‘壁纸’,而是要做经得起百年流传的文化经典。”
“西安高校云集,可利用艺术院系特长,配合西安地铁打造艺术车站。”
“微笑是最美的旅游资源,用友善传达自信、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地铁聚集人气,承载西安文化的国际化宣传,应打造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
旅游、商业、文化、艺术,轨道生活的无穷延展,在此得以一一体现。围绕轨道生活,我们完全有能力描绘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从国际数据看,城市经济圈是城市化第二阶段的核心内容,大城市将集聚越来越多的人口,而具备大规模人口吸聚效应的轨道交通,自然而然成为联结城市群的纽带。
公共交通的效率,最终决定着这个城市扩张的边界。轨道生活的宽度,最终影响着这个城市发展的上限。更何况,轨道交通作为中国未来下一阶段城市化的主流交通模式,也将深刻影响着具备协同效应、有着不同分工的“城市群”。
西安地铁开远门站展厅·丝路风情
城市群的大发展来了,轨道生活真来了,轨道生态圈还远么?
过往,我们关注的是主要是轨道产业的生态圈,是根源于“硬件思维”的传统模型下的生态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曾表示:“要形成共生共荣、协同演化的产业生态圈,需要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完善。”他认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将越来越高,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将在支撑城市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活力。
如今,我们更需要关注轨道生活的生态圈,这是基于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软件思维”模式下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不仅有产业链上的“硬件”,而且也有着基于这些“硬件”而承载的来自各个层面的“软件”。
就像一部功能优异的智能终端,在开放的应用环境里,爆发出无穷价值一样,轨道生活也会在这一进程中,深化与城市、与市民的“软链接”,以更包容、更理性也更丰满的姿态,参与且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城市群的方方面面。
有人说,世界已经进入了“生态圈迭代和重组”的时代,“直接相连”、“赋能多元”和“跨界协同”成为关键词。
在这个时代,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得到彰显,个性化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主轴。如何赋能给更多的供应商、有能力的人、有想法的人来满足多元需求,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未来我们要思考的不止是做一个极致的产品,而是要思考行业会怎么走,一个跨行业的时代会怎么演化。
轨道行业,亦是如此。
当我们谈及轨道生态圈,会聊些什么?
我想不出太多答案,是因为有着太多可能。
我们要善于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要善于从轨道生活生态圈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存在——有生态圈思维,学会合作和共赢。
原本就很活跃,如今更需理性。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