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州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易发程度分区
2018-08-15宋一民贾少杰蒋同昌
宋一民,贾少杰,蒋同昌,吴 波
(1.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1;2.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韩城715400)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地处秦岭东部、关中平原南部、渭河南岸。地貌类型有秦岭高中山、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平原四大类型,地形高差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内构造复杂,构造活动从未中断,新构造运动强烈发育,南部山区继续上升遭受侵蚀,北部渭河地堑急剧下陷,使地貌上形成陡崖、深型切割、破碎带等微地貌,这无疑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等有利条件。
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质灾害特征,制定不同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当地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华州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地貌分区明显,类型复杂多样,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按照地形地势及地貌组合特征,把全区分成秦岭高中山区、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和平原区4个区。
1.1.1 秦岭高中山区
主要分布于华州区境南部。东西以老爷岭—草链岭一线是渭河与南洛河的分水岭,将秦岭高中山区分为北坡和南坡。南坡较缓,地形相对高差较小。北坡挤压、褶皱及断裂发育,断崖壁立,山势陡峭。
1.1.2 山前洪积扇区
山前洪积扇区位于高中山地北麓,与平原区、黄土台塬区相接。因受河流切割,冲沟发育,洪积扇多呈南北向条带,所以有“南北走,有上有下;东西走有沟有岔”。
1.1.3 黄土台塬区
黄土台塬区位于高中山地以北,整个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坡降2%。
1.1.4 平原区
华州区北部的平原系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包括渭河漫滩阶地、一级阶地、残留的二、三级阶地。
1.2 气象水文
1.2.1 气象
华州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4℃;平均气温为26.9℃,极端最高值为43.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值为-14.2℃。华州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7.15mm,最大降水量710.5mm(2003年),最小降雨量326.2mm(2001年),相差384.3mm。
1.2.2 水文
华州区地表水属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南洛河水系,境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共有20条较大峪道,汇集成9条河流,12座水库。
地下水分为松散岩土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2种类型。松散岩土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渭河河谷阶地、洪积扇以及一级黄土塬,富水性好;黄土孔洞裂隙水,分布在一、二级黄土塬,富水性差;基岩类裂隙水分布在南部山区,水量不大。多分布在岩层裸露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片岩、石英岩等。
1.3 地层岩性
根据区内以往地质资料及钻孔揭露,华州区内地层由老到新有:太华群、下元古界、震旦系、新近系、第四系。
(1)太华群(A rTh3):仅出露其上部3个地层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三官庙组、秦仓沟组、桃峪组。分布于港子街、碾岔至八里店一带。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
(2)下元古界:自下而上为铁铜沟组、熊耳群。主要分布在金堆、西坪以北、老牛山一带,主要岩性为细碧岩、石英岩。
(3)震旦系:出露地层为龙家园组及高山河组。分布于西坪金堆城桃园一线东南,栗西一带,主要岩性为砾岩、变质砂岩、酸盐岩夹泥板岩。
(4)新近系(N):分布于汤坊—金惠—铁王村一线以西,岩性为砂岩、砂砾岩。
(5)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境内山前大断裂以北的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离石组、马兰组以及全新统现代地层。岩性主要为砂质粘土、黄土。
1.4 地质构造
华州区总的构造线方向,包括地层走向、褶皱、断裂及岩体长轴方向,皆为北东向。但东南部白花岭向斜及其组成地层走向呈近东西向。
①渭河断凹:呈北东向展布,出露地层为新生界,地表全为第四系覆盖。由一系列阶梯式正断层组成。
②太华台拱:褶皱轴线呈北东向,向南西倾没,两翼不对称,倾角30°~50°,局部直立倒转。
③金堆城台凹:基底为太华群,盖层由下元古界、震旦系、新生代等构造层组成。
2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
华州区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地质灾害92处,其中崩塌66处、滑坡21处、泥石流5处。
2.1 基本特征
2.1.1 崩塌
野外调查确认崩塌灾害点6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71.74%,具体分类见表1。本区崩塌的特征为数量多,规模小,多发生于村民土窑洞前脸、房屋后及各级道路旁;发生速度快,危害大;集中发生于夏秋雨季;主要发育在坡度大于70°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上;崩塌灾害多发育于高程400~600m之间。
表1 崩塌分类统计表
2.1.2 滑坡
本次野外调查滑坡21处,占总数的22.83%,具体分类见表2。本区滑坡的特征在平面上的形态以舌形最多,剖面形态上以凸型坡居多,滑坡体长度主要在40~150m间,宽度主要分布在小于200m范围内,厚度主要在20~40m间。
表2 滑坡分类统计表
2.1.3 泥石流
本次野外调查泥石流5处,占灾点总数的5.43%。具体分类见表3。华州区泥石流发育类型均为沟谷型泥石流,5处泥石流全分布于金堆镇;物源分为2类,钼矿尾矿和金矿弃渣,钼矿尾矿粒径小,一般小于0.5mm,金矿弃渣粒径大小不一,15~35cm。
2.2 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表3 泥石流分类统计表
根据调查结果,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分布特征:
(1)华州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大明镇、高塘镇和金堆镇。
(2)空间分布上华州区黄土台塬区地质灾害发育,洪积扇区次之。按流域统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遇仙河、赤水河流域两岸。
(3)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多与降暴雨、连阴雨有关;年际在降雨大年份突发程度高。
(4)地质灾害发育的斜坡,其坡向大部分为东西向。
(5)地质灾害随高程的增大而变少,地质灾害一般发育于海拔400~800m范围内,尤其以400~600m范围内最为发育。
(6)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紧密,多发生于第四系黄土内。
(7)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关系也较密切,一般多发育于塬边沟谷的陡坡地带。
(8)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矿产资源开发、修路削坡、水利工程建设等诱发、加剧了地质灾害。
3 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3.1 易发区划分方法
以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为基础,采用数学综合评判的半定量方法,应用GIS技术,划分网格,为每一网格赋值计算,进行统计分区。
华州区面积1144.93km2,计算网格以2km×2km进行等面积方块状切割分块,对每一网格的采样因子进行数学采样。每个采样单元将16个分级因子(见表4)分别赋值综合叠加,作为该样区的易发程度指数评价值。根据网格剖分法所划出的易发程度分区(见图1),结合华州区行政区划以及地貌特点,将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细化,得到华州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4级7个亚区,见图2。
表4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因子及影响程度分级表
3.2 易发区综述
3.2.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图1 地质灾害易程度计算图
高易发区分布在西部黄土台塬区,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极差,水系密布,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极为强裂,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总面积161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4.07%。其显著特点就是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华高塘镇、大明镇及瓜坡镇。根据高易发区所处地理位置进一步划分为高塘镇—瓜坡镇石堤峪口高易发区(A 1):面积135.03km2,共有灾害点66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488处/km2。金堆镇文峪河高易发区(A 2):面积25.97km2,灾害点密度为0.269处/km2。3.2.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本区主要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华山山前大断
裂南部,属山前洪积扇区向秦岭高中山区过渡地貌。区内沟谷发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太华群,华山花岗岩体,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片岩类岩石,上覆第四系主要为堆积土层,由于岩层古老、变质构造活动强烈,岩石较为破碎,上覆堆积层与下伏基岩间易形成滑动面,造成堆积层滑坡等地质灾害。该区总面积78.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88%。根据中易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划分为高塘镇郭垚村—柳枝镇玛瑙坡中易发区(B1):面积70.04km2,该区共发育地质灾害8处,灾害点密度0.114处/km2,堆镇五圣沟中易发区(B2):面积3.90km2,共有灾害点4处,灾点密度1.025处/km2,金堆镇栗峪沟中易发区(B3):面积4.86km2,占总面积的6.33℅,灾害点密度0.411处/km2。
3.2.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上述高易发和中易发以外的高中山区,范围涵盖全区8个乡镇的高中山地,总面积633.9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5.37%。地质灾害点5处,灾害点密度0.007处/km2。地处高中山区,区内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岩性主要为花岗侵入岩,太华群岩性主要为片岩、片麻岩类岩石,高山河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由于石英砂岩岩性较脆裂,地貌上主要为陡坎、陡崖,所以区内易发岩质崩塌等地质灾害。
3.2.4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主要为渭河平原区。面积约271.1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3.68%,属河谷平原及洪积扇地貌,由于该区地势较为平坦,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因此划属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4 结论
(1)华州区92处地质灾害点中,滑坡21处,崩塌66处,泥石流5处,规模巨型2处,大型有4处,中型11处,小型75处;现状稳定性差有9处,稳定性较差45处,稳定性好38处。
(2)华州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华州区黄土台塬区地质灾害发育,洪积扇区次之。按流域统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遇仙河、赤水河流域两岸。按行政区划主要分布于大明镇、高塘镇和金堆镇。
(3)华州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易发区分布在西部黄土台塬区,面积约161km2,占总面积14.07%;中易发区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华山山前大断裂南部面积约78.80km2,占6.88%;低易发区分布于高易发和中易发以外的高中山区面积633.96km2,占55.37%;非易发区主要为渭河平原区面积约271.17km2,占23.68%。